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炎性反应在脑缺血缺氧发生时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往研究发现,滋阴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后脑缺血具有脑保护作用。本次实验观察超微滋阴活血解毒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血清IL-1β、IL-8、TNF-α活性的影响。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药效部位(HLJDDE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HLJDDEP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灶体积,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MDA含量,提高SOD、GSH-Px含量。结论:HLJDDEP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3个大组,每大组再按再灌注后时间分为12 h、24 h、48 h、72 h、96 h和144 h等6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β、IL-6的表达。结果:IL-1β在针刺组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以24 h组和96 h组最显著(P<0.05);IL-6在针刺组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24 h和48 h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和足三里穴可抑制脑缺血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延缓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脑脉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脑脉宝系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成果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豁痰,通络,补肾”的功效。本实验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成大鼠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模型,研究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预先给予大剂量脑脉宝(66.9g/kg)可显著对抗缺血再灌注后NE、DA、5-HT的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接近于假手术组(P>0.05)。小剂量脑脉宝(22.3g/kg)也可使缺血再灌注后NE、DA、5-HT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药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减轻脑水肿和脑缺血性损害,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对缺血再灌后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机理之  相似文献   

5.
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MP-9和IL-1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MP-9及IL-1β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干湿比重法检测脑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MMP-9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1β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MMP-9和IL-1β的表达及含水量。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抗炎和减轻水肿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脑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形态学及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探讨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补脑膏大剂量组、补脑膏小剂量组各24只。其中模型组、补脑膏大剂量组、补脑膏小剂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24、48和72小时3个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1小时后,灌胃给药补脑膏,2次/d;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于再灌注72小时末断头取材,制备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匀浆待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VEGF含量。结果:1再灌注72小时末,模型组及补脑膏大、小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5);再灌注24、48、72小时各时间点,补脑膏大、小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而补脑膏大、小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2再灌注24、48、72小时各时间点,补脑膏大、小剂量组VEGF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而补脑膏大剂量组VEGF的含量高于小剂量组(P〈0.05)。3组织形态学改变: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结构模糊,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补脑膏大、小剂量组海马区神经细胞较模型组集中,变性细胞水肿缓解,细胞排列较有序。结论:补脑膏可通过减轻脑组织水肿及组织形态学改变,增加脑组织VEGF含量而起到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继涛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04-1905,1910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结果显示,全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清中的TNF-α、IL-1、IL-6含量显著增高,再灌注后增高程度更加明显,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许迎春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92-89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脑循环机能与能量代谢的改变,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神经毒性作用,自由基连锁反应,花生四烯酸(AA)代谢的异常,细胞内钙超负荷,一氧化氮(NO)的脑神经毒性和保护作用等有关。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多环节或多靶点来实现的,符合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多机制、多因素的发病特点,表明中药在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stroke)起病急,因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脑血管的血供区域相一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治疗上强调早期综合干预[1]。针刺能通过多种途径改  相似文献   

10.
武继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04-1905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间 ,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结果显示 ,全脑缺血和再灌注后 ,血清中的TNF -α、IL - 1、IL - 6含量显著增高 ,再灌注后增高程度更加明显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药脑保护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4):2015-2018
  相似文献   

12.
中药单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录岭  刘轲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07-3109
中医药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方面具有多靶点、多向调节的作用。文章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脑血流量改变、钙离子超载、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一氧化氮脑神经毒性和保护作用、自由基损伤和氧化作用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八个方面,就近几年中药单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的实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成ld、3d、7d3个时间点,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经穴组可明显提高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电针非经穴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经穴提高下丘脑TGF-β1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纽、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再分为3、24、72h3个时间点,每组8只。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3h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及取材前30min进行眼针治疗;24、72h眼针组每隔12h治疗1次。模型组和眼针组于再灌注后3、24、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大鼠血清SOD含量增多,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大鼠血清SOD、MDA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塞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塞通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机理,特别是血塞通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末端标记法,测定血塞通干预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血塞通能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凋亡神经细胞积分光密度,减轻病理损害。结论:血塞通可显著抑制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正权  刘智斌  袁有才  王渊  李瑛 《陕西中医》2008,29(12):1685-1686
目的:探讨磁极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磁极电针、普通毫针治疗,24h后处死大鼠取脑,观察脑组织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磁极电针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磁极电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脑保护作用,其机理与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6,(7):929-931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联合黄芩苷对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ARP-1抑制剂PJ34组、柴胡皂苷d组、黄芩苷组、柴胡皂苷d+黄芩苷组,按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6h、12h、24h、48h、72h五个亚组;应用修饰酶循环法检测NAD+浓度,定量RT-PCR技术检测PARP-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NAD+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PARP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于再灌注24h达高峰;药物干预组NAD+浓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PARP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并于24h表达最低(P0.01,P0.05),且柴胡皂苷d+黄芩苷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我们推测柴胡皂苷d联合黄芩苷可能是通过抑制MCAO大鼠PARP-1表达,降低NAD+消耗,实现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t-PA、PAI-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血浆t-PA、PAI-1含量为指标,进一步研究电针在脑缺血中的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寻找有效的时间窗,为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细胞因子方面研究脑脉通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二血管阻断结合降压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定脑组织病理改变、脑组织含水量变化以及血清和脑组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脑脉通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含水量降低。模型对照组血清及脑组织IL 1、IL 8和TNF水平较假手术对照组增高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尼莫地平组、脑脉通大剂量组血清及脑组织IL 1、IL 8和TNF不同程度降低 ,脑脉通大剂量组血清IL 8水平和脑组织TNF水平降低较尼莫地平组显著。结论 :脑脉通对急性脑缺血防护作用显著 ,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抑制IL 1、IL 8及TNF介导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黏附分子ICAM-1、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每组10只。对穴位组、非穴位组、模型组大鼠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制作急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开颅但不电凝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进行处理。造模成功45min后对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大鼠进行针刺治疗。穴位组针刺百会穴、水沟穴,非穴位组针刺取穴在百会穴、水沟穴左侧旁开约5mm处进针,避开穴位。24h后再行针刺1次,30min后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ICAM-1、VCAM-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ICAM-1、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表明造模成功。穴位组海马ICAM-1、VCAM-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非穴位组(P〈0.01)。非穴位组海马ICAM—1、VCAM-1含量与模型组接近。结论:针刺对缺血后海马ICAM-1、VCAM-1的表达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其可能是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