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雄 《疑难病杂志》2010,9(7):536-5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回盲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对其CT表现及后处理技术作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3例回盲部病变患者中,炎性病变17例(73.9%),其中阑尾炎CT表现为阑尾肿大、增粗,壁增厚,管腔内粪石影,周围间隙模糊以及阑尾穿孔等;MPR图像显示清晰,定位效果好。肿瘤性病变5例(21.7%),其中结肠腺癌CT表现为回盲部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显著,肠腔狭窄,呈中等或显著强化;Crohn病1例,CT表现为受累肠壁轻度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强化,MPR图像较好地显示病变肠段的范围和长度。结论多层螺旋CT在回盲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8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克罗恩病(n=62)与肠结核(n=47)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疾病之间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疾病病变累及部位、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增厚方式、肠壁增强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改变、"梳状征"、肠腔脓肿或瘘管形成及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B最常发生于回盲部(78.72%),明显高于回盲部CD发生率(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非对称性增厚、肠壁均匀强化、肠壁分层或不均匀强化、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梳状征"、腹腔积液、肠腔脓肿或瘘管形成均较ITB多见(P<0.05);ITB肠壁对称性增生、肠系膜淋巴结均匀强化、淋巴结环形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均较CD多见(P<0.05);CD肠壁厚度及肠周淋巴结短径均较ITB高(P<0.05),CD肠壁及腹水强化程度均较ITB低(P<0.05)。结论CD与ITB的CT影像表现各具一定特点,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CD与ITB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涎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其对涎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肿块10例,炎性包块5例(6个病灶),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绘制肿块的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并取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 CT灌注参数的BF、PS、BV值在涎腺肿块中表现为恶性组>炎性组>良性组,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炎性组的BF、PS、B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炎性组的BF、PS、BV、M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的TDC形态不同.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反映涎腺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在判断肿块的性质上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CT诊断结果显示存在乳腺异常病灶,占位性病变有106例。术中所见证实乳腺癌78例、良性病变21例。随访病例共计99例,对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106例患者中有99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肿块大小分类,56例≤2.0 cm、35例 2.0 cm;按照病变程度分为乳腺癌(n=68)和良性病变(n=31)。术中所见证实78例乳腺癌、21例良性病变。经多层螺旋CT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对应胸壁结核5例、脂肪瘤3例、纤维腺瘤8例、乳腺增生12例,其中有乳腺癌的确诊率为87.18%;良性病变中存在1例漏诊、13例误诊。平扫对乳腺癌、纤维腺瘤、乳腺炎及乳腺增生性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大,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后,可见乳腺炎、乳腺癌增强前后的ΔCT值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 0.05),增强60 s、120 s后,乳腺炎、乳腺癌的ΔCT值与乳腺增生性疾病存在显著差异(P0.05);增强后300、480 s后,乳腺炎、乳腺癌的ΔCT值与纤维腺瘤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术中所见证实78例乳腺癌,其乳腺癌病灶特征性钙化率为30.77%,多层螺旋CT检查出特征性钙化率29.41%。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确诊率较高,对确诊良恶性病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组17例、良性淋巴结组13例行CT灌注成像扫描,盲法分析两组病例的时间密度曲线(TDG)和灌注参数的特点及差异。结果良恶性病变组间的TDC形态不同,恶性淋巴结组的血容量(BV)和血流量(BF)值高于良性病变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的BF、BV、MTT、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CT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鉴别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2):203-205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剂量(255mA)螺旋CT发现有孤立性肺结节的42例患者,再行一次低剂量(70mA)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剂量螺旋CT扫描孤立性肺结节在形态学特征、定性诊断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低剂量组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无差异,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量的优势,对于青少年、孕妇、免疫力低下患者等X射线敏感人群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灌注成像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45例,良性组25例,恶性组2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CT常规平扫+灌注扫描+增强扫描,另外CT灌注测量各兴趣区的血流量(Blood flow,BF)、Patlak血容量(Patlak blood volume,P-BV)、通透性(Permeability,Per)值及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并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恶性结节性病变的形态、边界、内部囊变发生率、包膜的完整性及肿大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良恶性结节的数目、钙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组结节性病变的Per值及T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两组间BF、P-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CT平扫、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灌注成像能客观反映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特征,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6例回盲瓣脱垂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结肠镜及手术证实的16例回盲瓣脱垂患者的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CT均显示回盲部肠粘膜下大量脂肪密度影。4例显示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11例显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7例显示肠管壁较均匀性增厚,可见回肠肠粘膜套入形成半月征或环形征象,其中3例见偏心或外周气泡影。结论回盲瓣脱垂有其特征性CT表现,同时结合结肠镜及临床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于表浅软组织良恶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表浅软组织良恶性肿块患者进行弹性成像检测,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6例患者共有肿块134个,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肿块92个,恶性肿块42个。