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药学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目标。方法采用学生调查问卷、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等方法。结果设置了针对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和实验课,采用了开放教学的形式,建立了研究性教学的平台。结论药学本科的有机化学课程和实验教学需要:①结合药学类专业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模式;②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结合具体临床使用药物来设计有机化学实验;④引人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外拓展知识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被动、学习资源有限、知识传递形式拘束、评价方式单一等不足,构建了建构主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三阶段、九环节进行了包括资源设计、微课题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情境导课设计、测试题目设计、问题讨论设计、评价体系设计等全方位的教学设计。该教学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药学专业所需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锻炼独立探索和交流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药学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药学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和尝试性改革.按需要选择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强化和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高职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药学高职《有机化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爱华 《海峡药学》2002,14(4):100-101
本文针对药学高职有机化学的教学教法进行研究。从注重学生的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讲清教材难点;结合常见药物的结构和性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海峡药学》2008,20(7):127-128
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具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特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及科学素养,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药学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药物不良反应是医院药学工作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医院药学》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在本科生前期理论学习中已多次介绍该内容,给《医院药学》课程针对该内容的教授带来难度。本总结几年来讲授药物不良反应内容的教学经验,通过应用众多临床病例的介绍和分析,重点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全面分析不良反应的观点,提高临床鉴别、处置和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调动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了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用较广,实用性较强。文章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特点,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课教学、课堂管理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结合目前高等药学本科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药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引导药学生运用元认知理论监控和调节相关课程的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执业理念。  相似文献   

9.
药学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在药学类本科生教育中处于服务性地位 ,切忌喧宾夺主。本科生计算机教育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强调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一般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魏凤环 《今日药学》2006,16(2):73-74
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以前中药化学、分析化学和中药制剂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应用的学科,是与大部分学生工作之后从事中药的研究、生产、检测等工作关联最大的学科.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习好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以及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是任课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药学基础化学课程是医药院校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其他医药学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LBL教学法、PBL教学法、CBL教学法、TBL教学法、R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于药学基础化学教学之中,比较了传统LBL教学法与其他几种新型教学法的优缺点。以期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用基础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药物流行病学的教学水平,完善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从正确认识药物流行病学和临床药学专业的正确定位方面探讨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物流行病学的作用和意义,并着重讨论该课程的两个授课关键点。结果与结论:应重视药物流行病学绪论课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置相关配套课程,充分发挥药物流行病学的学科优势,以逐步改进和完善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合医疗卫生发展形势的新型临床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随着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将科研能力培养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果 本研究主要以西安交通大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结论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药学课程培养中不足之处并提出科研能力培养理念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临床药学人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培养药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药事管理学课程教改实践。方法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针对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评方式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与实践。结果构建了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社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为基本核心的药学本科生能力培养模式。结论该教学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严方  狄斌  宋瑞  杭太俊 《药学教育》2012,28(5):31-33
立足中药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医学、药学专业的特点,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将有机化学与医药知识相联系,阐述有机化学在医药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和未来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药学服务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导向,探讨培养面向社会药房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改革。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提炼适合社会药房药师岗位胜任力的相关指标。对接收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的15家社会药房工作人员,开展药学专业课程重要性评价调查。以及我校在培养学生药学服务岗位胜任力方面开展的实践教学改革。结果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理学等课程评价分值较高,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分值较低。增加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药学服务能力。结论 减少化学学科课程,增加医学、社会-行为课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教学中,应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连接临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 是临床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通过学校与附属医院临床药师联合教学,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临床指南的教学模式。精选指南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指导学生精准用药。同时, 教师教授学生指南查询方法, 学生通过指南学习最新治疗方案, 通过查阅资料给患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学生合理用药的能力, 为培养具备合格药学服务能力的临床药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伟  袁洪水  李佳  朱宝成 《齐鲁药事》2009,28(6):373-375
药事管理学是现代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二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三给学生讲课机会,四通过论文写作提升学生思考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