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阴阳加以归类,用阴阳加以认识,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不能例外。所谓六淫邪气,是六气淫胜,两者虽有邪正之分,而其阴阳属件却无两样。笔者所见到的中医传统文献.对于燥邪属“阴”的这一性质,从未有过疑问。至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才有人说“凉燥属阴”、“温燥属阳”:六十至七十年代撰写出版的书籍,对燥邪的阴阳性质多避而不谈:八十年代以来,才提出讨论,某教科书公开表示燥为阳邪。据不完全统计,八十年代以来发表的有关文章,约三十篇.其中五篇认为燥邪属阴.多数人认为燥邪属阳。持阳邪论者多认为“凉燥证”并不存在。之所以发生分歧,除燥邪致病的特点之外.关键在于参与讨论者是以中医理论体系看问题,这是从局部看问题所致。试陈浅见于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
"邪"和"正"是相对抗、相矛盾的二方面,祖国医学就从这二方面的辨证关系上出发,建立了病因、发病学的基本观点.邪气就是一切致病的因子,所谓"不正之谓邪".由于"邪"的因素使机体发生反常的现象,因而至致病.灵枢刺节真邪篇:"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这说明邪气对机体活动的危害和人体必须依靠自身的正气把它驱逐出去."灵枢口问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这说明了各种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由;对于这些致病因素,分析起来,且外有六淫(风、寒、暑、  相似文献   

3.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太过与不及或不应时而至,即成为易对人体致病的六淫。中医学认为它们属于外感疾病中的致病因素。然而历代医家中,对传统的外感六淫,尤其对其中的“火邪”致病有质疑者不乏其人。笔者亦愿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病因与发病【学习要点】掌握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掌握正邪的概念及发病机理。一、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都有哪些? 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生活、工作环境有关。 2.六淫既可单独侵入人体致病,又可几种邪气同时侵入人体致病。3·六淫邪气有阴阳的不同属性,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4·六淫之邪多从皮毛或口鼻侵入  相似文献   

6.
小议盗汗     
诊治盗汗,动辄认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而加以处理。纵观古今,不宁唯是。盗汗一证与外感、内伤,阴阳偏颇,脏腑虚实,营卫乖常有关。《证治准绳》曾指出:“或遇天之六淫在于表,或遇人气兴衰所变,如天之五邪六淫者,相乘于里,或脏腑经脉之阴阳自相胜负”均致盗汗。为此,对盗汗的证治,聊作小议。一、邪阻半表半里《伤寒明理论》说:“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指出可因伤寒邪循少阳,传子半表半里,邪正交争,逼津于外而盗汗。证见:目合则汗出,兼有寒热往来,两胁满闷,口苦,欲吐,舌苔薄黄,脉弦数等。《类证治  相似文献   

7.
<正> 温病的病因学说是关系到温病病原学防治和这一学科发展方向的问题,有必要予以深究。对于温病病因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例如六气过则为灾、伤于寒邪、伏阳致温、感受非时之气、戾气致病、温毒邪侵、外感六淫等等,尤以后者影响较大,通常用作审证求因和审因论治,如属风热致病治以疏风泄热;暑热致病治以清暑泄热;湿热致病治以化湿泄热;燥热致病治以润燥泄热等。但须看到,温病六淫病因说尚有其现实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六淫致病的概念比较笼统和六淫病因说对温病病因学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众说周知,寒邪不能直接作为温病的致病因素,六淫中的“火”邪,实际上是指感受外邪后的病理变化,即所谓的“五气皆从火化。”正如何秀山所说:“四时之序,春为风,夏为暑,长夏为湿,秋为燥,  相似文献   

