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股四头肌是保持膝关节稳定最重要的结构.该肌麻痹、瘫痪后伸膝、迈步均受到严重影响,常需用手压膝行走,易跌跤,采用胭绳肌前移替代股四头肌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股四头肌瘫痪是脊髓灰质炎常见的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后,膝关节屈伸肌力不平衡,关节不稳定,且常合并多种畸形,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所以,应手术矫正畸形,平衡肌力,稳定关节,改善功能。手术方法有多种,腘绳肌代股四头肌术最为常用。现对我院骨科自1972年至1989年治疗的85例90侧手术进行总结,本文重点讨论手术方案的确定和合并症的预防,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脊髓灰质炎后遗股四头肌瘫痪的病人用腱转移治疗,多数病例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联合转移.随访24例,随访平均时间4年10个月,有效率为91.67%.对疗效的评定标准、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发症的预防和附加手术等问题作了讨论.并指出:股四头肌瘫痪并发屈膝畸形者,在代股四头肌手术的同时作股骨髁上截骨矫正,对于缩短治疗周期和提高疗效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8.
潘江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36-237
[目的]探讨腘绳肌损伤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15例腘绳肌损伤后遗症采取针灸、火罐、推拿组合间歇分段治疗。[结果]治愈13例,占86.67%,有效2例,占13.33%,总有效率100%。[结论]间歇分段治疗对腘绳肌损伤后遗症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三年收治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350例,其中240例存在股四头肌麻痹.现将经过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的1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麻后遗症替代术的疗效及失误教训. 方法:对407例412膝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麻痹替代术进行随访观察.随访1~15年,平均3.7年.结果:优良130膝31.6%,良好178膝43.2%,进步74膝17.9%,无效27膝6.6%,不良3膝0.7%.优良率74.8%.结论:股四头肌麻痹替代术纠正儿麻后遗症畸形有较好疗效.但术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恢复功能要早期训练;并发症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但在康复训练、疾病选择、手术失误等方面亦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新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1)
本组自1975年~1979年共对98例病儿施行骶棘肌移位术,其中59例(61肢体)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4年10月,平均2年9月。本组59例中男31例,女28例;左侧26例,右侧31例,双侧2例。手术时年龄5~19岁。 手术均在疾病的后遗症期施行,其适应证是臀大肌或臀中肌或两肌完全麻痹。手术的先决条件是骶棘肌有力,患肢无静力性畸形,如有畴形,应先行矫正。手术方法:从患肢大腿外侧取一长条阔筋膜,切断其远 相似文献
12.
脊髓灰质炎是由一种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原,产生其支配区的外周性弛缓性瘫痪,多发生于1~5岁的小儿,故又名“小儿麻痹症”,属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二千多年前的古典医著《素问·痿论篇》对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已作过论述。据临床统计,脊髓灰质炎后遗关节畸形,以踝关节最多见,膝关节次之;就肌肉瘫痪而言,小腿以胫前肌多见,大腿以股四头肌多见。股四头肌是下肢最强有力的肌肉,它又是唯一的伸膝的动力装置,股四头肌瘫痪必然招致膝关节的不稳,影响下肢的负重和步行功能。1976~1977年我院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乐东县人民医院、乐光农场医院、乐东县福报公社只文大队卫生站采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我院1965~1972年间152例脊髓灰质炎施行股四头肌替代术的手术方法和其它因素与疗效的关系,以及手术后的改变、手术目的和存在问题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股四头肌瘫痪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常见后遗症。它可引起膝关节的不稳定,伸膝功能偿失,易跪地跌倒,常需用支架或用手支撑患侧大腿跛行。本院外科自1975年1月至1980年6月共收治股四头肌瘫痪患者24例,以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转位替代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正> 我院自1963年至1981年共收治脊髓灰质炎股四头肌麻痹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转移到宾骨的手术方法治疗,有随访结果的病人36例。疗效如下。 临床资料 男18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24岁。双侧股四头肌麻痹1例,共37个肢体。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其他肌肉麻痹或下垂足畸形。 术前走路跛行,膝关节不稳,易跌跤。有的需手扶腿或持拐行走。股四头肌肌力均为“0”级,股二头肌和半腱肌、腓肠肌的肌力均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