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去甲基化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和(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MDS—RAEB细胞株SKM—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台盼蓝拒染法研究药物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SKM—1细胞分化作用;用Annexin V—FITC标记药物作用后的细胞,了解其早期凋亡的情况;用RT—PCR研究药物作用前后细胞Fas,survivin和P15^INK4B。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decitabine和(或)TSA对SKM—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能促进SKM—1细胞分化,细胞表面CD14、CD11b表达增加,HLA—DR表达减少;decitabine和(或)TSA处理SKM—1细胞后,SKM—1细胞凋亡增加,细胞Fas和P15^INK4B mRNA表达增加,survivin mRNA表达减少。结论:decitabine和TSA均可以促进SKM—1细胞凋亡和分化,可能与Fas、P15^INK4B和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丁酸钠(NaB)抑制MDS细胞株SKM-1细胞生长、诱导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并研究其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协同作用。用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四氮唑盐还原试验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分化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察D型细胞周期蛋白、CDK和P21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NaB和(或)ATRA均可抑制SKM-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ATRA下调CDK6、CDK4、cyclin D3和cyclin D1 mRNA的水平;NaB下调CDK2、cyclin D2和cyclin D1 mRNA的水平;两药联用下调CDK6、CDK4、CDK2、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 mRNA的水平;ATRA和(或)NaB均上调P21 mRNA的水平。结论:NaB诱导SKM-1的分化可能是通过上调P21 mRNA的水平和抑制cycLin D-CDK复合体的形成完成的,NaB与ATRA对SKM-1细胞株的分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为实验对象,探讨地西他滨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M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也为MM的发病机制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应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FCM分析细胞周期、transw ell迁移及m atrige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地西他滨对U26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西他滨随着浓度增加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CM检测结果表明地西他滨处理后,G0-G1期U266细胞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降低(p<0.05),表明地西他滨可抑制U266细胞DNA合成,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低浓度(0.8mm o l/L)地西他滨处理后,U266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西他滨对U26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地西他滨应用于MM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乳腺癌MCF-7细胞经不同剂量曲古抑菌素作用后,用二甲氧唑黄比色法(XTT)法测定曲古抑菌素A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其对凋亡相关基因p21wafl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均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凋亡相关基因p21wafl在曲古押菌素A作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进行处理的细胞。结论:曲古押菌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熊暮珺  肖若芝  阮星星  陈家杰  林东军 《新医学》2012,43(5):331-333,34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Kasumi-1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0.5~100μmol/L地西他滨作用Kasumi-1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检测0.5~20μmol/L地西他滨处理Kasumi-1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碘化丙啶单染色法观察G0/G1期、S期、G2/M期Kasumi-1细胞比例;逆转录PCR法检测p21WAF1/CI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0.5~100μmol/L地西他滨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作用24、48、72 h的IC50浓度分别为6.92、5.03、4.47μmol/L;0.5~20μmol/L地西他滨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水平较低,但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阻滞Kasumi-1细胞G2/M期,上调p21WAF1/CIP1基因表达。结论:地西他滨对Kasumi-1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WAF1/CIP1表达以及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肝癌细胞HepG2 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2 mol/L的TSA处理HepG2细胞24 h后,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miRNA的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并初步分析差异表达miRNA的可能生物学功能.结果:用浓度0.2 mol/L的TSA处理HepG2细胞24 h后,改变了HepG2细胞的miRNA表达.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TSA处理后一共有8个miRNA表达发生了1.5倍以上的改变,其中有3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其中几个miRNA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HDAC抑制剂TSA处理肝癌细胞HepG2后,影响了其miRNA的表达,这给TSA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提示.但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是否在TS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应用含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缓解后继续维持治疗的效果及高危AML在allo-HSCT后进行预防性榆注地西他滨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allo-HSCT术后的10例MDS/A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鼻咽癌CNE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300、400、500 nmol/L)TSA作用鼻咽癌CNE2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SA作用前后鼻咽癌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TSA作用后鼻咽癌细胞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表达的变化。结果以300、400、500 nmol/L TSA分别诱导CNE2细胞凋亡,作用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12.52%±1.57%、19.69%±3.00%、19.63%±2.68%;48 h后凋亡率为24.50%±4.45%、36.24%±3.92%、34.82%±6.45%;与对照组(0 nmol/L T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发现,TSA可诱导CNE2细胞内p2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TSA能明显诱导CNE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21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具有可逆性和可遗传性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DNA甲基化是目前人们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地西他滨(DAC)作为一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显示了靶向性特点,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就DAC的抗白血病机制、在AML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法的确定是很复杂的。