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瑜 《当代护士》2004,(10):38-39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院内感染是批早产儿入特护婴儿室后,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环境及治疗护理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所致的婴儿感染.与环境不清洁无菌,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医护操作不规范,用物消毒不彻底,婴儿自身抵抗力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早产儿院内感染原因,探讨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22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产儿自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吸氧、暖箱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和控制早产儿感染是控制早产儿其它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PDCA循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映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的一套工作程序[1].而早产儿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由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机能低下等因素,极易发生院内感染,病死率高[2].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日益受到重视.本科自2007年1月起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PDCA循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映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的一套工作程序^[1]。而早产儿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由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和相应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早产儿705例,采用每月调查表和回顾性分析方法,翻阅患儿病历,统一填写表格,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引起院内感染的部位及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院内感染早产儿共15例。院内感染率为2.13%(15/705)。早产儿院内感染分布情况: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胃肠道、口腔、皮肤、眼部等部位感染。影响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技术不到位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引起。结论:呼吸系统及胃肠道部位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应加强以上部位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加强保护性隔离,加强导管护理对预防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严儿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2月ICU的38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感染的致病菌及感染的原因.结果 本组早产儿发生感染100例,感染率25.9%.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血液和皮肤黏膜感染.感染患儿中共分离出139例菌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胎龄、肠外营养、低体重、呼吸机及抗生素的使用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早产儿ICU的监控和管理、重视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72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72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分类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送检标本616份,检出阳性标本223份,其中大肠埃希菌50例、葡萄球菌61例、肺炎克雷伯菌34例、肺炎链球菌28例等;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98例,其次为消化道感染7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胎龄、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留置胃管、出生时发生窒息、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体重、胎龄、留置胃管是院内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PICU、出生时发生窒息、机械通气是危险因素。结论:建议临床工作者对早产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尽早恢复肠道营养,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8.
吴晓  周超  叶芳 《护理与康复》2011,10(8):708-709
总结34例早产儿院内转运的护理。早产儿院内转运时,要做好转运前病情评估及转运相关准备,转运时做好呼吸及循环管理和血糖、体温、管路、安全管理,转运到科室后做好交接工作,以保证早产儿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科综合病房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好发于老年人、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感染、多次住院使用2种以上或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者。结论:提高自身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自身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病房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急诊病房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74例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1.71%,前5位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皮肤切口、胃肠道、泌尿道。前4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急诊病房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急诊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多于急诊外科患者,ICU患者院内感染多于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患者;内外科混合管理模式有可能增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感染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死因,肝硬化患者易并发感染,感染常发生在医院内,而医院感染发生率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确切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回顾性调查了我院近5a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现就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等,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感染发生。结果156例肝病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24.4%,60岁以上人群为易感染人群,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住院4w以上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4w以下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院内感染易发生的因素,并进行严格的防控措施,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新生儿N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早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46例住院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策略。结果全部546住院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25例,发生率为4.58%。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静脉全营养、住院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出生体重、静脉全营养、住院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是NICU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院感管理和防控手段,对降低患儿感染风险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横断面调查又称现状调查或现患率调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特定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的病例 ,包括以往发病至调查时尚未痊愈的旧病例 ,有关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 ,从而反映院内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其结果比连续性调查更接近实际情况。我院于2001年8月28日进行了现患率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人员与要求调查人员由各科室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共27人与监控护士23人组成。并要求各科室在调查前7d内对住院病人完善与感染性疾病论断有关的各项检查 ,特别是病原学检查。1.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经培训…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但病毒性肝炎仍高居不下。为了了解本院住院患者肝炎肝硬化并医院感染患病率的变化.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作者对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狼疮性肾炎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加强对狼疮性肾炎并发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狼疮性肾炎并发院内感染病人的发病因素。结果 院内感染21例,感染率为2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9例;肺部感染5例;口腔粘膜感染4例;带状疱疹和消化道感染各2例。结论 加强护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院内感染的漏报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5083例出院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1997~2006年的出院病人5259例,实际调查5083例,调查率96.65%,发生院内感染302例,漏报47例,漏报率15.56%。漏报率由1997年的19.44%下降到2006年的5.56%,各年间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在47例漏报者中,漏报原因为:医生对感染知识概念不清、感染后记录不清的21例,占44.68%;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不够重视的12例,占25.53%;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的6例,占12.77%;管理机制不健全的5例,占10.64%;其他的3例,占6.38%。结论院内感染漏报率逐年降低。控制院内感染仍应加强医疗质量基础监督、监测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潜在的院内感染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关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各临床科室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引发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抓好临床护理过程和环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结论只有提高临床护士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自我防护,才能避免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病人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年—1996年血液科79例112例次白血病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院内感染72例次,感染部位以口腔、呼吸道为主。大多发生在入院后8周内。提示从病人一入院就应严格消毒隔离和预防用药,以减少住院白血病病人的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