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 SSI)的效果. 方法 对2011~2013年行剖宫产的7667例产妇进行SSI目标性监测,按卫生部枟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枠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0级、1级、2级. 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结果 2011~2013年,共发生SSI 303例(3.95%),其中深部手术切口感染146例(1.90%),宫内感染157例(2.05%);院内SSI 235例(3.07%),院外SSI 68例(0.89%). SSI发生率及院内、深部切口、宫内感染率为2011 年>2012 年 >2013 年(P<0.05). 2011 年、2012 年、2013年院外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0级、1 级手术的 SSI发生率为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P<0.05). 2011 年、2012年、2013年2级手术的S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剖宫产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减少感染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390例手术病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50%,护患纠纷发生率0.50%,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50%,护患纠纷发生率4.00%。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1月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调查相关因素。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31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7例,感染率5.32%。结论应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及易感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作植入物的Ⅰ与Ⅱ类骨科手术20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前(2012年3月-2013年6月)的6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后(2013年6月-2014年9月)的14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由该院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的监测,将经过监测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将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作对比性分析。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由原来的2.25%下降到0.88%,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由88.41%提高到了92.76%。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够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而且能够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与减少感染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390例手术病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50%,护患纠纷发生率0.50%,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50%,护患纠纷发生率4.00%。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红  冯桂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91-2392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经济损失。方法:采取病例对照1∶5的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普通外科腹部SSI(病例组60例)的经济损失,并与同期未发生感染者(对照组300例)对比。结果:病例组住院费用中位数33470元,对照组19820元(t=3.36,P〈0.01);病例组住院日中位数23 d,对照组14 d,延长了9 d(t=3.44,P〈0.01)。结论:SSI不但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赵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3992-3993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直肠和结肠相关手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来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析手术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体温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体温为(36.2±0.4)℃,对照组患者为(35.1±0.3)℃。结论患者术中体温与手术感染有直接关系,术中低体温是导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手术时要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必须对患者采取综合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手术患者146例为对照组,常规用药;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普外科手术病例152例为干预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临床药师干预措施。比较2组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每日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及全部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项不合理用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改善普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性产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DCA管理结合敏感指标改进在预防心脏手术切口感染(SSI)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PDCA管理方案)和对照组(常规围术期管理)各140例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各敏感指标控制效果及SSI发生率,并分析PDCA循环实施时间与SSI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率、无菌操作规范达标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术前住院时间≤7 d比例、手术时间≤5 h比例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PDCA后6~9个月和总体S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PDCA实施时间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SSI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性(r=-0.495,P <0.05)。结论 PDCA循环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可持续改进SSI相关敏感指标,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为,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患者开腹胆道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我院184例行开腹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29例)和无SSI组(155例)。对可能与SSI发现有关的1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判定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管炎、结石部位、糖尿病、黄疸持续天数、手术方式、胆汁细菌培养情况与胆道术后SSI的发生相关(字2=23.395、19.089、3.935、25.422、12.483、20.492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管炎、结石部位、术前黄疸天数、胆汁细菌培养情况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7.235、7.386、1.818、13.999, P<0.05)。结论:合并胆管炎、结石部位、术前黄疸天数、胆汁细菌培养情况是开腹胆道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由手术室护士加强护理干预的手术患者13360例(观察组),与2010年1~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手术患者11874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S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SI发生率为0.19%,对照组为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针对感染防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SSI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间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200例患者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镇痛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升患者康复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临床实施的依从性及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10例。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管理方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131例。观察指标: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依从性、导管使用率和每千个导管日CRBSI感染率。结果: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导管使用率和每千个导管日CRBSI感染率均下降,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依从性上升。结论: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LB)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同时,其临床实施依从性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实行先天心脏病纠正术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先天心脏病纠正术8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制定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实施手术患儿危险评估并采取相应干预护理措施,与未实施危险评估及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统计两组先心患儿年龄、手术时间、体位、温度、潮湿感觉等方面,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先心患儿手术中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及要点。结果实施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压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压疮率。年龄、体重、营养、潮湿等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结论先心手术中急性压疮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可减少乃至避免压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清洁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胶州市某医院骨科清洁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自2014年开始对所有骨科清洁手术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观察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是否能够降低骨科清洁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前调查365例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共12例,干预后调查493例骨科清洁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共6例,SSI发生率由3.29%下降至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0.036),尤其是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清洁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尤其是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我院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随后我院又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感染因素及感染率进行总结及评分,而观察组患者针对2013年6月之前存在的弊端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68例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有1例(2.9%)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5例发生感染(切口感染、尿道感染各1例,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14.7%,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妇产科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围术期感染,加快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在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上取得的积极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在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且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期间仅仅接受到了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住院期间接受到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肺部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两方面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实施有利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降低,能够赢得更多患者的满意,有持续应用和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周广玉  陈龄 《海南医学》2016,(13):2232-223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ICU>48 h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入住ICU的36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住ICU的556例患者为干预组,分析总结对照组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干预组在对照组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针对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如强化手卫生教育和监管、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管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等,然后分析比较两组院感指标的差异。结果实施干预前后,分别发生医院感染33例和20例,医院感染率分别为9.02%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别为17例和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为19.56‰和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并落实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显著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