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香加皮杠柳苷(CPP)对小鼠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及移植成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香加皮杠柳苷对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及小鼠体内移植瘤进行干预处理,MTT法检测CPP处理的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及移植瘤中IL-6和DK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CPP能抑制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增殖,加速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凋亡,在裸鼠体内,不同浓度CPP对抑制骨髓瘤移植成瘤,同时降低骨髓瘤细胞和移植瘤中IL-6和DD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香加皮杠柳苷能够通过抑制IL-6和DDK1表达,阻断Wnt信号来达到治疗小鼠骨髓瘤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瘤骨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β2微球蛋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并比较5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55例健康老年对照组β2微球蛋白含量,并参照患者相应时期骨髓瘤细胞百分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发期血β2微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期再度增高,并发肾病肾功能不全期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增高更明显,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瘤细胞百分数及骨髓瘤的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β2微球蛋白定量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初发诊断、复发监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均是一项有价值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白岚  陈小红 《天津医药》1997,25(9):550-551
根据文献报道,应用新的荧光染色法可以显示淋巴结和胸腺中有4种荧光颜色不同的浆细胞。为了进一步探讨异质性荧光染色的浆细胞是否是产生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我们对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细胞进行了荧光染色观察。如果患者骨髓内某种荧光颜色的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同时血清中又出现结构均一的M蛋白高峰,即可确定不同荧光颜色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7年首款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产品上市,免疫细胞治疗跨入新时代,给全球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目前,CAR-T细胞产品已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治疗实体瘤和感染性疾病(如HIV感染)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尽管病因不同,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与血液学肿瘤都可因B淋巴细胞/浆细胞功能异常而发病,CAR-T细胞产品在治疗血液学肿瘤中取得的成功向科学家们提示了其治疗AIDs的潜力。近期CAR-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AIDs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对基于CAR的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1体外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药》2005,9(8):615-616
目的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21(IL-21)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方法以IL-21及IL-6体外刺激来自于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瘤细胞,RT-PCR分析IL-21受体(IL-21R)在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MTT分析IL-21及IL-6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RT-PCR分析表明骨髓瘤细胞表达IL-21R;MTT分析结果显示IL-21体外对11例患者中的7例骨髓瘤细胞具有促进作用,最大增殖率达154%,但其作用强度低于IL-6.结论IL-21具有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作用强度较IL-6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异质性浆细胞瘤,预后不良,本文探讨了MM患者临床特点,了解了不同民族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比较Durie-Salmon(DS)分期与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汉族中位发病年龄66岁,维吾尔族58岁;均以男性为主,分型以IgG型为主;66.2%患者处于Durie-Salmon分期Ⅲ期,58.8%患者处于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分期;DS分期与ISS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维吾尔族患者较汉族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DS分期及ISS分期的Ⅲ期,ISS分期较DS分期简单易行,ISS分期患者分配平均,同样能较好地反映体内瘤负荷及预后,但ISS分期对未分泌型及预后差患者分期不准,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侯田田  黄瑛  霍艳 《中国药事》2018,32(9):1232-1238
CAR-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是一种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基因工程T细胞,也称"活的药物",可以增强基因工程T细胞的特异性,能够以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非依赖性的方式高度靶向肿瘤抗原,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手段。最近,临床上使用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采用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研发也在积极开展。根据所构建的CAR-T细胞不同的适应证和作用原理,构建不同的动物肿瘤模型,研究CAR-T细胞在动物模型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对CAR-T细胞进行概念验证性研究并证明其体内药效学活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ulitple Myeloma,MM)是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侵犯骨质,使骨质疏松、变薄,发生病理性骨折,或瘤细胞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共多肽链亚单位(轻链)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通过对84例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等,以引起人们对该病的足够重视,并采取个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Wilms瘤基因(WT1)在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血液内科收集的77例白血病、29例多发性骨髓瘤和3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三组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水平显著的高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水平显著的低于初诊的白血病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与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1在白血病患者表达水平较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呈显著的高,同时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初诊白血病患者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姜丽  桂嵘  刘竞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21-1923
目的:探讨新的人凋亡相关基因产物PDCD5蛋白对地塞米松诱导人KM3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rhPDCD5蛋白单独或与地塞米松同时加入处于指数生长期的KM3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共同培养。通过普通倒置显微镜、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rhPDCD5蛋白单独作用于KM3骨髓瘤细胞可导致凋亡,但作用不明显,当同时加入8mg·L^-1的地塞米松后,各质量浓度组均观察到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两组均显示了量效关系。结论:rhPDCD5蛋白可直接进入KM3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并有促凋亡作用。同时对地塞米松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临床用地塞米松行化疗时,若加rhPDCD5蛋白,可能会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的情况下,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氧化二砷诱导实体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时,发现其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效应,而且更多的研究证实,这种效应不仅存在于血液肿瘤细胞,还存在于某些实体瘤,如胃癌细胞、胰腺癌细胞、食管癌细胞等,提示三氧化二砷具有一个相对较广的诱导凋亡效应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三氧化二砷诱导某些实体瘤细胞,如肺癌细胞、肝癌细胞、胰腺癌细胞、结肠癌细胞、食管癌细胞、胃癌细胞、舌癌细胞、宫颈癌细胞、恶性淋巴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中是否存在HHV-8,一直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对于该病毒是否是此病的致病原因,也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研究HHV-8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我们在外周血中寻找CD19+和CD20+B细胞,因为在卡波济氏肉瘤等疾病中观察到B细胞对这些病毒有趋化性.并且,过去的研究曾成功地将HHV-8转移到健康供者经培养的CD19+B细胞中.  相似文献   

13.
