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褪黑素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褪黑素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10 mg.kg-1.d-1褪黑素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12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活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用α-SMA单抗标记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HSCs),计算其数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及ALB与球蛋白(GLO)比值,并进行肝脏病理学评分。结果褪黑素抑制了NF-κB亚单位P65的活化,活化HSCs数量减少,ALT、AST降低,而ALB和ALB/GLO明显提高,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显著减轻(P<0.05~0.01)。结论褪黑素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肝脏炎症,抑制了HSCs活化,使肝纤维化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中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化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核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将7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SD大鼠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各组血清对肝星形细胞中NF-κB活化的影响,并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HSC培养24,48,72h,模型组NF-κB表达的速率(NF-κB阳性染色A值分别为:217.36±29.02,429.23±25.48,627.31±37.68)与正常对照组(127.30±15.31,240.65±38.49,321.27±121.0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中剂量药物组NF-κB表达的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HSC培养24h,NF-κB即可在核内发生活化并表达;而复方鳖甲软肝方高、中剂量药物血清组均可有效抑制HSC中NF-κB的活化和表达。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能有效抑制HSC中NF-κB的活化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维生素C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P组)、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和NAC 维生素C治疗组(NAC VitC组).造模后12 h取材,同时观察大鼠胰腺病理评分,测定血清淀粉酶(AMY)、丙二醛(MDA)浓度;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免疫组化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ABC)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测定胰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AP组胰腺病理评分、AMY、MDA、MPO、NF-KB阳性表达率及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NAC组上述指标均低于AP组(P<0.01),但仍高于SO组(P<0.01);NAC VitC组上述指标低于AP组和NAC组(P<0.01),但仍高于SO组(P<0.01).结论 在AP时应用NAC联合维生素C能明显减轻胰腺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胰腺炎时血清AMY、MDA和胰腺组织MPO活性;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少胰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减轻胰腺的损伤,对AP具有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活化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化在炎症反应及其内毒素致伤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ALI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内毒素(LPS)对大鼠血气分析和肺组织损伤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法检测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活性及其特异性;并应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的改变。结果 LPS静注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核蛋白的NF-κB活性显著增强,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LPS激活NF-κB启动TNFα表达,释放的TNFα与LPS进一步共同激活效应细胞的NF-κB活化,进而启动一系列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分子表达而参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凋亡细胞及活性核因子κ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5/09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造模组30只,给予88%基础饲料 10%猪油 2%胆固醇;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对照组大鼠于8周后处死,造模组分别于8,12,16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苦味酸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活性核因子κB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κBp65来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核因子κBp56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凋亡的相关性。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造模组大鼠肝组织炎症、脂肪变程度逐渐加重,造模16周窦周出现轻度纤维化(P<0.05)。②造模组12周、16周大鼠肝细胞凋亡细胞数和核因子κBp65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③活化的核因子κB与肝组织炎症、脂肪变及纤维化呈显著正相关(r=0.8491,0.6703,0.4237,P<0.01,0.05);凋亡程度与炎症、脂肪变相关亦呈显著正相关(r=0.6286,0.5936,P<0.01)。④核因子κBp56表达与凋亡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6412,P<0.01)。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增加明显相关,凋亡与核因子κBp65表达、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 (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干预作用,探讨EPO对出血性脑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每组各42只,分别为术后第3、6、12、24、48、72小时和第7天亚组,每亚组各6只。采用大鼠尾动脉自体不凝血 50 μl注入尾状核区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NF-κB 及IκB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各时间点NF-κB、 IκBα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出血第6小时后NF-κB 及IκBα表达增高,第24小时明显增高,第72小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PO干预后NF-κB表达明显降低,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EPO干预后IκBα表达显著增多,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周围NF-κB及IκBα表达均有增多,EPO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促进IκBα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黄素对重症胰腺炎大鼠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大黄素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胰、肺组织NF-κB活化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NP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升高,胰、肺组织 NFκB表达亦增加(P均<0.01).