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防治对象(稻纵卷叶螟)、非防治对象(飞虱类)和稻田天敌的种群变动情况,综合评价几种措施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试验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定期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广谱性杀虫剂甲六粉、乙六粉由于严重杀伤天敌,不但没有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反而助长了其他害虫(飞虱类)的数量,防治效果较差。散放赤眼蜂,提高了卵寄生率,相应地提高了以后各期的天敌作用,使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得到有效地控制,防治效果较好。杀虫脒对稻纵卷叶螟高效,对天敌比较安全,因而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降低飞虱类的虫口密度,防治效果远胜于甲六粉,杀虫双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天敌的影响较乙六粉小,较杀虫脒稍大。 通过分析可知,单纯以作用虫期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评价防治效果是不够全面的,防治效果应该综合考虑一种措施在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效益。应用昆虫生命表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害虫的种群趋势和天敌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辅以对生态系统中其他害虫,天敌数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对防治措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为制订合理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广东省阳江县海陵岛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生命表组份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子及关键因子与稻纵卷叶螟发生数量的关系,并建立了这些关系的亚模型,补充于1976—1980年平均生命表模型之中,得出了第二世代种群数量动态模型。该模型应用于自第二世代卵期预测当代四龄幼虫(暴食期)的数量,以及自第二世代卵期开始逐步预测第三世代卵量。经过1981年的调查数据检验,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说明了通过昆虫生命表的研究建立数量预测模型的可能性。本文进一步以1976—1981年平均生命表数据为基础,建立第二世代种群数量动态模型。该模型适应于输入简单的电子计算机内进行上述的预测以及进一步补充校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在阳江县海陵岛研究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问题。试验自1976年开始,至1981年积累了6年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数据。通过生命表的组份分析,说明了海陵岛于1976—1981年间贯彻执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合理的,是6年来第三世代以后不致达到为害水平的重要原因;说明了天敌对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找出了对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种群数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对种群数量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该项研究为进一步建立海陵岛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为害期的数量预测和第三世代卵期的数量预测模型提供基础。关于数量预测模型将在下文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水稻的受害情况和褐稻虱一种主要天敌——草间小黑蛛的捕食作用,并建立这三个亚系统的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三个亚模型耦联起来进行逐日模拟,测定出随褐稻虱种群数量、虫龄结构、水稻生育期、产量水平及草间小黑蛛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经济(?)值,为褐稻虱经济(?)值的研究探讨一种比较系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系内吸剂进行根区施药防治水稻害虫,证明一次施入有效量150克,可以有效地防治稻蓟马,三化螟(两代),稻纵卷叶螟(两代)的为害;对褐稻虱,在施药后18天前后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稻瘿蚊无效。收获后测定糙米残留量为0.1~0.2ppm,远低于允许值之下。在施药方法上采用结合中耕耘田,将药剂施于根际,便于在生产上应用。 杀虫双,杀虫单在同等有效量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别,杀虫单优于杀虫双,两者之间在化学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控制研究作为例子,进一步讨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设计及应用问题。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有可能将各类因子对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研究,以及对防治害虫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为制订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改。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宝 (S- 31183)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各龄幼虫直接毒性及对各龄幼虫化蛹、蛹羽化的影响。方法 在实验室中 ,用 S- 31183作蚊各龄幼虫和蛹 ,观察其幼虫的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结果 各龄幼虫用药后 ,对幼虫化蛹无直接影响 ,当 S- 31183质量分数达 10× 10 - 6以上时 ,对 、 龄幼虫有直接毒杀作用 ,幼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当 S- 31183质量分数达 0 .0 1× 10 - 6以上时 ,对 龄幼虫有明显的抑制羽化作用 ,羽化抑制敏感期为 龄幼虫第 3、4天 ,半数致死浓度 L c5 0 =0 .8116× 10 - 9。