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压力和生活方式等还被视为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医学界将胃溃疡看作一种慢性病.对它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3.
4.
胃溃疡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压力和生活方式等还被视为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医学界将胃溃疡看作一种慢性病,对它束手无策。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并最终于 相似文献
5.
具有105年历史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成为20世纪生物医学发展史的缩影,其获奖成果和获奖者的学科分布具有明显特征:学科之间分布不均,生物学与医学分布不均,分子生物学处于先导和基础地位,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趋势渐显,获奖人数与学科在科学界地位呈正相关关系,传统生物医学家获得者减少,现代生物医学家和交叉学科科学家获得者增多。 相似文献
6.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目前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而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8.
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科学产出年龄特征显示:个人最大、最小和平均获奖年龄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个人平均获奖年龄为60.76岁,个人平均获奖研究年龄为42.56-46.66岁;SCI论文数高峰年龄平均51.00岁,SCI论文被引次数高峰年龄平均47.71岁,SCI论文期刊影响因子高峰年龄平均48.62岁;SCI论文、SCI论文被引次数和SCI论文期刊影响因子高峰年龄平均数与获奖研究年龄的差值分别为4.34-8.34年、1.05-5.05年和1.96-5.96年。 相似文献
9.
10.
11.
21.1927年奥地利的贾勒格(J·Wagner Jauregg)因研究神经病理学和麻痹性痴呆治疗而获奖。22.1928年法国的尼科尔(C.J.H.Nicolle)因研究斑疹伤寒病而获奖。23.1929年荷兰的爱克曼(C.Eijkman)因发现抗神经炎维生素而获奖。 1929年英国的霍普金斯(F、G、Hopkins)因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而获奖。24.1930年美国的兰德斯坦.(K.Landsteiner)因对人体血液分类,发现人的四种血型而获奖。25.1931年德国的瓦博格(O.H.Warburg)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而获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健康月刊》1987,(2)
47.1956年美国的理查德(D·W、Richard)、美国的库南德(A·F·Cournand)和德国福斯曼(W·Forssmann)因发现与研究心脏导管插入术和血液循环病理变化共同获奖。48.1957年意大利的博维特(D·Bovet)因和抑制某些身体物质的合成化合物有关的发现而获奖。49.1958年美国的比德尔(G·W·Beadle)和美国的塔特姆(E·L·Tatum)因发现基因通过调节一定的化学反应起作用共同获奖。1958年美国的莱德伯格(J·Lederberg)因和细菌中遗传重组和基因物质的组织有关的发现而获奖。50.1959年美国的奥科(S·Ochoa)和美国的科伯格(A、Kornberg)因发现核酸生物合成机制共同获奖。 相似文献
13.
1.1901年德国的贝林(E.A.von Behring)因研究血清疗法,特别是抗白喉血清疗法而获奖。2.1902年英国的罗斯(R.Ross)因发现疟原虫如何侵入有机体而获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1946年至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总结生物医学科研管理领域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管理水平建言献策.方法 以诺贝尔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查阅相关资料,分别从获奖者国籍、取得获奖成果时的所在机构、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年龄及获奖有关学科等方面入手,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部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3-3
近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三人共同荣获了该奖项。
据悉,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著名药学家。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等中医文献中有关用青蒿“绞汁”抗疟的记述中获得启示,带领相关科研团队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相似文献
据悉,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著名药学家。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等中医文献中有关用青蒿“绞汁”抗疟的记述中获得启示,带领相关科研团队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本期健康人物非他们莫属.北京时间10月7日晚,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与一位德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聚德霍夫.正是他们,共同揭开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细胞生理过程的种种细节.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疾病和生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最近世界各地媒体均以显著位置报道,澳大利亚两位医生马歇尔与沃伦摘取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桂冠。他们的功绩在于发现了胃炎和溃疡病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旋杆菌(Hp)。和以往的“高、精、尖”不同,这一发现更贴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