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银染色方法对11例正常胃粘膜、52例病变胃粘膜及6例淋巴结转移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研究。结果Ag-NORs均数随正常胃粘膜、肠化生、异型增生、粘液癌、腺癌,低分化腺癌的顺序而递增。癌组织分化越差,Ag-NORs均数越高。提示,Ag-NORs计数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判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应用细胞学标本对恶生肿瘤和良性病变进行AgNOR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的AgNOR颗粒均数与良性病变细胞核内AgNOR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AgNOR颗粒在大小和形态方面也有不同,提示用细胞学标本进行AgNOR计数能协助区别良、恶性病变和细胞学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nizer regions proteins,AgNORs)计数是80年代发现和应用的一种定量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因方便简捷且能较灵敏地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帮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现将近年来AgNOR在临床特别是头颈咽喉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增生症中的数量差别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症200例:正常增生、单纯增生、复杂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50例,分别计数组织中细胞核内AgNOR的定量值,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不典型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在胞核内的位置与其他三组有所差别;AgNOR颗粒数比较:正常增生组间比较P〉0.05;正常增生组、单纯增生组与复杂增生组比较P〈0.05;正常增生组、单纯增生组与不典型性增生组比较P〈0.01;复杂增生组与不典型性增生组比较P〈0.05。结论AgNOR颗粒的数量可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量化依据,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增生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方法对127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数目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其分布、大小和形态各异;恶性肿瘤类型中以硬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AgNOR数目最高。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AgNOR颗粒在细胞核内的数目越多,瘤细胞增殖亦越活跃。该技术可作为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质及分型、分级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二乙基亚硝胺为启动剂,苯巴比妥钠为促进剂,建立短期诱癌实验模型。利用平面立体形态学定量分析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角蛋染色计数联合对γ-谷氨酰转肽酶酶病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者联合检测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结果,从而为筛选致癌,促癌及抑癌物质提供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AgNOR一步银胶染色法,对45例口腔良恶性病变的新鲜标本印片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AgNOR染色结果为细胞核内界限清楚的黑色颗粒,在良性病变中,每个细胞大多数含1~2个AgNOR颗粒,偶见2个以上AgNOR颗粒;而在恶性肿瘤中,大多数细胞含3个以上AgNOR颗粒。20例恶性肿瘤的平均AgNOR数,与22例良性病变的平均AgNOR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01)。  相似文献   

8.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癌活检标本进行细胞核内Ag-NOR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细胞核内AgNOR均数以及大颗粒和不规则型颗粒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乳头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癌的关系较密切。我们倾向于把甲状腺乳头状腺瘤视为甲状腺的交界性肿瘤或O级甲状腺癌以便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9.
应用AgNORs染色技术对88例胃粘膜活检病例进行了颗粒的计数及形态观察,探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颗粒在胃粘膜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正常胃粘膜与胃癌之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之间颗粒均数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颗粒的分布及形态亦不相同,说明AgNORs染色对胃粘膜活检良恶性病变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胃粘膜肠化与胃癌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30例肠化及胃癌组织中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受体的表达进行观察。根据粘液组织化学染色将胃癌分为肠型及胃型等,将肠化分为Ⅰ、Ⅱ及Ⅲ三型。结果:Ⅲ型肠化在肠型胃癌旁肠化及异型增生伴肠化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胃型胃癌旁肠化及胃炎伴肠化(P 均<0.01);肠型胃癌的 DBA 受体表达率及硫酸粘液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胃型胃癌(P 均<0.01);Ⅲ型肠化 DBA 受体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型肠化(P<0.05~0.01)。结论:Ⅲ型肠化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加强对Ⅲ型肠化的密切随访,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ploton银染方法检测159例活检胃粘膜的AgNoRs,其中胃癌54例,不典型增生15例,肠化生16例,胃溃疡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结果,各组病变的AgNoRs计数为:胃癌10.98±1.69,不典型憎生5.10±1.51,肠化生4.43±1.76,胃溃疡3.64±0.85慢性浅表性胃炎1.63±0.46,慢性萎缩性胃炎1.68±0.52。经t检验,胃癌组的AgNoRs计数显著高于各非癌组,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组的AgNoRs计数与其余非癌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认为检测AgNORs方法简单、快速、结果稳定。