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早期发现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耳声发射因其特有的优点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已达成广泛共识。但在筛查最佳时机的选择上尚无定论,过早或过晚都将导致不良后果。本研究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进行动态观察以达到选出合理的生后检查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听力损伤会对患儿、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预防聋哑及促进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院产科对880例新生儿听力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2年至2004年产科分娩活产婴儿907例,接受筛查新生儿880例,筛查覆盖率97·0%;男480例,女400例;过期产20例,巨大儿32例,有高危因素者18例。2·方法:采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AUDX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出生48h后的新生儿在其自然睡眠或安静觉醒状态下测试双耳,初筛未通过者42d后复查,仍未通过者…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早期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国内外大范围调查统计分析,听力障碍在各种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居于首位,占新生儿总数的0.3%左右.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听力残疾人总数为2 780万.新生儿听力障碍可直接影响语言功能发育,导致其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下降,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负担.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医学干预和听力康复.  相似文献   

4.
5.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而听力损失是目前所筛查的新生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损害并进行早期干预,对婴幼儿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至关重要,故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327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我国,初步统计,在出生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为3‰,7岁以下聋哑儿童80万人,每年新增聋哑儿童3万人。听力正常的儿童一般在4~6个月时开始出现呀呀学语的现象,这是语言启蒙的重要阶段。如果有听力障碍,势必影响其情感和智力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见,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对减少聋哑残疾发病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听力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国内外研究显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4%,因此对这部分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查尤为重要。发生于新生儿期的听力障碍可影响患儿的言语.语言、认知及情感的发育,但若能早期诊断并及早干预治疗,则可使该部分患儿获得与其发育年龄相当的言语能力。探讨高危儿的听力障碍发生情况及相关病因,有助于为防治新生儿听力障碍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申莉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30-3431
目的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1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10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听力筛查,对于初次筛查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40 d~43 d进行复筛。比较2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最终的听力筛查结果中,通过的新生儿62例(62%),对照组通过的新生儿91例(91%),监护病房新生儿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护病房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新生儿,应该提高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对NICU中844例高危新生儿采用两阶段的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左右进行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我院儿童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听功能检查。结果:初筛未通过72例(8.5%)。复筛57例(79.2%),流失15例,9例未通过复筛,最后4例确诊有听力损伤。结论:AABR适合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中要密切护理配合,可减少筛查假阳性率。并做好初筛未通过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复检率。  相似文献   

10.
崔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2032-2033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0例监护病房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期1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参考组,通过耳声发射对2组受检者的听力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筛查前、监护45 d时观察组新生儿单、双耳未通过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监护90 d后观察组新生儿总未通过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障碍及损伤发生率相较正常新生儿较高,因此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尽早筛查、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治疗,促进新生儿听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的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由上海市卫生局基金资助,主要针对我国每年新生儿中有6万左右听力障碍,但缺乏早期筛查技术和规范的现状,探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诊断体系、干预方法和管理模式。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对新生儿期鼓室和外耳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提供了相关解剖学和生理学依据;在国内首先建立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技术体系,使大部分听力障碍新生儿在3个月内得到确诊,6个月内得到干预;首次提出在NICU抢救的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学随访的理念;由此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一个特大型城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干预的网络体系,明确了上海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干预效果,使本研究成为迄今为止国际上筛查数量最多、筛查覆盖面最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日康复。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对400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结果:发现2.5%的新生儿,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到目前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以立法形式强制性要求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1].1999年,我国卫生部,中残联等十部委在确定全国"爱耳日"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已相继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我院也于2003年始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桂香  李旭丹 《吉林医学》2008,29(24):2333-2333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儿童听力损失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语言发育,造成学习、心理及社会交流的障碍,所以听力筛查工作急需全面开展。现对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的听力筛查及随访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听力筛查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检测仪对1726例新生儿进行两阶段听力筛查,即:第一阶段筛查:在出院前对NICU 新生儿予以 AABR 听力检查,对未通过者嘱其出院后1月依据复查单进行AABR 复筛。第二阶段筛查:复筛仍未通过者,最早于2个半月左右转诊到上级听力诊断中心,经广东省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确诊为听力异常。结果:在进行第一阶段AABR初筛中,144例(8.4%)单耳或双耳未通过,其中32例(23.2%)出院后失访,另112例(77.8%)1月后接受了第二阶段AABR复筛,22例未通过。10例经过广东省听力诊断中心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在这10例病例中AABR筛查结果均未通过。结论:AABR两阶段筛查法执行简单,有利于早期发现NICU新生儿听力缺失,此种听力筛查模式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深入开展。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定期跟踪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在我国听力言语残疾居五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0~7岁的聋哑儿童约74万,且以每年约2~4万新发生的聋儿递增。国外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1%~3%,而国内发生率为3%,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1%。  相似文献   

17.
吕军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448-449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卫生经济学已开始关注人的生命价值问题,普遍认为对疾病的预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入,是对健康的一种投资,可以提高国民生产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予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开始运用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对临床使用的药物、设备、诊疗  相似文献   

18.
谷沁芯 《当代医学》2016,(9):163-164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新技术,使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方法选择辖区内5年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筛查对象,听筛相关资料通过筛查机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收集。采用国际公认的耳声发射法,应用“四位一体”(听筛管理中心、听筛机构、听力障碍诊断单位、儿童听力残疾康复中心)听力筛查和诊治管理模式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结果2008~2012年全市筛查新生儿129306例,平均初筛率为87.8%(129306/147264),初筛通过率95.4%(123358/129306);复筛召回通过率为72%(4283/5948);本次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2%;城乡儿童听力障碍发病人数占确诊听力障碍儿童总人数比率分别为24%(37/155)和76%(118/155),农村明显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9306例筛查儿中,其中男65455例,确诊183例,男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82‰,女63838例,确诊173例,女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76‰,男、女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将53例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作为重点电话随访对象,有51例获得信息,随访率为96.2%,失访率3.8%;47例聋儿进行过医学干预,儿童听力损失干预率为92.2%(47/51)。结论通过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网络体系,应用四位一体的听筛和诊治管理模式推广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技术,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听力残疾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小儿出生后通过听觉才可能有正常的语言发育,任何年年龄小儿如有听力异常,即使是轻度异常也会影响语言发育,甚至造成智力、认知以及社会情感方面的发育障碍,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及时进行干预,使得听力障碍对婴儿的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针对这一情况,我院自2002年6月率先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AccuScreen PRO手持式耳声发射仪于新生儿出生后3 d~5 d内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赴上级听力筛查机构做进一步测查,并做好专案记录,定期随访。结果 3 80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423例,复筛379例,复筛率为89.60%,复筛未通过62例,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16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0.42%。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瞬态产物耳声发射(TEOAE)检查是客观、无创、便捷的听力检测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呼吁全社会应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每个听力障碍患儿都能得到合理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