地西他滨是唯一由美国FDA认可的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对其所有亚型和特殊亚群5q-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支持疗法,低强度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均不满意,因为患者会连续患上固有的并发症,如恶化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和向白血病转化。本篇综述总结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进展,试图找到更好的方案及目前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丁酸钠(NaB)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分化中的作用,阐明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总ERK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将ERK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与丁酸钠联合应用,观察它们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及分化效应,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KM-1细胞经1mmol/L的丁酸钠作用后,总ERK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下降;丁酸钠及丁酸钠+PD98059均可以上调P21和HDAC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且丁酸钠联合PD98059的作用强于丁酸钠单用.结论:ERK通路抑制是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olproate,VP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SKM-1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P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VPA作用后细胞凋亡的比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c-flipl、c-flips及dlk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VPA对于SKM-1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时间的延长及浓度增高而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随着VP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VPA可使SKM-1细胞中c-flipl、c-flips及dlk1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随着VPA浓度增加而加重。结论:VPA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SKM-1细胞增殖,c-flipl、c-flips及dlk1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了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_1体外对CFU-F,CFU-GM,BFU-E及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建立QXMSC_1基质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的长期共培养体系,研究了QXMSC-1在体外促进造血的机理。结果表明,QXMSC_1基质细胞条件培养上清液可促进小鼠CFU-F,CFU-GM,BFU-E及CFU-E集落的生长。在无GM-CSF和Epo存在的情况下,QXMSC_1细胞能维持CFU-GM,BFU-E和CFU-E集落生长。表明QXMSC_1细胞本身可分泌GM-CSF和Epo。QXMSC_1细胞与骨髓造血细胞共培养时,可明显提高CFU-GM集落数。共培养体系中,用微孔滤膜隔断QXMSC_1与造血细胞的直接接触,也能促进CFU-GM集落生成,但比混合培养时低,说明QXMSC_1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促进造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荆曲古押茵素A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上皮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曲古抑菌素A抑制胆管癌QBC939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发生,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曲古抑菌素A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猪胆酸钠(SBA-N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Kasumi-1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浓度为10-6mol/L(W1)、10-4mol/L(W2)的ATRA溶液及浓度为100μg/ml(Z1)、200μg/ml(Z2)的SBA-Na溶液,分别使用W1、W2、Z1、Z2、W1+Z1、W2+Z2处理上述2种细胞系,并设立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分别采用PI单染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加药组K562细胞和Kasumi-1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K562细胞系各组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TRA及SBA-Na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明显;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尤以ATRA联合SBA-Na给药组凋亡最为明显。低浓度SBA-Na处理组Cyclin A表达上调,其他处理组Cyclin A表达均下调,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ATRA及SBA-Na均可抑制K562细胞及Kasumi-1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二者联合效果更明显,对于K562细胞系,两者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A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硼替佐米(bortezomib,Bor)单用及与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doma,MM)细胞株KM3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Bor单用及与DNR联合应用对KM3细胞的抑制作用,求出其IC50。结果表明:Bor、DNR对KM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0.27μmoL/L,0.16μmol/L;Bor联合DNR对KM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在体外,Bor联合DNR对KM3细胞生长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耐高三尖杉酯碱人SKM-1细胞系,初步探讨该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较大剂量间断冲击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培养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SKM-1细胞,建立耐高三尖杉酯碱的SKM-1细胞系,命名为SKM-1/HHT.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的一般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倍增时间和耐药指数,绘制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内柔红霉素含量;应用常规遗传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采用荧光相对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及MRP)及topo-Ⅱa的表达.结果 历经7个月建立了耐药细胞系SKM-1/HHT.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的形态及免疫表型接近;耐药细胞核型与SKM-1细胞基本相同,但更为复杂,存在20、X、4、5、9、11号染色体差异;耐药细胞G1期细胞增多(64.04%对41.91%),S期细胞减少(34.92% 对53.53%),G2期细胞减少(1.04%对4.56%);耐药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柔红霉素、依托泊苷耐药性明显增加,耐药指数分别为17.94、8.75、5.99和13.76;耐药细胞内DNR荧光量明显低于亲本细胞(698±36 对858±54);耐药细胞mdr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2-ΔCt值为亲本细胞的20.1倍[(3.42±0.46)×10-2对(0.17±0.01)×10-2,P<0.05];MRP表达亦明显升高,2-ΔCt值为亲本细胞的3.56倍[(4.77±0.87)×10-3 对(1.34±0.56)×10-3,P<0.05];topo-Ⅱa基因表达在耐药细胞有所下降,耐药细胞与亲本细胞的2-ΔCt值之比为 0.619∶1[(1.91±0.30)×10-4对(3.08±0.21)×10-4,P<0.05].结论 建立了对高三尖杉酯碱耐药的SKM-1/HHT细胞系,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mdr1的过度表达而导致的细胞外排增强,MRP及topo-Ⅱ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也部分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