可作为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核仁组成区NORs(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NORs)是位于细胞核仁中的DNA片断,含有rRNA的基因,其数量和构型常反映细胞的活性。利用银染方法可显示与NOR相关的一些蛋白,即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本文利用AgNORs染色法对49刮皮肤良恶性肿瘤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以探讨其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表明,AgNORs计数的差别在皮肤良恶性肿瘤之间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对子宫内膜癌、非典型增生、单纯增生、增生期内膜及分泌期内膜共104例,分5组进行核仁区相关蛋白(AgNoRs)的研究。每个细胞核内AgNoRs颗粒平均数为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组>单纯增生组>增生期内膜组>分泌期内膜组。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本文提出AgNoRs计数在鉴别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显著意义,在不同程度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也有差异。故AgNoRs计数在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嗜银染色技术对34例良性胃溃疡、4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46例胃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核仁组成相关蛋白(AgNOR)进行研究,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发现对照组、良性溃疡组,异型增生组和腺癌组的细胞核AgNOR平均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细胞中AgNOR的体积、形状及在细胞核内的位置也不相同。作者认为此法有助于区别胃的良性和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对55例淋巴结石腊包埋切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结果表明:31例恶性淋巴瘤Ag-NORs计数为6.62±3.02,24例良性淋巴结病变为1.69±0.4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中,低度恶性组Ag-NORs计数为3.79±1.46,而中、高度恶性组为8.28±2.58,两组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何杰金病(HD)与NHL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Ag-NORs技术简便、快速、实用,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级,可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核仁组成体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和间质反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胃癌细胞中的AgNORs数量(2.35±0.85)明显多于正常幽门腺细胞(1.21±0.42),直径明显小于正常幽门腺细胞(P<0.01);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AgNORs数量(2.29±0.80)明显多于无转移组者(1.76±0.33)(P<0.01);淋巴结转移组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和胶原纤维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提示AgNORs数目与癌细胞增殖活性及转移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银染技术观察研究53例卵巢囊腺性肿瘤中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的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形。结果表明,良性肿瘤之AgNORs均数低于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低于恶性肿瘤(P<0.01);良性肿瘤AgNORs颗粒小于恶性肿瘤。三组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现象。浆液性肿瘤与粘液性肿瘤AgNORs的数量及大小亦有显著差异。各组AgNORs在核内的分布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提示,AgNORs定量检测对鉴别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囊腺性肿瘤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使用胶质银染色技术,对28例良性腹水和26例恶性腹水进行核仁组成区(AgNORs)形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良性腹水间皮细胞与恶性腹水癌细胞二者在AgNORs数目、形态、大小及核内分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5例临床上疑诊恶性腹水而常规脱落细胞学(HE)染色阴性或未肯定者进行上述定量分析,确定腹水良恶性质,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一致。提示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常规脱落细胞形态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31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中重度异型增生、16例肠型胃癌、14例胃型胃癌组织中的AgNOR进行研究,20例正常胃粘膜作对照。发现正常胃粘膜经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至胃癌,AgNOR计数/细胞核随病变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各组间均见显著性差异(P<0.01~0.001),同时观察到胃癌组细胞核内AgNoR大小不等,弥漫分布,有的呈块状分布。结果提示AgNOR计数和形态特点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例肝细胞肝癌和9例正常肝的核仁组成区蛋白嗜银染色(AgNOR)进行比较研究。每一例标本均计数100个细胞的AgNOR数目,结果看到分化差肝癌AgNOR数为8.24±2.44((?)±SD,下同)、最大直径0.78±0.18μm、面积0.41±0.18μm~2;分化中肝癌AgNOR数为6.51±1.45、最大直径1.63±0.37μm、面积1.90±0.18μm~2;分化好肝癌AgNOR数为5.74±1.52、最大直径2.46±0.51μm、面积4.33±1.70μm~2;正常肝AgNOR数为1.15±0.05、最大直径2.27±0.25μm、面积3.90±0.62μm~2。肝细胞肝癌与正常肝细胞之间,在AgNOR数目、最大直径与面积方面的差别均非常显著(P<0.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之间,最大直径与面积的差别也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