8.
舌诊     
望舌诊病,是中医的独特诊断方法。实践证明,舌象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病情的进退、疾病的寒热、病邪的浅深与预后。一、舌质与舌胎(苔)舌质,指舌体而言;舌苔,指舌面苔垢而言。《辨舌指南》指出: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观察六淫之深浅。《医门棒喝》说:观舌质,可验其病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深浅。在诊治疾病时,二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治咳四法     
江晓芹 《光明中医》2012,27(3):503-504
咳嗽一症,在临床上极为多见,见于呼吸系统诸疾患,而尤以支气管炎为多.中医认为,其致病之因,则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外感六淫之邪,脏腑内伤如脾胃虚弱、肾不纳气、心肺气虚等,皆可出现咳嗽,但总以肺为主.如喻昌言:“咳者,肺之本病也”,张景岳更是名言:“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因此,咳嗽之辨证施治,须紧紧抓住治肺这一关键,以阴阳为总纲,细察病情之寒热虚实,予以温、凉、补、泻之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病证范畴,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致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为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不能只重视脾肾虚损之本,而更要重视对湿热、热毒及血瘀实邪之标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同时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湿邪在现代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天之六气所变六淫之一,被赋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的属性.这一表述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重新解析该句,发现其所论之湿为地之湿气,与六淫之湿在概念、性质、致病特点上有所不同.地之湿气易伤皮肉筋脉,导致肌肉关节疼痛、痿废,肢体厥冷的病症,治疗可循《金匮要略》助阳散湿的思路,以微汗、利小便为法,以白术为治湿主药.  相似文献   

12.
“暑”论     
"暑"为六淫之邪,生发于夏季,暑为夏的主气,因其鲜明的季节特点,使之与六淫他邪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但暑邪亦与六淫之寒、湿等邪在致病过程中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对暑邪的病机特点的深入了解,以及治则的准确把握、药物的合理选择,往往是能否达到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识"毒"浅析     
中医学的"毒"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重含义.①"毒"是一种致病因素.②"毒"是一种病理产物,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③药物药毒.④病名病证之毒,包括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⑤治疗.学习中医,必须辨清"毒"之含义,领会其实质.  相似文献   

14.
寒热是辨别病证属性的纲领,与阴阳、表里、虚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八纲辨证。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所谓寒者热之,笔者认为即对于实寒,当虑其邪闭阳郁,辨寒热多少,辛温以散寒;对于虚寒,则针对阳气虚衰,辨脏腑归属,辛温以扶阳。  相似文献   

15.
1 "万病一元论"-太极命门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经文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阴阳.把"阴阳"二字提高到"天地之道"的层次,说阴阳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紧接着又说:"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说:阴阳就是病的根本.就是致病的最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概括了火郁为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火"包括外感六淫中的"火邪""暑邪"及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后转化形成的"内火".五脏气机、阴阳失调可致内生之火,如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之物、或多食温补之品易形成脾胃内热或内火;或寒湿痰等阴邪内蕴日久易形成伏火;或肾阴亏虚、肾精不足可致妄动之相火等.正如刘完素所言,"六气皆从火化……五志所伤皆化为热"[1].  相似文献   

17.
对毒与六淫病因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淫为致病之因,毒亦为致病之因,然而,毒属六淫之内还是属于六淫之外?因为认识毒首先就要认识六淫,认识了六淫认识毒就有了基础。为了明确毒邪的理论概念,笔者试把毒与六淫关系作一比较分析,以探索毒邪的致病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高锦庭在《疡科临证心得集》里说:“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其始或由六淫之气所感,或内被七情所伤”。高氏之论,可谓是业疡医者必须牢记的第一要义。笔者在近40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外疡用药既有与内证相同的一面,更有别于内证又颇具特色的另一面。本文仅从内服药方的组合方面,陈述管见,祈示同道赐教。1审因用药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饮食不节诸方面。精细审团,往往是辨证准确的先导,能为立法遣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审因用药,首先要分辨致病因素的阴阳属…  相似文献   

19.
湿热证"正盛邪实"病机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热证是中医病邪辨证中的证名之一."湿热"既属于外感六淫病邪,又具有内生五邪的特性.湿热证的病机比较复杂."湿"与"热"两者性质相反,"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热"属阳邪,易伤阴动火.通过对病毒性肝炎、肾炎、胃炎湿热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这些疾病中湿热证的共同特征,认为湿热证可能概括了一些感染性疾病在特定病理阶段所表现出的免疫学特征,即湿热证处于以较强的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的"正盛邪实"、"邪正抗争剧烈"的病理状态.湿热证的炎性反应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致病因子的侵入直接引起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功能亢进造成的自身组织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王凌燕 《光明中医》2013,(7):1457-1458
皮肤瘙痒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不同年龄的人均可罹患,并且散在在不同的疾病当中,涉及妇科、皮肤科、内科等。临床上治疗皮肤瘙痒多从风、湿等论治,但是六淫致病的前提条件是人之正虚,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血是肾中精气的化生,濡养血脉,以达周身。所以说气血是人生命之根基,气血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