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前应用缩宫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产前应用缩宫素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未用缩宫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出生后48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应用不同剂量的缩宫素的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缩宫素明显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避免或减少缩宫素的使用,及早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有效的干预,能减少或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陆卫娟  张薇茜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01-2002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索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价值。方法测定166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并监测出生时、出生后24、48、72h经皮胆红素指数(TCBI)。比较高胆红素血症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脐血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脐血胆红素水平及出生后24、48、72h的TCBI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脐血胆红素水平≤40μmol/L及〉40μmol/L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4.2%(16/66)和75.0%(75/10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用于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莆疽的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兰美倩 《医药世界》2010,(5):420-421
目的:了解新生儿纯母乳喂养效果,准确科学指导新生儿喂养方法。方法:分别对出生后30min、3h、24h、48h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足跟采血,用干化学法检测血糖,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综合分析。结果:早产儿、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低血糖发生与足月儿相比,χ^2≥6.63,P≤0.02。两组不同分娩方式发生低血糖相比也有差异,其中剖宫产分娩比自然分娩发生率高(χ^2≥3.84,P≤0.05)。结论: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等高危儿易发生低血糖,应采取合理喂养方式,杜绝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足月新生儿3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6和对照组168,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于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断脐。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水平,且不影响剖宫产儿的复苏和第三产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时间、血清胆红素峰值(SB)及峰值出现时间,并寻求部分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产HD-368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960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生后1~7d的监测,并且用改良J-G法对所测胆红素浓度进行间断复核。结果发现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峰值平均为(232±57)μmol/L,峰值出现时间为生后5d,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102.6μmol/L者占27.84%,血清胆红素峰值〉205.2μmol/L者占47.22%,〉256.5μmol/L者占12.15%,〉307.8μmol/L者占1.47%。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下列因素相关:剖宫产(χ2=27.08,P〈0.01)、母亲使用催产素(χ2=21.56,P〈0.01)、新生儿体重下降偏多(≥7%)(χ2=38.31,P〈0.01),而与性别无关(χ2=1.12,P〉0.01)。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并不增加(χ2=l.02,P〉0.01)。结论新生儿保质、保量、合理的母乳喂养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键之一,孕母慎用催产素为其二。但是,对正常新生儿和窒息儿的黄疸治疗标准是否可适当增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福君 《中国药房》2011,(27):2571-257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有高胆红素血症倾向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对照组B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药浴联合中药灌肠。动态监测每24h各组皮测胆红素水平,测定72h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出生72h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皮测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比较,出生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药浴可有效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同时克服了新生儿口服药物的不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足月胎膜早破时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统计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院分娩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638例。按胎膜早破时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分组。统计各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各组间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1,P=0.084)。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48h组的剖宫产率为46.8%,显著高于破水至分娩时间<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47)。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48h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收住院率均显著高于破水时间<24h组(χ2=3.94,P=0.011)。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超过48h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根据孕母产前是否使用催产素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催产素)108例,对照组(未使用催产素)212例,在出生后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胆红素的均值(287.73±41.27)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4.73±62.70) μmol/L(u=17.58,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38.89%,高于对照组的25.00%(X2=6.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分娩时使用催产素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早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 足月新生儿3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6和对照组168,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于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断脐.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 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时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水平,且不影响剖宫产儿的复苏和第三产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预防组40例,其中预防组在出生24 h 内应用爽舒宝早期干预,350 mg/次,3次/ d;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以上疗程均为出院或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转为儿科综合治疗为止。观察患儿第1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每日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预防组第1次胎便排出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每天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可以有效预防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降低黄疸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沿河县人民医院产科2008年1月-2009年5月剖宫产的足月新生儿102例,与同期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30例进行早期胆红素跟踪监测及对照。