应用大黄素治疗后,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ANP组,胰、肺组织NF-κB活化表达降低(P均<0.01),24 h大鼠死亡率低于ANP组(P<0.05).结论:大黄素治疗ANP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细胞因子表达来减轻ANP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超短波组,每组8只。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的即刻、4h、8h分别给予干预组大鼠超短波治疗,电极板胸背对置,间距11cm,每次干预15min。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肺损伤评分评估损伤程度,湿/干重比值(W/D)评估肺水肿,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水平,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NF-κB、TLR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染色见急性肺损伤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受损,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增高(P0.01);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上升(P0.01);NF-κB、TLR4 m 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超短波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受损程度明显减轻,肺损伤评分降低(P0.01);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下降,但尚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下降(P0.05,P0.01);NF-κB、TLR4 m 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P0.01)。结论:超短波通过抑制NF-κB/TL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抑制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作用,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的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的激活作用,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NF-κB的亚基组成;观察NK-1受体在NF-κB活化中的作用。结果:SP可有效激活NF-κB,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0.712,P<0.01);在0.1μmol/LSP作用下,NF-κB活性在刺激30min时达到高峰;活化的NF-κB是由p50和p65亚基组成的;NF-κB的活化可被NK-1受体阻断剂所阻断。结论:SP可有效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该作用是通过NK-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正常大鼠及慢性间歇低氧大鼠各脏器的表达差异及其信号通路介导的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机体多种炎症因子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间歇低氧组各15只。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关灯睡眠;间歇低氧组每日间歇缺氧7 h。8周后处死2组大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2组大鼠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间歇低氧组NF-κB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TNF-α、IL-6、IL-8、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因子在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机体高表达,源于慢性间歇低氧引起的机体免疫紊乱,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激活,介导了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激活和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的影响,探讨As2O3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哮喘防治的新思路。方法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卵蛋白末次激发后1,4,12和24h)和As2O3治疗组(4mg/kg),每组6只。Diff-Quick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特点,电泳迁移率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①哮喘组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48.72±5.38)%]较对照组[(0.56±0.21)%]增加(q=33.46,P<0.01),治疗组较哮喘组减少(q=34.65,P<0.01)。②哮喘组肺组织NF-κB活性均较对照组增加(q=41.84,72.75,61.61,16.32,P<0.01或0.05),以4h活性最高,治疗组较哮喘组减少(q=89.48,P<0.01)。③哮喘组肺组织IκB-α表达较对照组减少(q=30.94,P<0.01),治疗组较哮喘组增加(q=23.67,P<0.01)。④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肺组织NF-κB活性与IκB-α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82,-0.94,P<0.01)。结论肺组织NF-κB过度激活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基础;诱导肺组织IκB-α表达和抑制NF-κB激活,可能是As2O3发挥广泛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因子(NF-κB)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CIR组)、脑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O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24h、48h、72h、120h时相点大鼠脑组织NFκB和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HBO组大脑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后梗死体积小于C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各时相点CIR组和HBO组的NFκB及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SO组(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各时相点NF-κB及ICAM-1表达均显著低于CIR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1明显上调,HBO治疗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减少ICAM1的表达,进而降低缺血灶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F-κB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 IPC )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组);缺血预处理组( IPC组);NF抑制剂组(应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即PDTC组);假手术组(S组)。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测定肝脏的湿干比( W/D);经HE切片染色后,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的TNF-α和NF-κB表达。