弹性图分级0级有6个肿块,均为良性肿块;1级有21个肿块,也均为良性肿块;2级有59个肿块,良性肿块53个,恶性肿块6个;3级有37个肿块,良性肿块9个,恶性肿块28个;4级有11个肿块,良性肿块3个,恶性肿块8个。2种检查结果比较可以发现,良性肿块多集中于02级,而恶性肿块多集中于32级,而恶性肿块多集中于34级,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弹性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弹性成像分级3级为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分界点,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恶性与良性肿块诊断的准确率为86.6%(116/134)。结论弹性成像作为一项新兴检测技术,其对表浅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中医医院疑似乳腺包块病变患者90例作为对象,患者入院后行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诊断,并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分析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肺内、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良恶性的MD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患者的临床及MD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病变16例,良性病变20例。二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者多表现为单发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甲状腺包膜不完整,邻近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的增大,与良性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钙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钙化的形态及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甲状腺包膜不完整、病灶内细颗粒状钙化、邻近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增大对恶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8%、70.6%、75.0%、77.8%、100.0%、76.9%,敏感性分别为68.8%、75.0%、75.0%、43.8%、56.3%、62.5%,特异性分别为75.0%、75.0%、80.0%、90.0%、100.0%、85.0%。结论 MDCT能全面观察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大小、形态、数量、边缘、强化、钙化、有无囊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颈部淋巴结情等况,对这些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对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鉴别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015 年 1月至 20105 年 9 月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乳腺肿块,共30个乳腺结节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 良性组16例,恶性组14例. 对良、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中的灌注斜率(C),峰值强度(A),消退斜率(K),达峰时间( T)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5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良、恶性组的灌注斜率(C)为[(0.24±0.41)vs(0.6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4项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内不同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CT灌注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50例,肺良性肿物60例。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对上述两组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并使用CT灌注软件包一般灌注模式进行分析,对两组病变的灌注值(PV)、血容积(BV)、最高强化值(PEI)以及达峰时间(TTP)进行测定与记录。结果 (1)高、中分化肺癌组(n=24)与低、未分化肺癌组(n=26)PV、PEI及BV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良性肿物组(n=60)与肺癌组(n=50)PV及PEI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V及T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鳞癌组(n=28)与肺腺癌组(n=22)PV、PEI、BV及TT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定量地反映肺内肿块血供特点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强cT协同磁共振(MRI)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研究分析56例周围型肿块的增强CT检查、MRI及增强CT协同MRI(增强CT+MRI)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采用5分制评分法,分别记录三种检查技术图像对病灶的评分,对照病理结果,采用t检验对比评价三种方法对恶性周围型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朵以病灶评分≥3判定为癌症:增强CT诊断肺癌敏感度为81.58%,特异度为55.56%。MRI诊断肺癌敏感度为73.68%,U值0.83,与增强cT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为50.00%,与增强cT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CT+MRI诊断肺癌敏感度为94.74%,U值1.76,与CT增强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为77.78%,与增强cT相比(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鉴别诊断中,特异度较高,对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黄政文  黄惠芳 《海南医学》2010,21(14):116-117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鉴别绝经期附件包块良恶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对81例绝经期附件包块患者进行检查,根据超声形态学和阻力指教(RI)分析其良恶性。结果包块直径≥100mm较直径〈100mm恶性率高;囊实性较囊性恶性率高;多房、双侧、包块表面和内壁粗糙、伴有腹水者较单房、单侧、包块表面和内壁光滑、无腹水者恶性率高;包块RI降低者恶性率高。结论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可初步判断绝经后附件包块良恶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胸部CT的影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BA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穿刺细胞学、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29倒肺炎型BAC患者及12例肺炎等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胸部CT的影像特征,计算前述两种检查方法及单纯^18F-FDG代谢判断肺炎型BAC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指标,行X2检验进行比较,必要时行确切概率法Fisher’s分析.结果 肺炎型BAC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均可表现为FDG高摄取的大片状实变影,在延迟显像中,前者多数(13/18)表现为FDG摄取进一步升高,后者仅少数(1/8)表现为FDG摄取升高,近半数(4/8)表现为FDG摄取减低.18F-FDG 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1/26),80.0% (8/10),78.4% (29/37),87.5% (21/24)和61.5% (8/13),灵敏度和准确性明显高于胸部CT[ 52.2% (12/23),54.5%( 18/33)](X2=4.54,4 49,P均<0.05)、特异性明显高于^18F-FDG代谢[25.0%(3/12)](X2=5.23,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BAC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医师应对CT征象和18F-FDG代谢特点(包括延迟显像)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