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甘草次酸配伍丹参酮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甘参复方(甘草次酸与丹参酮配伍)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甘参复方防治,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肝脏胶原纤维面积、血清补体C3含量和抗体IgE含量。结果:甘参复方降低肝脏羟脯氨酸含量(P<0.01),降低肝脏胶原纤维百分比(P<0.01),升高血清补体C3含量(P<0.01),降低血清IgE含量(P<0.01)。结论:甘参复方通过阻抑Ⅱ和Ⅲ型变态反应的启动环节,阻止Ⅰ型变态反应的延迟效应,发挥抗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Lumin具细胞调节作用,曾用于变态反应性疾患及风湿病的治疗,临床证实对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支气管喘息有效。作者对Lumin进行了免疫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Lumin对IgE抗体的产生有轻度抑制作用,但对IgM及IgG抗体产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2)对大鼠的48小时homologous被动皮肤过敏有轻度抑制作用、对组胺的释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对迟发型过敏反应有显著性抑制作用。(4)对小鼠抗胸腺自身抗体的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抑制作  相似文献   

3.
IgG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占全部免疫球蛋白75%。IgG是介导Ⅱ型、Ⅲ型及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在机体抗菌、抗病毒及抗毒素过程中发挥重要免疫效应。IgE抗体介导的速发型哮喘已为人熟知,但临床上少数哮喘病人不是速发型变态反应,而是由IgG抗体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并且同时作用于肾脏靶细胞,产生肾小球毛细血管炎性反应使其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蛋白尿。本文观察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IgG和尿蛋白变化,以探讨IgG在支气管哮喘发用期的作用以及肺与肾两者的相互关系。1 临床资料 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支气管哮喘108例,其中9例  相似文献   

4.
<正>多发性肌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机能紊乱有关。后者根据较多,目前一般认为本病是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而引起的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而病毒感染可能为一重要的激发因素。因在本症病员肌细胞中曾分离出CoxsakieA2病毒,也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是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的基础。现就近年来哮喘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说:自从1967年首次证实IgE 抗体是导致I 型变态反应的“反应素”(Reagin)”以来,速发型超敏反应已被公认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理。1.致敏原的研究:国际免疫学会采用了新的统一命名法,对豚草、梯牧草、尘螨  相似文献   

6.
变态反应性紫癜又称Henoch -Schonlen紫癜 ,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波及全身各器官 ,以皮肤、胃肠道、肾脏及关节等器官损害为主 ,近年来其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且有复发倾向。现将 2 0 0 1年3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 72例变态反应性紫癜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2例变态反应性紫癜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2 4例 ,年龄 5~ 6 1岁 ,中位年龄 2 4 5岁 ,病程 5~ 2 8d。其中混合型 38例 ,肾脏型 2 1例 ,胃肠型 10例 ,单纯皮肤型 3例。中重型 (指混合型和肾脏型 ) 5 9例 ,占 81%。1 2 诱因及症状 :全组病前有上呼…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机体功能失调紊乱,自身体内存在相应抗体,当受到外界诱因刺激后,体内发生Ⅳ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出现过敏表现。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相似文献   