韩会锋  丁飞  唐斌  李令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996-997,999
目的从骨髓细胞学角度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误/漏诊原因。方法对2001—2010年误/漏诊的58例MM患者通过取材、阅片及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误/漏诊原因。结果 58例患者中18例为取材混血后骨髓稀释而引起;30例为骨髓细胞学检查未发现骨髓瘤细胞或骨髓瘤细胞比例低于15%而未明确诊断;5例为骨髓瘤细胞形态不典型且工作人员经验欠缺而引起;5例为疾病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而未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所致。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MM的重要手段,骨髓标本取材欠佳、工作人员阅片经验不足、骨髓细胞学检查未穿及病灶、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而未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都是导致MM误/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研发     
《中国处方药》2010,(8):18-19
Carfilzomib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叠瘤显疗效 Onyx制药近日公布了一项开放性单臂Ⅱb期003-A1试验结果,新一代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carfilzomib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结果呈阳性。266例重症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入组,此前至少接受过两种优先治疗方案且对最后一次方案出现耐受。  相似文献   

15.
张欣  陆亚岚 《安徽医药》2016,20(12):2281-2283
目的 探讨Wilms瘤基因(WT1)在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7例白血病、29例多发性骨髓瘤和3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三组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水平(0.105±0.019)显著的高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0.027±0.008)和淋巴瘤患者(0.026±0.0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水平(0.062±0.016)显著的低于初诊的白血病患者(0.157±0.0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与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1在白血病患者表达水平较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呈显著的升高,同时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初诊白血病患者呈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现将我院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输血治疗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 ,42岁 ,血型A型。两年前曾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现全身疼痛 ,口唇、鼻出血 ,重度贫血貌。骨髓象 :瘤细胞5 % ,血象 :Hb14g/L。为预防感染 ,支持治疗 ,需输血。例2:女 ,36岁 ,血型B型。半年前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入院神志清 ,全身无力 ,重度贫血貌 ,牙龈、鼻粘膜出血。Hb38g/L ,输血指征明显。例3:男 ,58岁 ,血型O型。入院时重度贫血貌 ,神志恍惚 ,Hb进行性下降。骨髓象 :浆细胞17 % ,其中5%为幼稚浆细胞 ,2 5 %为瘤样浆细胞 ,需输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团队主要是通过对临床上用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对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份在我院用硼替佐米为主的药物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临床治疗的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是新诊断初次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到76%,有5例患者是复发性或者是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24%。由于患者年龄问题造成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不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选择的药物略有不同。65岁以上的患者选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联合泼尼松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65岁及以下的患者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多柔比星,联合或者是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总有效率是77.2%,初次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5.1%,复发的患者以及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68.4%,即初次治疗的患者比复发性和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乏力等症状。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作为初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骨髓瘤患者以及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胃瘤安(全方、三棱莪术方、无三棱莪术方)小、中、大3个剂量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24、48h,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对3种组方的胃瘤安进行比较。方法:用RPMI1640培养液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传代培养,采用MTT法检测胃瘤安不同组方对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瘤安不同组方对SGC-7901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胃瘤安3种不同组方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3种不同组方的胃瘤安均可促进正常的SGC-790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析提示胃瘤安(全方)、胃瘤安(无三棱、莪术)将细胞SGC-7901阻滞于S期,胃瘤安(三棱、莪术)将SGC-7901细胞阻滞于G0/G1期,效应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胃瘤安3种不同组方均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可将细胞阻滞在S和G0/G1期,其中以胃瘤安(全方)、胃瘤安(无三棱、莪术)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3):189-19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有CT检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的CT表现。结果:49例脊柱转移瘤中,溶骨型24例(48.98%),骨化型18例(36.73%),混合型7例(14.29%)。病变椎体114个,累及附件58个,椎管受累7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6处,伴发病理性骨折19处。结论: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瘤,CT征象各有其特点,肺癌脊柱转移最为常见,脊柱转移瘤还需要与脊柱结核、骨髓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19例缓解期血液病患者新鲜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情况,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阳性率为15.4±65%,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4.5±1.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6±2.3%、2.6±1.1%(P<0.01);另外多发性骨髓瘤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所占比率为69±1.4%,也高于对照组的4.7±1.8%(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升高的IL-6可由基质细胞分泌,参与了本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