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十分常见,但对股骨头的血供状态研究较少。为此,对159例多种原因导致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X线照片、组织学、电镜、四环素荧光标记和ECT等项目观察股骨头活性。结果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在无应力状态下有其自然的修复规律,股骨头塌陷与在活跃的修复过程中受应力作用有关,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应当重视患肢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渡过修复重建过程。对股骨头外观尚好,而头内结构紊乱者,采用有血供的骨瓣移植,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7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技术措施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7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病理特点,恰当选用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并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切断关节囊,重建矩部,恢复肢体长度。结果;平均随访5年2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8.6%。结论:恰当选用假体类型,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重建矩部,恢复肢体长度,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0例。术后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根据H arris评分、X线片以及测量骨密度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2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随访时间2.3~4.7年,平均3.5年。H arris评分由术后的平均71分(68~8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2分(平均74~85分),优良率为78.6%。术后12个月患者股骨假体周围RO I 1区、RO I 2区、RO I 6区和RO I 7区骨密度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检查未见假体移位及周围出现透亮带,无病例需要翻修。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方法,但是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注意术中细节处理,术后需要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4月~2011年3月,我们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21例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75~93岁。受伤至此次就诊时间为6~10个月。入院全面评估后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6.
7.
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汪启筹,邢培彤儿童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多由于股骨颈外伤性囊内骨折所引起,骨折发生率比成人低,而骨折所引起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比成人高,根据我院统计资料,30年收治儿童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占1... 相似文献
8.
缝匠肌骨瓣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 1987年 3月~ 1990年 12月 ,收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15例 ,均采用加压螺纹钉 缝匠肌骨瓣植入术治疗 ,经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2~ 71岁 ,平均5 6 7岁。左股骨颈 9例 ,右股骨颈 6例。头下型 2例 ,头颈型4例 ,经颈型 3例 ,基底型 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最短 6个月 ,最长 8个月。1 2 临床表现 伤后均在院外作对症处理后 ,而骨折处不愈合。患肢均有内旋、外翻短缩 ,叩击痛阳性。X线示 :股骨颈骨折。2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经常规术前胫骨结节牵引 1~ 2周 ,而后行“股骨颈开… 相似文献
9.
198 8年以来 ,我们对 2 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采用缝匠肌、股直肌肌蒂骨瓣移植加多根针内固定术治疗 ,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凡伤后 3周以上 ,骨折未愈合 ,股骨头无坏死 ,或无明显变形坏死 ,颈未消失 ,全身情况好 ,能耐受髋部较大手术者 ,不限年龄 ,性别。1 2 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6例 ;大于 5 5岁 7例 ,小于 5 5岁 13例 ;伤后 3周至 6月就诊 15例 ,大于 6月 5例。头下型3例 ,颈中型 13例 ,基底部 4例。股骨颈部份吸收变短 6例 ,部份吸收 9例 ,无变化 5例。2 治疗方法2 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胫骨结…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并股骨颈骨折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并股骨颈骨折的受伤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治疗的13例股骨头并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3例;6例行切开复位可吸收内固定物加3枚可折断式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7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髋关节功能按照HHS标准评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者,经过平均25.5个月的随访,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坏死、平均评分为76.8分。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经过平均25.3个月随访,平均评分96.3。结论:本病有3种受伤机制。根据病史、查体、X线片和CT检查可明确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股骨上段髓腔几何形态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几何形态特点 ,通过测量其参数 ,为假体柄与髓腔匹配、降低早期松动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6副 5 2根新鲜尸体股骨上段有效髓腔选定五个代表性平面进行CT扫描 ,通过计算其参数并进行分析 ,在三维空间重建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立体形态。结果 股骨上段有效髓腔在冠状面上倾斜度为 5 48°± 1 45°,在矢状面上倾斜度为 7 5 2°±1 70°。结论 通过CT扫描 ,对图像进行测量分析 ,可重建股骨上段有效髓腔的立体形态 ,为假体插入柄与髓腔匹配、防止早期松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with shaft fracture (IFNSF) in the paediatric population is a rare injury. This high-impact trauma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ther orthopaedic and systemic injuries. Prognosis is usually guarded as both these osseous injuries are serious and exist together. We report two such patients of IFNSF.MethodsTwo children with IFNSF were admitted at our hospital in 2018. The first patient had an associated head injury, while in the second patient, the shaft femur fracture was open. We report on the treatment and results in these two patients. Both the patients were serially assessed and followed 2 years after the injury.ResultsUnion was achieved in neck and shaft femur fractures in both the patients by 3 months. Complications like avascular necrosis (AVN) of the femoral head, coxa vara, non-union or malunion of fractures, limb length discrepancy, knee and hip stiffness were not seen in either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IFNSF is a rare injury pattern seen in children,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concomitant orthopedic and other systemic injuries. Early operative stabilization is the preferred modality of treatment. For an undisplaced neck fracture, a provisional temporary fixation of a relatively less displaced neck fracture, definitively stabilizing the shaft fracture, and thereby returning to fix neck fracture is advocated. For displaced neck fractures, a direct open reduction is advocated. Anatomical fixation with separate implants and a relatively longer immobilization can provide the best-expected results. Long-term follow-up is needed to foresee any complications.Level of EvidenceV (case series). Therapeutic.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The online version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available at 10.1007/s43465-020-00315-z. 相似文献
16.
陈福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6)
通过距骨X线片及标本的观察 ,以证实距骨确有头颈体尾四部分 ,距骨后突骨折实际是距骨尾骨折。对 84 8张踝关节侧位片及 2 0 0例成人干燥距骨标本进行观察与测量。距骨从整体看形似乌龟 ,97%的距骨有距骨尾 ,其尾有长、中、短之分 ,其中距骨尾骨折 52例 ,占 6 8%。认为距骨应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对距骨尾部骨折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这既符合解剖学上命名的完整性 ,又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检查,并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其灵敏度为93.7%;准确性为93.3%;特异性为92.6%。本法诊断结果与同期X线片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认为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灵敏、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陈旧股骨颈骨折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60例陈旧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7.70分增加到术后90.6分,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功能锻炼时出现1次假体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6例患者术后6月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日常生活自理,余患者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及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对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1年评分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发现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0%。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