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从情志的内涵、情志病的特点、情志病的防治等方面对《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总结。认为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汲取了先贤有关情志认识的科学内涵,对中医情志理论形成了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涉及情志病的条文,对情志病致病机制的认识还是相当系统的,本文将从情志病的现状,从《黄帝内经》中探究情志病的必要性,结合《黄帝内经》研究情志病的框架来探讨《黄帝内经》对我们现代生活及中医情志文化的深远影响,对我们现代的疗法起到启示作用,对促进我们认识生活的健康理解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陈金亮 《中医杂志》2012,53(10):893-895
《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框架;《金匮要略》中许多条文涉及到情志异常;隋唐时期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代陈无择明确提出“七情”的概念;金元时期是情志病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明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广度;清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内容非常丰富,涉猎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医学对情志病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是中医学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对情志的致病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本文对古代中医文献进行了整理,对祖国医学对情志病证的病机、病证理论和治疗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治神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其中五脏藏神理论是《黄帝内经》情志理论的核心,基于该理论辨治情志疾病对于中医临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述对《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思想的认识,并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中有着丰富的情志致病理论 ,充分挖掘《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理论对情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整理将《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特点归纳为 :特异性、同一性、危笃性、多变性、兼夹性五种。  相似文献   

7.
情志为病,由来已久,其理论框架构建于《黄帝内经》,形成于隋唐,繁荣于金元。金元时期学术繁盛,百家争鸣,七情学说理论成熟,相关病机的认识愈加深入,四家之首刘完素论治情志病,另辟蹊径,立足火热病机,选方用药皆具"寒凉派"特色。本文将对刘完素论治情志病的理法方药各方面做简要梳理,以期为现世医家提供可参之据。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医神志病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琼  胡倩 《光明中医》2016,(11):1521-1523
中医古籍对神志病证记载有丰富的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其中《黄帝内经》基本构建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各种外感病中的神志异常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金匮要略》对数种内伤杂病性质的神志病证列出了证治分析。此外,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情志疗法等多种治疗神志病的有效手段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属中医情志病范畴。《黄帝内经》指出,情志与五脏气血密切相关,脏腑气血是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及当前对抑郁症发病的认识,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是由于气血亏虚,气机逆乱,损伤脏气,影响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所致,而反复刺激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内经》有关情志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总结,认为《内经》在汲取先贤有关情志认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与中医学固有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对中医情志理论形成了系统认识。主要包括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规律以及对情志病症的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2.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首将“五音疗疾”引入中医学,五音经络疗法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以音作药,与中医闻诊、针灸等及其他方法相互协调补充,综合预防、诊断和治疗身心疾病的中国传统医疗方式。这种疗法,将五音与五脏经络连属起来,是对音乐与情感及脏腑脏气之间的声音频率和共鸣互动关系的深刻体验和总结。医者根据音变辨病变,取相对应的经络、腧穴来调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体质分析、治病未生、治病未成、治病未发四个方面对《内经》望诊理论在"治未病"思想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望诊可以提高病程的阶段性,是相应的治疗措施及调护摄养方法应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霁 《中医教育》2008,27(2):19-22
由足阳明与神志病症的联系出发,探究足阳明经脉与心的配属关系,探讨足阳明经脉与脏腑配属的不同学说。由此研究过程对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教学引发几点启示:①注重对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理论原则的教学;②注重对中医理论形成演变过程及产生原因的阐发;③注重对《内经》中不同学说的理解和阐发。  相似文献   

16.
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黄帝内经》的主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4,20(3):36-40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重要的奠基经典著作 ,它所构建的中医学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医学体系 ,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1.“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 ;2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平人者不病”的心身健康观 ;3.“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的自然死亡观 ;4 .生克制化 ,追求平衡的生理病理观 ;5 .“生病起于过用”,“反常则灾害至矣”的动态疾病观 ;6 .治病求本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的协调治疗观 ;7.“阴平阳秘”,“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动预防观 ;8.顺应环境四时 ,“形与气相任则寿”,“志闲而少欲”的达观养生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黄帝内经·素问》脾藏象理论相关咳类疾病知识本体,探索中医经典古籍知识传承新方法.方法:提取《素问》中涵盖脾藏象理论的相关语段并抽提与咳疾病相关部分,在语段中获取元知识,简化并归纳形成领域概念,结合本体构建及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领域概念间语义关系.结果:获取脾藏象理论咳类相关疾病术语49个,建立术语关系63...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全面查找《内经》原文,筛查出21个有关耳部形态结构与部位名称的术语,详细分析了其中9个疑难术语的命名之由与内涵,在多个表达某一部位的同义词中提出了一词当作标准术语的建议,并将21个术语进行了层次划分,系统发掘出《内经》时代对耳部形态结构与部位的认识,为深入探讨中医耳的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5,21(2):43-45
研究《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的渊源,当上溯至古代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先秦文化。1.先秦时代生态学思想萌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是构成儒家环境意识的历史源头。儒家的天人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2.《周易》和诸子百家对《内经》生态医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周易》的平衡观、道家的辨证法思想与养生原则、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和“中庸”思想与修身养性之论、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杂家的论述等。《内经》理论博采众长,兼取百家,内容博大而富于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内经》七情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