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高Hcy血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随访6个月无复发的为初发脑梗死(F组)100例;在脑内出现新的梗死病灶,并有相应的体征的为复发性脑梗死(R组)20例,测定其血清Hcy、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28.29±11.62)μmol/L,F组同型半胱氨酸为(21.10±9.23)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与R组比较:Hcy、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G、TC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Hcy血症脑梗死R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与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比率显著高于初发组.[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对于伴有高Hcy血症的脑梗死的复发,Hcy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47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与105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3.880、4.758、3.063,P值均<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26。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94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21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3.880,4.758,3.063(P<0.05);预防性治疗是脑梗死复发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26)。结论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北任丘市老年居民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随机抽取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驻居民5 010例为筛查对象,其中有首次脑梗死病史且2年未失访的459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2年中脑梗死复发53例。前瞻性分析任丘老年居民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502,95%CI=1.023~2.207)、颈动脉斑块(OR=2.298,95%CI=1.085~4.867)是任丘老年居民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任丘老年居民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LDL-C、颈动脉斑块,对其进行充分认识并积极干预,对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研究探讨老年患者脑梗塞复发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系统中注册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55例,将其定为复发组,及同期注册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52例,将其定为初发组.结果:2组患者危险因素出现比例最高为高血压,分别为67.09%与66.87%,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是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心房颤动,其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比例分别为27.03%与14.84%,存在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在脑血管病变情况(闭塞、狭窄、阴性)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脑梗塞复发的危险因素复杂多变,在患者出现初发性脑梗死时,应进行详细检查,找出病因,根据医嘱合理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禁烟禁酒等,积极配合治疗,降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等危险因素的影响,避免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刘进  刘克英  周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94-3995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人主动脉根内径宽度(AOD)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265例CI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者,由专人使用二维超声于心室长轴切面心室收缩末期测量AOD.检测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CI患者AOD(29.6±2.8)mm高于正常对照者(27.2±2.3)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血压、TC及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OD是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95%CI1.15~1.87,P<0.01).结论:AOD与CI有较好的相关性,主动脉硬化是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异常及其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56例、2型糖尿病组40例、单纯脑卒中组40例、对照组30例,均行血尿酸、血脂等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①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C、TG、ApoA1无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LDL-C、ApoB、U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HDL-C,高UA、LDL-C、ApoB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DL-C/HDL-C比值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梗死组)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LDL、HDL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其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并随访1~2年。结果:梗死组的LDL-C/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LDL-C/HDL-C0.6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LDL-C/HDL-C0.6的患者(χ2=12.42,P0.05)。LDL-C/HDL-C比值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LDL/HDL比值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不良事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住院的男性脑梗死患者71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使用血栓弹力图法测定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同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根据AA抑制率结果将入选者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比较2组性激素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AA抑制率平均为(55.2±3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口服阿司匹林后男性脑梗死患者AA抑制率与血清孕酮(P)水平呈正相关(r=0.273,P=0.021),与甘油三酯(TG)水平呈负相关(r=-0.262,P=0.027)。与AS组(38例)相比,AR组(33例)总胆固醇(TC)、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偏高,P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AR的危险因素(OR=4.465,P=0.026,95%CI 1.199~16.624),较高水平的P为AR的保护性因素(OR=0.146,P=0.005,95CI%0.039~0.552)。结论:男性脑梗死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存在差异,可能与TG及P水平有关。男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AR,可能与TG、TC、LDL-C、糖尿病和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ey)、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1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65例和脑梗死组109例.65例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tHey、Cys C、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ea)、尿酸(UA)和葡萄糖(Glu)水平.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组tHcy.Cv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tHe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组tHey和Cys C均具有正相关性(P<0.01);两组tHey与Crea、UA,Cys C与Crea、UA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或P<0.05);除脑梗死组中tHcy和LDL-C相关(r=0.229,P=0.031)外,两组they、Cys C与Glu及血脂四项指标均不相关.结论:血清they、Cyc C水平增高均是脑卒中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测定血清tHey、Cys C对脑卒中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定45例复发性脑梗死(RCI)、84例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RCI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17.70±7.57μmol/L.FCI组同型半胱氯酸为14.28±4.9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55.5%)高于FCI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复发相对危险度(OR)值为2.34,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3.64、2.34和2.58。