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初诊的121例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CD33和CD1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1例初诊MM患者中,CD33+组有30例(24.8%),CD13+组有12例(9.9%)。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CD33-组比较,CD33+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显著缩短(PFS 17.5 vs 23个月,P=0.000;OS 18.5 vs 25个月,P=0.000);与CD13-组比较,CD13+组MM患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也显著缩短(PFS 21 vs 22个月,P=0.012;OS 25 vs 26个月,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CD33和CD13均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CD33:P=0.000;CD13:P=0.003)。结论:CD33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和吡柔比星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采用P-CAD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BD方案治疗的36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方案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P-CAD组总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85.7%(24/28),治疗有效率(CR+PR)为75.0%(21/28)。中位PFS为16.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0.6个月;BD组总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63.9%(23/36),治疗有效率(CR+PR)为55.6%(20/36)。中位PFS为13.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6.7个月。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乏力、皮疹等,经过对症治疗以及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联合化疗组能明显提高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缓解率,并有延缓病情进展及延长生存时间趋势,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31-2233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进展期肝癌(HCC)患者生存期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进展期HCC病例,分为TACE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服用索拉非尼进行治疗,TACE组患者在服用索拉非尼基础上结合TACE治疗,对两组病例总生存(OS)时间及无进展(PFS)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TACE组患者自开始口服索拉菲尼,其PFS中位数是(12.1±4.9)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患(5.6±2.4)个月(通过log-rank检验,P=0.018);TACE组患者自开始口服索拉菲尼,其OS中位数(16.6±5.4)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10.5±3.3)个月(P=0.032);通过Cox回归分析,对TACE组患者PFS产生影响的因素是Child-Pugh分级(OR=6.102,95%CI:1.145~32.519)以及肝肿瘤体积50%肝体积(OR=3.641,95%CI:1.266~10.471)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TACE组患者0S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Child-Pugh分级(OR=5.192,95%CI:1.012~26.637)以及血管侵犯(OR=4.590,95%CI:1.083~19.453)。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HCC时,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时间均得到显著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影响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hild-Pugh分级和肝肿瘤体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15例NDMM患者,114例(22%)伴EMD患者,其中EM-B组91例(18%),EM-E组23例(4%)。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肌酐清除率、细胞遗传学危险度、17p缺失、是否接受ASCT和诱导方案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EM-E患者M蛋白为IgD型,显著增高(P=0.021)。non-EMD、EM-B和EM-E 3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7.4、23.1和14.0个月,中位OS期分别为未达到、76.8个月和25.6个月,EM-E的PFS(对non-EMD,P=0.004;对EM-B,P=0.036)和OS(对non-EMD,P<0.001;对EM-B,P=0.002)最差,而EM-B与non-EMD组之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8.779,P<0.001),对PFS也产生不良影响(HR=1.874,P=0.050)。在未接受ASCT患者中,EM-B患者OS显著差于non-EMD组(中位76.8个月对未达到,P=0.029),但在ASCT患者中,EM-B和non-EMD组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初诊non-EMD、EM-B比较,EM-E患者预后最差,而且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ASCT能克服EM-B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15例NDMM患者, 114例(22%)伴EMD患者, 其中EM-B组91例(18%), EM-E组23例(4%)。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肌酐清除率、细胞遗传学危险度、17p缺失、是否接受ASCT和诱导方案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 EM-E患者M蛋白为IgD型, 显著增高(P=0.021)。non-EMD、EM-B和EM-E 3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7.4、23.1和14.0个月, 中位OS期分别为未达到、76.8个月和25.6个月, EM-E的PFS(对non-EMD, P=0.004;对E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412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传统化疗和反应停或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根据ISS分期、细胞遗传学、LDH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R-ISS-Ⅰ期、R-ISS-Ⅱ期和R-ISS-Ⅲ期,比较3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412例患者中,R-ISS-Ⅰ期76例,R-ISS-Ⅱ期259例,R-ISS-Ⅲ期77例,3期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是44、25和14个月(P=0.000),中位OS时间分别是未达到、54和25个月(P 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传统化疗组(P=0.042)、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P=0.000)、以反应停为基础的化疗组(P=0.000)、移植组(P=0.034)、不同年龄分层组(≤65岁组P=0.000,66-75岁组P=0.001,≥76岁组P=0.000)、肾功能损害组(P=0.003)、髓外浸润组(P=0.000)中,不同R-ISS分期患者的OS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R-ISS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FS和OS时间不同,R-ISS分期系统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OR=5.654)、1q21+(P=0.018,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P=0.074;OS:56.5个月对47.3个月,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钙血症、1q21+和血液学反应深度是MM患者肾功能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基线CKD分期3~5期的MM患者生存更差,治疗后肾功能疗效有效有助于改善PF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治疗的62例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比较单纯脑部放射治疗和PD-1抑制剂联合脑部放疗患者的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率,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纯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颅内新发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54.1%(20/37)和28.0%(7/25)(P=0.042)。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比单纯放疗组延长1.5个月(P=0.00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比单纯放疗组延长3.6个月(P=0.016)。治疗方式是影响PFS(P=0.004)和OS(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脑转移患者采用脑部放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方案(IP)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TP)二线治疗方案对复发及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复发及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随机分为IP组(n=29)及TP组(n=24),比较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IP组及TP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5、3.