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层螺旋CT问世以来极大的拓展了CT的临床应用的范围,腰椎的64层MSCT的检查方法已经从常规的固定管电流(毫安秒,mAs)的椎间盘序列扫描发展到现在的全部椎体的容积扫描。容积扫描的优点是扫描的速度更快,容积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量大,可以检出非椎间盘层面的病变,如椎体的病变(骨结核、血管瘤等)、椎弓峡部裂及小关节病变等,因此64层MSCT在腰椎疾患诊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两种颈椎采集模式的扫描剂量。方法随机选用6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扫描,根据准直器不同,分为2组,每组扫描30次:分别采用16×1.5mm、16×0.75mm采集方式。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容积剂量指数、扫描时间,并计算出剂量长度和平均有效剂量。结果16×0.75mm比16×1.5mm平均容积剂量降低4.24%。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16×1.5mm采集方式行颈椎扫描辐射剂量小。  相似文献   

3.
颌面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但因颌面部骨质重叠,形态各异,结构复杂,二维平片往往很难将骨折情况清晰准确地显示。随着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增大了成像的扫描范围,使采集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图像的质量也明显提高,大大拓宽了CT的能力和应用范围[1]。我科2005年开始对颌面复杂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及容积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并制订治疗方  相似文献   

4.
刘贯清 《江西医药》2013,48(2):185-186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cmography,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等优点,尤其是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远较单层螺旋CT高,且能显示精细的骨结构。因此,螺旋CT扫描成为先天性耳聋检查的首选方法[1]。随着颞骨CT检查的普及,患者所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也迅速上升,因此,  相似文献   

5.
颌面部骨折临床常见,单纯轴位影像观察局限性明显。随着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采集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增大了成像的扫描范围,并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拓宽了CT的诊断范围和能力[1]。2010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对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探讨其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不全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不全肋骨骨折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生成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和容积重建(VR)图像对不全肋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首次检查诊断率和总诊断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图像中,MPR总诊断率显著高于V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不全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 46例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椎管造影和腰椎间盘CT扫描,其中常规X线CT扫描26例,螺旋CT扫描20例。常规X线CT扫描采用东芝300型CT机,层厚3mm,层距2mm;螺旋CT扫描采用GEHISPEED—RP型CT机,层厚2mm,层距2mm。46例病例均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4-L5、L5-S1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五型: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外侧型、脱出型。结论多层螺旋CT连续螺旋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较全面显示腰椎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效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冰  杨玲  桂绍高 《江西医药》2014,(11):1147-1149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儿童行64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和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之间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98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无统计学差异(P=0.199)。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鼻咽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6.93mGy,常规剂量CTDIvol为27.92mGy。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降低了约75%的辐射剂量。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64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头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头部CT检查受检者按扫描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轴位常规扫描组:4i/周、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螺旋扫描组: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0.531:1、床速10.62;其余两组扫描参数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及扫描时间,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轴位常规扫描组ED平均为3.88mSv,螺旋扫描组ED平均为4.72 mSv,相比较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下降约18%,轴位常规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为清楚。结论 MSCT轴位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为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胆系疾病以往多依靠超声、X线、ERCP等检查方法。近年来,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胆系疾病中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胆系疾病中的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1 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前需做胃肠准备,方法同常规CT扫描。胆系CT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胰腺钩突区。平扫常规层厚10mm,螺距1.5,零点位置3~5mm层厚,螺距1.2。增强扫描一般静态注射造影剂80~120ml,速度2~3ml/s,层厚和扫描的延迟时间可视病变具体情况而定。病变大者,在注射造影剂后60~70s行常规扫描;病变小者,采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病变区采用3~5mm薄层,其他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诊断脊椎滑脱的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脊椎滑脱患者进行扫描并重建,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级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脊椎滑脱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 16层螺旋CT薄层重建、MPR、VRT在显示脊椎滑脱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 16层螺旋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显示脊椎滑脱的基本征象,为脊椎滑脱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CT检查的群体辐射剂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面多量广的医疗照射中不断增加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其防护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常规胸部CT检查剂量较高,如何在常规CT检查中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公共卫生管理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课题。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对高度怀疑胸部病变者行小剂量分段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与采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比较,以观察两者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和辐射剂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指X线源旋转与病人平移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同步完成,数据采集为容积式,它标志着CT成象技术的又一次飞跃。螺旋CT自1989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克服了常规CT的一些不足,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各位的检查。1 原理与技术 常规CT扫描是在病人屏气过程中获理一系列单独的扫描层面,在扫描间隔床移到下一次扫描位置时允  相似文献   

15.
邵寅珠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61-30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2例胸部外伤患者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8处,肋骨骨折35处。结论MSCT肋软骨成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  相似文献   

16.
马秀梅 《安徽医药》2013,34(1):67-6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同时给予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测,探讨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相关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Cvin)、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Cvex)、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Cvin%)、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Cvex%)均显著提高;在FEV1(%)和FEV1/VC MAX(%)指标上升高显著,在RV(%)、TLC(%)、RV/TLC(%)、全肺E/L指标上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卵巢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卵巢组织来源复杂,包括上皮性、间质性、生殖细胞来源,上皮性来源占91.9%,其中浆液性囊腺癌占上皮性来源的63%[1]。CT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观察病变组织的密度非常准确,特别是螺旋CT的容积扫描,可以任意角度和层厚进行重建,对卵巢病变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HRCT扫描技术,并与常规HRCT进行比较.方法:美国GE公司产的16层螺旋CT机与GE Sytec-3000CT机分别进行HRCT扫描,16层CT共扫描42例,常规则CT扫描35例,经4位有经验医师与技师就图像噪声,呼吸的及心搏伪影,大气管与血管、纵隔结构及肺小叶显示的满意度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6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HRCT扫描图像在显示大气管与血管、纵隔结构及肺小叶的满意度没有明显差别,而噪声与呼吸及心搏伪影常规CT较16层螺旋CT为多,同时采用16层CT扫描图像的噪声和呼吸及心搏伪影明显降低;射线剂量也明显减低.结论:16层螺旋CT的优势在于不仅是提高了肺部HRCT的扫描速度.还明显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脏冠状动脉多排(层)螺旋CT(MD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心脏检查的常规手段,但是检查者遭受较大辐射剂量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1],因此减少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是扫描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常用的扫描方式有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前瞻性心电门控两种。通常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但检查者接受辐射剂量较大,增加了致癌风险[2]。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2种颈椎探测器宽度的扫描剂量。方法选用同一水模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扫描范围30cm,根据探测器宽度不同,分为2组,每组扫描30次:分别采用64×0.6mm、20×0.6mm扫描方式。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容积剂量指数和扫描时间,并计算出剂量长度和平均有效剂量。结果 20×0.6mm组比64×0.6mm组平均容积剂量降低21.922%。结论 64层螺旋CT20×0.6mm神经模式比64×0.6mm模式进行颈椎扫描辐射剂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