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8月的5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2例,死于术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发生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3例(26%),其中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裂开2例,结肠造瘘口脱垂3例,采用换药、抗感染、重新缝合等对症治疗方法处理后均治愈.结论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和再梗阻的预防。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0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7例的治疗经过。结果:本组37例,非手术治疗13例,其中死亡2例。手术治疗24例,术后并发症2例(8.3%),其中近期再梗阻1例,肠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部分可经保守治疗缓解,但应严密观察,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应灵活掌握。反复发作的肠梗阻,长期保守治疗会使病人全身情况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应进行手术治疗。采取措施预防再梗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朱斌  朱江 《重庆医学》2007,36(11):1095-1096
目的 探讨治疗对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年12月~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56例结肠癌性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完全性肠梗阻50例,不全性肠梗阻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除住院期间死亡3例外,53例肠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对于癌性结肠梗阻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选择恰当的术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秦开烈 《医学综述》2014,20(20):3801-3802
目的探讨内镜引导下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0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引导下先行金属支架置入术,待梗阻症状和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肠管Ⅰ期切除吻合术。结果 20例患者金属支架置入一次成功19例,12 d后梗阻症状均消除或缓解,72 d后梗阻症状均消除或缓解,710 d后18例行肠管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9010 d后18例行肠管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90180 d,1例于术后51 d肠梗阻症状复发,再行外科手术死于心力衰竭;1例因癌细胞转移,术后83 d死于全身衰竭。结论经内镜引导下置入金属内支架治疗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成功率高,安全、经济,短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良斌 《华夏医学》2006,19(3):459-460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特点,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33例(腹膜炎26例,肠套叠3例,胃溃疡3例,外伤性血腹1例)。结果:33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发作时间10~28d,平均20d,术中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在小肠。术式采用粘连松解术、肠管切除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叠排列术。结论:腹部手术后近期(1个月内)肠梗阻,当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明确,或经24h保守治疗无缓解,都应决定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术后旱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1周-2周内,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缓解。无1例手术,肠梗阻缓解时间1周~5周,平均12.6d.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一般经保守治疗均可缓解,应该尽量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7.
腹腔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均发生于腹腔术后1-2周内,保守治疗成功27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8例。结论对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应先行1-2周保守治疗,逾期无缓解者再行手术,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腹腔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术后腹腔残留纱布致不全性肠梗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报告  患者 ,女 ,妊娠 38周 ,恶心、呕吐半天 ,于 2 0 0 0年 8月 15日入院。自诉 1996年曾在某医行院宫外孕手术 ,切除一侧输卵管。术后第 1年发生恶心、呕吐及腹胀 ,在当地医院行胃肠减压术后缓解 ,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 ,到 1999年 11月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4次 ,均经胃肠减压后缓解 ,考虑为术后肠粘连所致。此次 ,呕吐较前加重 ,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 ,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于 8月 16日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 ,术中发现腹膜与大网膜及肠管紧粘连 ,大网膜上有一硬块 ,约 4cm× 5cm大小 ,将硬块剥开 ,发现为一纱布。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性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33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术后反复发作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其中6例有2次手术史,6例曾行开腹粘连松解术.结果:33例患者中30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10)min,平均出血量约(15±7)ml,1例术中发生肠管损伤,予以腹腔镜下修补.平均术后住院(4.5±0.5)d,术后无并发症.经长期临床随访,31例患者生活质量佳,均未再出现类似术前症状,也无切口疝等其他并发症,2例患者偶有轻微梗阻症状发作.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轻中度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具有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腹腔干扰轻等优点,能较大限度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 2 68例大肠癌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治疗 ,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1 4例(占 5.2 3% )的临床资料。 1 4例粘连性肠梗阻中保守治疗 1 1例 ,再次手术治疗 3例 ,经治疗均康复出院。术中减少对肠管的骚扰挤压、避免腹腔污染感染、关腹前按顺序和生理位置整理排列肠管、慎用刺激性较强的腹腔化疗药、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尽早恢复等预防措施可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此症多数可采用保守治疗 ,若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即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保群  孙晋南  唐德仁 《广西医学》2004,26(9):1306-1307