8.
赵扬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15(3):222-224,230
伴随临床药物的治疗,常常发生过敏反应(有时也称变态反应),从皮肤症状的各种药疹,到全身症状的休克、血液障碍、脏器障碍等多种多样。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根据近年来 Coombs和Gell两位学者从抗体的性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7例老年SLE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SLE128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SLE占同期住院SLE的11.7%,女性占多数,患者起病多缓慢、隐匿,全身症状较轻,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71.7个月。初发症状以关节痛或关节炎(52.9%)、雷诺现象(35.3%)为主。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关节痛或关节炎、雷诺现象的发生率增高,皮疹发生率低,肾损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抗体阳性率、补体C,、抗SSA/SSB抗体均异常,ANA、抗Sm抗体阳性率无差异性,对激素反应好。结论:老年SLE患者病情轻,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机体功能失调紊乱,自身体内存在相应抗体,当受到外界诱因刺激后,体内发生Ⅳ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出现过敏表现.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8,(8):1388-1389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伴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及其对策。方法:临床药师结合1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伴中心型支气管扩张典型病例的用药情况,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伴中心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药物治疗监护过程。结果:通过合理用药与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利用医师、护士间互补的专业知识,参与临床制定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食物不耐受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紫癜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  赖蓉  尹洁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4):274-275
目的:通过对变态反应性紫癜患者血中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食物变态反应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变态反应疾病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变态反应性紫癜患者100例.抽取患者静脉血1 mL,分离血清,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进行14种食物变态反应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100例变态反应性紫癜患者检查出特异性IgG抗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牛奶、蛋清/蛋黄、虾、大豆等最为明显.根据检测结果指导患者对饮食进行调整,病人的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变态反应性紫癜患者寻找变态反应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变态反应性紫癜和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53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改变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以Ⅳ型LN最多见(49%),其次是Ⅴ+Ⅳ型(13.7%),男性以Ⅳ型及Ⅴ+Ⅳ型为主,共占72.7%。与其他病理类型的患者比较,Ⅳ型及Ⅴ+Ⅳ型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低,SLEDAI评分及肾组织病理活动性指数(AI)评分增高(P均<0.05)。狼疮活动及显著活动组抗dsDNA抗体滴度、肌酐(Scr)、AI评分与狼疮不活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狼疮活动组血清补体C3水平及肾组织C3荧光沉积强度与不活动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AI与Scr、SLEDAI评分及补体C3水平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37、0.16和-0.32,P<0.05)。结论低补体血症、抗dsDNA抗体滴度和肾组织C3沉积强度是判断狼疮活动的特异性指标;Scr、SLEDAI评分和血清补体C3水平是AI评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异烟肼雾化吸入在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患者120例,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对照组(60例,全身抗结核治疗)、研究组(60例,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较对照组(76.67%)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结核患者病情,提高痰菌转阴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G(IgG)相关,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和过敏相似的症状,表现在全身各系统[1]。由于病因隐匿,患者所摄入的食物品种多样,症状多在2h或者数天后发生,因此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可以达到准确判断不耐受食物的目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120例患有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并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紫癜灵合剂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皮内注射抗卵白蛋白的抗血清(含IgG)诱导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观察紫癜灵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以磷酸组胺兴奋的豚鼠离体回肠为模型,观察紫癜灵抗过敏介质组胺的作用。致敏豚鼠灌胃给紫癜灵合剂,观察紫癜灵对血清IgG抗体的影响。结果:紫癜灵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豚鼠同种皮肤过敏反应,其中高、中剂量组(20,10g.kg-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紫癜灵呈剂量相关性抑制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收缩抑制率可达92.26%;紫癜灵可以降低致敏豚鼠体内IgG抗体含量。结论:紫癜灵合剂具有显著的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组胺活性及减少IgG抗体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31-13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SLE患者,81例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及6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为SLE组、非SLE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三组,检测各组血清自身抗体的表达。将SLE组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成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按抗SmD1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阳性分别分成抗SmD1(+)组、抗SmD1(-)组、抗dsDNA(+)组、抗dsDNA(-)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起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将以上各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和非SLE疾病组自身抗体谱中各指标(除Jo-1外)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中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uNA)、抗组蛋白抗体(AHA)、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阳性率均比非SLE疾病组高(P<0.05)。SLE活动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高于SLE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而血清补体C3,C4水平低于SLE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SLE稳定期组血清IgG,C3,C4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补体C3,C4水平更低,IgG水平则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中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低于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阴性组(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及自身抗体谱可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了4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gG、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M在支气管肺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组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损伤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疗特征和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共接收支气管结核患者50例,对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特征、发病的部位、镜下分型。结果 5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82.00%)、咳痰(64.00%)、乏力(60.00%)为主,影像医学以斑片影(64.00%)为主,主要发病部位为右上叶(30.00%)、左上叶(20.00%),镜下分型以炎症浸润型(52.00%)为主,整体治疗转阴率高达82.00%。结论支气管镜在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镜下分型标准可以提高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前言对于支气管哮喘特别是变应性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研究,IgE的发现以及其后I型变态反应机理的阐明,起了很大作用。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理论上可分为四方面:1.抑制IgE抗体的产生;2.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释放化学递质;3.使游离的化学递质失活或拮抗其作用;4.抑制靶器官组织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