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又一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CD34^+细胞是一种新的血管内皮标志物,通过检测CD34^+细胞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目的: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观察对象110例,分为4组,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ProCOUNT方法测定外周血CD34^+/外周血单核细胞值,分析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4组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经过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组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呈正相关,与舒张压、吸烟、胆固醇、三酰甘油无相关性。提示CD34^+细胞可能使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受到影响从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监测CD34^+细胞水平变化也许能用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血脂及载脂蛋白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确诊的10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102例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老年人员,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poB(ApoB)水平,计算ApoB/ApoA1比值,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急性脑梗死组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甘油三酯、VLDL-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B分别为(1.00±0.24)mmol/L、(0.91±0.3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B/ApoA1比值分别为0.96±0.64、0.79±0.41,两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偏高(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392,P=0.012)、ApoB水平(OR=3.468,P=0.001)和ApoB/ApoA1比值(OR=5.741, P<0.001)与急性脑梗死显著相关。结论糖尿病、ApoB与ApoB/ApoA1比值均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B/ApoA1比值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洁  王小祥  罗孝全 《华西医学》2010,(10):1798-180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9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A组)及116例老年非糖尿病脑梗死(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头颅CT结果等。结果 A组与B组相比,BMI,TC、TG、LDL及FIB水平明显增高,而HDL降低,颅内病灶直径多较小,数目较多。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BMI、TC、TG、LDL及低HDL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且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类相关剩余风险与再发心肌梗死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3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相关资料,其中51例为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组),187例为初发心肌梗死(初发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并分析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再发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再发心肌梗死组发病年龄、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初发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708~4.3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三酰甘油及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再发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OR=1.717、1.035,P〈0.05)。结论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于文霞  秦振新 《临床荟萃》2010,25(14):1231-123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35例TIA患者以住院14天为观察终点,14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为进展组(n=76),未进展为脑梗死者为未进展组(n=159).分析两组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高胆固醇血症史(46.1%vs28.3%,P<0.01)、糖尿病史(51.3%vs 31.4%,P<0.01)、脑血管病家族史(68.4%vs 49.1%,P<0.01)、空腹血糖升高(55.3%vs 9.4%,P<0.01)、空腹胆固醇升高(59.2%vs 34.6%,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3.7%vs 56.0%,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家族史(OR=1.615,P<0.01)、糖尿病史(OR=1.761,P<0.01)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史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TIA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7.
张薇  张临洪 《新医学》2010,41(11):718-7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9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A组)各49例,均予替米沙坦80 mg/d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IMT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16周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5),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在平稳降压、有效调脂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4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及血脂等指标,并与8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及甘油三脂(T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6.67±9.06)μmol/L vs.(10.51±2.33)μmol/L,和(1.63±1.12)mmol/L vs.(1.34±0.43)mmol/L,P均<0.001],而FA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4.62±2.37)g/L vs.(8.47±1.56)g/L,和(255.32±83.43)ng/L vs.(334.6±53.88)ng/L,P值均<0.001],两对照组间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导致HCY升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清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孙旦晖  张帆  孙亚楠  钱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62-2264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探讨脑梗死与HCY、血脂、血糖(GLU)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测定分析98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CY、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LU及Fg.[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TC、血浆F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TG、LDL-C、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血清HDL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与HCY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邓琳  邱丽君  顾青  王根发 《检验医学》2013,28(9):765-76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20%即判定为AR,抑制率在20%-50%之间则判定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抑制率〉50%即为阿司匹林敏感(A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AR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果3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AR发生率为33.9%,ASR发生率为19.7%。与As组相比,AR+ASR组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65岁患者中,高风险患者AR+ASR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小板计数[OR=0.996,95%可信区间(CI):0.991—0.999,P=0.041]和hs.CRP(OR=0.972,95%I:0.959—0.996,P=0.014)是发生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AR的发生率较可能与血小板数量和患者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