结论  S- 31183对 、 龄幼虫有直接毒杀作用 ,对 龄幼虫有明显的抑制羽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四种蜘蛛(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a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a,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ar hotingchlehi)复合种群对白背飞虱Sogateila furcifera若虫的捕食作用及交互效应。对白背飞虱捕食的数学模型为: Y=13.1492+0.4583x_1-0.125x_2+0.625Zx_3+1.0417X_4+13.9583x_5-0.9375x_1x_2+0.4375x_1x_3-0.0625x_1x_4+2.25x_1x_5+0.1875x_2x_3+0.1875x_2x_4-0.3125x_2x_5-0.6875x_3x_4+0.5625x_3x_5+0.0625x_4x_5+0.1008x_1~2-0.2742x_2~2+1.2258x_3~2+0.1008x_4~2+4.4758x_5~2 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及两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交互作用反应面分析。结果种间、种内个体间均存在干扰效应,这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白背飞虱若虫的被捕食数与四种蜘蛛间形成多种形状的反应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集中作用于褐稻虱若虫和成虫期的稻田捕食性天敌归纳为4个类群、分别作用于褐稻虱种群1~2龄若虫、3~5龄若虫和成虫3个状态,应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合生命表资料,建立褐稻虱这3个状态的控制指数方程,通过状态空间分析法和控制指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捕食性天敌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对华南地区50年代以来先后推广的水稻品种早造16个、晚造17个作了研究,新复极差测定表明: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但近期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因子,早稻经历了从高秆大穗型到早期矮秆多穗型又到近期半矮秆的改良大穗型的品种发展过程。晚稻近期品种向着大穗多穗型的方向发展,与同化产物分配有关的千粒重与结实率,早、晚稻近期品种均未得到较大的发展。近期品种株高,早稻向半矮秆方向发展,基部节间加粗,茎壁增厚。晚稻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近期品种冠部功能叶,早稻略有减小,晚稻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抗性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寄主内含物对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稻株中硅的含量多抗性较强;感病品种一般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氮或氨基酸;抗性品种受病菌侵染后呈现迅速的褐色反应,这与酚的含量有密切关系。这种迅速的褐色反应是稻瘟病菌侵入后寄主产生的一种过敏性反应,在微细结构上表现为表皮细胞或薄壁细胞膜破碎而颗粒化以及叶绿体崩散。这些颗粒化物质可能是寄生为了阻碍入侵病菌进一步生长或使其死亡而产生的植物保护素。实际上,抗性或致病性是水稻品种与病菌生理小种间基因对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2个水稻品种的抗虫性质及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抗级品种有较强的抗生性和非嗜好性,表现于飞虱栖息数量少、生存率低、发育缓慢、分泌蜜露量少和刺探频率高。中抗品种辐包矮21和包选2虽然耐害性很强,但前者的抗生性较后者的稍强,且对取食存有非嗜好性。不同品种的非嗜好性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减弱和偏施氮肥都会加速水稻植株的死亡,引起抗性减弱甚至消失。但光照强度和拖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及植株死亡速度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良苗期群体筛选法,可将对褐稻虱具中抗水平的栽培稻和野生稻与感虫稻种区分开来。但如接虫量过大,则中抗稻种会被评为感虫。此外,当采用植株损害系数评价耐害性时,可用植株生长速率来代替原公式中的植株干物质比率。本法可提高工效,并且不会伤害植株,有利于抗虫品种的后代选育。  相似文献   

15.
以污灌水形式带入农田的铁对水稻影响的研究报道尚少。本文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含铁污水对土壤pH值、水溶性及交换性亚铁含量和水稻植株含铁量、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造的时间内,当污灌水含铁1000ppm以上时减产显著,污灌水含铁600~800ppm时有减产的趋势,污灌水含铁600ppm以下时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水稻亚铁中毒时从老叶叶鞘中部开始发病。晚造糙米含铁量为早造的4~9倍。  相似文献   

16.
角质层在胡椒属生药中的鉴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9种胡椒属生药进行了叶表面角质层研究,发现角质层对生药的鉴别很有价值,并根据其特征制定出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柞蚕蛹诱导含抗菌肽的免疫血淋巴,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pv (?))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中国白叶枯病菌Ⅳ群强致病力菌株(RX77)的抑菌圈直径达12mm。电镜观察抗菌肽作用于白叶枯病菌能使其细胞膜破坏,内容物渗出而致死亡。处理10~30min即有效果。将抗菌肽与白叶枯病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水稻秧苗及孕穗期的叶子上,20天后调查病斑平均长度,经方差分析认为抗菌肽对病菌致病力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加速氩离子辐射水稻干种子,分析了M_2数量性状(抽穗日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等)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力随吸收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各性状都在60~120Gy剂量范围内表现较高的遗传力。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也因处理剂量的不同而有变化,以吸收剂量60~120Gy范围能诱发奋性状较大的遗传变异。M_2各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因吸收剂量的不同差异较大,但各性状都有一个适宜剂量范围。在各自的适宜剂量范围内,各性状能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