结果:足月剖宫产的新生儿较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明显增高,且首次有效母乳喂养时间显著长于后者。结论:剖宫产是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并且与剖宫产后延迟哺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参考依据。方法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均采用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治疗。A组24 h内蓝光照射8 h,停16 h;B组24 h内蓝光照射12 h,停12 h;C组为持续24 h光疗,停24 h,三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统计其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较A组6.7%、B组1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似,但是间断光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8h/d间断光疗更具有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早防早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97例足月新生儿生后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TCB≥12mg/dl为黄疸组,TCB〈12mg/dl为非黄疸组,回顾性分析了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597例足月新生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35例,占22.6%(135/597),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粪染、高龄初产、剖宫产、出生后体质量明显下降、母乳缺乏、妊娠期高血压、胎龄以及母亲产前使用缩宫素、镇静剂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催产的比例,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非医学需要剖宫产新生儿75例(观察组)和阴道分娩新生儿71例(对照组),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24~48 h,49~72 h内的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等.结果 12 h内,观察组VT/kg、MV较对照组小(t=4.207、5.035,均P<0.01),RR高于对照组(t=2.011,P<0.05),TPEF/TE、VPEF/VE明显高于对照组(t=4.478、4.128,均P<0.01),两组TI/TE、PTEF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48 h,观察组RR、TPEF/TE高于对照组(t=2.532、2.022,均P<0.05).49~72h两组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非医学需要剖宫产新生儿在12 h内存在较明显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应尽量避免非医学需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石玉龙 《安徽医药》2010,14(4):440-441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时间及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3组。间歇光疗组32例,每天光疗8h,休息16h。持续光疗A组38例,持续光疗24h。持续光疗B组27例,持续光疗72h。结果3组血清总胆红素光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与光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A组光疗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6,P=0.057),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4,P=0.007),持续光疗A组与持续光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8,P=0.347)。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A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B组副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光疗方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均有效,24h持续光疗可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副作用,且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可代替8h间歇光疗法,72h持续光疗疗效显著,但副作用发生率高,仅能适用于重症、无换血条件的单位。  相似文献   

16.
周露  申明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57-158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妊娠足月羊水过少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组及阴道顺产组各100例,观察妊娠结局及宫颈Bishop评分。结果 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组与择期剖宫产组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评估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利于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抚触配合脐敷胎毒清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取足月分娩新生儿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抚触组、脐敷胎毒清抚触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抚触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正规的标准抚触方法;脐敷胎毒清抚触组在常规护理和标准抚触的基础上,给予脐带敷用健婴宝——胎毒清,观察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6d内的经皮胆红素变化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 在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方面,脐敷胎毒清抚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但抚触有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而抚触配合脐敷胎毒清效果更优于单纯抚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剖宫产娩出的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对晚期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在该院收治的晚期早产儿,分为剖宫产组(观察组,26例),经阴道分娩组(对照组,37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2、24~48、49~72 h内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 结果 12 h内观察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TPTEF/TE、VPEF/VE均高于对照组。24~48 h内,TPTEF/TE、RR高于对照组,49~72 h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剖宫产组中:第12小时组呼吸频率较第24~48小时组增快,潮气量较第24~48小时组缩小,而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4~48小时组与第49~72小时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分娩晚期早产儿存在较阴道分娩儿更明显的限制性及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8 h后可好转,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监护重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19.
卢晓燕  谭玮 《江西医药》2013,48(1):48-49
目的比较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间断蓝光照射组(治疗12h,间断12h)共51例,其中轻中度31例,重度20例;持续蓝光照射组(持续治疗24h)共58例,其中轻中度32例,重度26例。分析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1)轻中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两组的总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持续蓝光照射组的总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能达到持续蓝光照射同样的效果,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蓝光照射总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陈峰  李司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72-1373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生后半小时内与母体接触,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观察组母乳喂养外出生后2h始服酪酸梭菌活菌散500 mg/次,2次/d,口服,连用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黄疸持续时间及排胎粪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儿均于生后24h内开始排胎粪,观察组72 h内第1次排黄色粪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23,P<0.05).结论 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升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