目的 总结老年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 ,探讨老年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 6 8例 6 0岁以上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 8例中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为肠道肿瘤、肠黏连及嵌顿疝。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 ,均获治愈或缓解 ,无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因伴存其它系统疾病死亡 2例 (3% )。结论 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提高老年机械性肠梗阻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组8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并发肠梗阻的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出现肠梗阻病人中,2例为Dixon's手术,6例为Mile's手术,临床表现均为机械性肠梗阻,其中1例Dixon's手术病人为吻合口周围瘢痕狭窄,另7例为盆腔粘连。8例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但病情可反复;其余6例行手术治疗,术式根据病情采用横结肠造口、粘连松解或肠管的侧侧吻合,必要时可行肠袢切除。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的肠梗阻多为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典型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不易缓解,多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邱志聪 《广州医药》2001,32(1):40-41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特点,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21例(腹膜炎14例、肠套迭4例、胃大部分切除2例、外伤性血腹1例)。结果:21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发作时间8-28天,平均19天,术中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在小肠。术式采用粘连松解术、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迭排列术。结论: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当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明确或经24h保守治疗无缓解肠梗阻都应决定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情况.③结果 本组38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均治愈,恢复时间7~30天,平均15天.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因出现腹膜炎2例手术,术中无机械性梗阻表现,给予肠管减压、腹腔冲洗.恢复时间平均25天.④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均能治愈,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临床上不主张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所致肠梗阻有多种类型 ,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常因多种因素延误治疗。现就我科 1997- 2 0 0 2年收治的 4 0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4 0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7~ 81岁。所行手术类型 :小肠手术 14例 (35 % ) ;胃手术 10例 (2 5 % ) ;结、直肠手术 8例 (2 0 % ) ;阑尾手术 3例(7.5 % ) ;肝、胆、脾手术 3例 (7.5 % ) ;妇科手术 2例(5 % )。梗阻原因 :粘连性肠梗阻 33例 ,肿瘤复发所致4例 ,肠扭转、套叠 3例。4 0例均为腹部手术患者 ,术后 2天~ 6个月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SBO)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38例经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充电解质、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愈,1例保守三天后症状不缓解中转手术,术中见小肠广泛粘连,松解粘连时多处肠管破裂而行部分肠段切除,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保守治疗5天厉中转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出现肠瘘,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质早期炎性肠梗阻如诊断明确,应保守治疗.如过早手术,容易如现肠瘘,短肠综合征,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后并发慢性放射性肠炎、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和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2例直肠癌和2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放疗后(间隔3.5~11个月)因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均采用了短路吻合法。即将梗阻段小肠的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2例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顺利。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并发旷置段小肠肠外瘘。另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4个月并发旷置小肠肠外瘘。2例病人并发肠瘘后均发现存在降结肠梗阻。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并发小肠梗阻时,可能同时合并有结肠梗阻。术前需要了解有无合并结肠梗阻并同时解决结肠梗阻。短路吻合术治疗后旷置的病变小肠有并发肠穿孔、肠瘘可能,首次手术治疗宜尽量切除梗阻段病变肠管,如不能切除,应尽量将病变肠管与消化道完全隔离。  相似文献   

18.
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22例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病例中62例采用Ⅰ期结肠造瘘术缓解肠梗阻,Ⅱ期手术根治+造瘘肠管还纳术,其余60例采用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肠管回纳术。结论:Ⅰ期手术根治+结肠造瘘术、Ⅱ期造瘘结肠回纳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在手术根治率、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第1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阑尾手术是基层卫生院常见手术。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 ,EPII) 〔1〕 在我们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 ,如处理不当就会增加患者痛苦。现将我院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9月间收治的 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陈某 ,男 ,5 5岁。转移性右下腹痛 4天入院。检查 :全身情况尚好 ,腹稍胀 ,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肠鸣减弱 ,余无异。术时所见 :大网膜聚集于右下腹与阑尾及肠管严重粘连 ,阑尾坏疽无穿孔 ,肠管充气、充血、蠕动差。术后第 2天肛门排气排便。第7天拆线 ,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的3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57‰,多数为动力性肠梗阻,患表现为腹胀,不捧气,腹平片示肠管扩张,可有液平面,经保守治疗多可缓解。结论 剖宫产术后出现腹胀、不捧气时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存在Ogilvie综合征(结肠假性梗阻)之可能,此症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