结果 I/R组大鼠血清肝酶学指标( AST、ALT、LDH)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都显示较S组大鼠有明显的肝脏损伤。同时肝组织W/D比值和TNF-α的阳性表达比及NF-κB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中的表达亦均明显高于S组( P<0.01)。 IPC组和PDTC组大鼠肝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同时TNF-α和NF-κB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的表达亦均明显低于I/R组( P<0.05)。结论 NF-κB在肝I/R损伤的发生机制中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上的重要转录因子,对I/R损伤的炎症反应起介导作用;NF-κB的活化被抑制是肝IPC保护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是临床肝保护有意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过GW3965预处理激动肝X受体(LXR)后对SD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0只雄性、健康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14只)GW3965预处理组(GW3965组,14对)和原位肝移植组(OLT组,14对);术后分别检测各时相点的血清转氨酶、肝组织病理改变、血浆炎症因子(TNF-α、IL-1)水平,肝病理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6、24h后原位肝移植组与GW3965组血浆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SO组;而再灌注6、24h后,GW3965组血清转氨酶、血浆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肝脏组织病理损伤、NF-κB表达水平低于O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经过GW3965激动供肝的LXR后可以有效降低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内毒素信号通路中的核因子κB NF-κB表达和其下游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因子的产生,从而有效保护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内毒素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IRS组和痰热清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内毒素复制SIRS大鼠模型.制模成功后2 h,痰热清组腹腔注射痰热清注射液4.5 ml/kg.各组于实验后6 h开胸取心脏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F-κB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31.06±16.34)、(76.26±16.88)、(45.37±9.64)ng/L]比较,SIRS组大鼠NF-κB活性[(87.52±36.72)ng/L]以及TNF-α[(321.52±56.74)ng/L]和IL-1β[(136.76±19.68)ng/L]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SIRS组比较,痰热清组大鼠NF-κB活性[(49.51±20.51)ng/L]以及TNF-α[(183.46±30.64)ng/L]和IL-1β[(90.62±16.29)ng/L]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SIRS组大鼠NF-κB活性与TNF-α和IL-1β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1=0.67,r2=0.43,P均<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抑制SIRS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作用,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的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的激活作用,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NF-κB的亚基组成;观察NK-1受体在NF-κB活化中的作用。结果:SP可有效激活NF-κB,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0.712,P&;lt;0.01);在0.1μmol/L SP作用下,NF-κB活性在刺激30min时达到高峰;活化的NF-κB是由p50和p65亚基组成的;NF-κB的活化可被NK-1受体阻断剂所阻断。结论:SP可有效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该作用是通过NK-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腹腔注射4周,分别于10、14周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管紧张素浓度;检测NF-KB蛋白、肝脏AT1R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10、14周大鼠肝脏可见气球样变及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和小叶内炎症、腺泡内散在点灶状坏死,部分可见点灶状坏死成片,门管区轻中度炎症。14周大鼠出现胶原纤维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可见NF-КB明显活化,而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随之增多;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放免法结果提示模型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多;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RT-PCR法显示:AT1Rm RNA表达量在模型组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正常组;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结论:NAFLD肝组织随着疾病程度加重,NF-КB活性增强,抑制其活性可降低NAFLD大鼠肝组织AT1R m RNA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NF-κB/IκB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其抑制因子IκB表达.方法: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Western Blot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肾组织中NF-κB活化显著增强,p65由胞浆转移至胞核,胞浆内IκBα和IκBβ表达明显降低.结论:NF-κB/IκB信号通路在非免疫、非炎症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炎性损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中激活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IκB激酶(IKK)β的启动作用及电针抑制炎性损害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IKKβ沉默组、IKKβ过表达组和IKKβ过表达+电针组,每组设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共5个时间点。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利用基因沉默及基因过表达技术对IKKβ基因进行干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KKβ沉默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 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 0.05),NF-κB p65激活受抑制,促炎因子含量降低(P 0.05)。与IKKβ沉默组比较,IKKβ过表达组上述结果均明显变差(P 0.05),且大脑缺血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IKKβ过表达+电针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KKβ激活明显受抑制。结论 IKKβ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大脑缺血皮质区的炎症反应,IKKβ过表达则缺血皮质区炎性损害程度较重。电针通过调节IKKβ活性从而抑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