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0、9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二线治疗前的一般健康状态(PS)评分是伊立替康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 0.05);接受二线治疗前的PS评分、骨转移是生存时间(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 0.05)。IP组迟发型腹泻的发生率高于TP组,TP组肢端麻木、关节酸痛的发生率高于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及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疗效相当,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GP或T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0例,予GP或TP方案化疗+恩度治疗,恩度7.5 mg/m2第1~14天连续给药,间隔7 d后重复;对照组32例,予单纯GP或TP方案治疗。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治疗,评判疗效及生活质量(QOL),治疗1周期后评价药物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率(43.3%)与对照组(3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疾病控制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OS)(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0个月、5个月);咳嗽、疲劳积分显示实验组有缓解优势;实验组功能积分改善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恩度联合GP或T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疾病控制率、中位OS及PFS,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5例,其中初治患者9例,复发难治者6例,采用至少2个疗程的硼替佐米(1.3 mg/m2,第l、4、8、11天),同时联合沙利度胺(100~200 mg/d)及地塞米松(20~40 mg/d,第1~4、8~11天)治疗,21 d为1个疗程。疗效判断参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标准,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参照WHO标准分级。结果 9例初治患者达完全缓解CR 3例(33.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4例(44.4%),部分缓解PR 2例(22.2%),总有效率为100%;6例复发难治患者达CR 1例(16.7%),VGPR 1例(16.7%),PR 2例(33.3%),疾病稳定(SD)1例(16.7%),疾病进展(PD)1例(16.7%),总有效率为83.3%。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下降10例(66.7%),白细胞减少7例(46.7%),胃肠道反应8例(53.3%),周围神经病变6例(40%),严重带状疱疹1例(0.07%),低血压1例(0.07%),经治疗均可耐受。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等优点,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初发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其在骨髓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药物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情况及各药物组处理前后的细胞表面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 4,DR4)和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药物组Bcl-2、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联合组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明显高于三氧化二砷单药组,细胞凋亡率均较三氧化二砷单药组明显增多,细胞表面DR4和DR5表达明显增高。与三氧化二砷或硼替佐咪单药组相比较,联合用药组RPMI8226细胞Bcl-2表达下调明显,而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上调明显。结论硼替佐米可以增加RPMI8226细胞对三氧化二砷诱导凋亡的敏感性,这可能与Bcl-2的表达下调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PARP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游建华  付亚凯  沈杨 《临床荟萃》2014,29(10):1104-110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应用使其从一种高度凶险的疾病转变成为一种高度可治愈的疾病.三氧化二砷(ATO)在治疗复发难治性APL取得成功后,也逐渐被引入APL的一线诱导治疗.危险度分层治疗的提出、口服砷剂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APL的疗效.本文就APL的治疗现状及其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三氧化二砷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RPMI 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BCL-2、BAX、caspase-8及cas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丙戊酸钠及三氧化二砷均可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Q值大于1.15).联合用药组RPMI 8226细胞凋亡率较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与丙戊酸钠或三氧化二砷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RPMI 8226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caspase-8及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丙戊酸钠和三氧化二砷有协同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这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8及caspase-9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松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757-758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7例初发M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例)单用VAD化疗方案(长春新硷、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0例)用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治疗初发MM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VAD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HL-60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条带;Hoecst 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0μmol/L三氧化二砷处理HL-60细胞24~48 h可见到DNA出现梯形条带;处理24~48 h HL-60细胞核呈现细胞核浓缩和核碎裂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12、24、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5±2.1)%、(12.8±3.4)%及(21.4±5.8)%,而培养48 h的HL-60细胞自然凋亡率仅为(1.5±0.5)%(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剂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预激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CAG治疗50例AML复发患者,其中13例早期复发,37例为晚期复发;7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复发,25例已接受过舍中大剂量Ara—C方案巩固治疗后复发,15倒患者CR后或巩固治疗过程中自停继续化疗后复发。30例接受CAG治疗,20例接受常规剂量的一种蒽环类抗生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对照组)。结果表明:1个疗程后CAG组完全缓解(CR)14/30例(46.7%),3/6例allo—PBSCT后复发患者获CR,1例(3.3%)早期死亡;对照组CR为6/20(30%),3例(15%)早期死亡。CAG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期中位时间分别为22个月(5.5月-85月)和19个月(7—120个月)。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毒副作用。结论:CAG方案为复发AML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已接受过大剂量化疗或移植的患者易于接受,化疗的毒副作用相对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联合亚砷酸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依据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分为中危Ⅱ组19例及高危组18例,2组均应用小剂量HA方案联合亚砷酸治疗,每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2a生存率。结果中危Ⅱ组有效率为89.47%,完全缓解率为42.11%;高危组有效率为83.33%,完全缓解率为27.78%,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Ⅱ组2a生存率(36.84%)高于高危组(27.78%)(P〈O.05)。结论小剂量HA方案联合亚砷酸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有效,对中危Ⅱ组患者完全缓解及生存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异常4例。诱导方案为第1—3天IDA12mg/(m^2·d),第1—7天Ara—C100mg/(m^2·d),持续静脉点滴。结果显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9.5%(34/38),完全缓解(CR)率84.2%(32/38),其中初治AML的CR率为90.0%(27/30),复发、难治AML的CR率为62.5%(5/8),4例复杂染色体异常患者均达细胞遗传学缓解。6例经上述治疗后疾病复发,3例早期复发,3例晚期复发。总生存期中位时间〉22月,无病生存中位时间〉16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剂量的IDA联合Ara—C24小时持续静脉点滴为初治、复发、难治AML的高效、安全的方案,此方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了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