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Ⅰ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治疗中行有限内固定加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 9例第Ⅰ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加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均进行6个月到1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均未出现钉道感染和外固定架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9例患者中疗效优8例,良1例。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第Ⅰ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其复位理想、固定稳定、调节方便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指标(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疗效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应用,可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分为关节内与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可分为二类,即Bennet骨折和Rolando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本次研究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国产)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回访记录,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39例设为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46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76.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59%,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可加快肿胀消退,促进骨折愈合,保障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及中药内服治疗盖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盖氏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传统手法整复后,治疗组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照组行小夹板外固定,术后两组均给予中药内服,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周,治疗组的腕关节背伸情况(P﹤0.01)和旋后情况(P﹤0.05)均较对照组好,且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手法整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及中药内服可有效治疗盖氏骨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39-2040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82例掌指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微创外固定支架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疗效、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部位平均愈合时间6.1±2.3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0.4±3.4个月(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3例,对照组8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创伤小,符合生物牢固性,利于术后早期功能训练,促进手指康复。  相似文献   

7.
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与Bennett骨折相似,具有不稳定性,常伴不同类型、程度腕掌关节脱位,可伴钩骨骨折及尺神经损伤。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如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微型螺钉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及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等。骨折未进行分类描述,每种治疗方式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未形成统一治疗方式。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其适应证和疗效仍存在争议,各型骨折的理想治疗方式需要更深入研究,以便形成一套公认的治疗体系指导临床治疗。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与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相关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宫民庄 《临床医学》2011,31(7):38-39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63.34%,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显著,具有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回访记录,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39例设为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46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治愈率76.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59%,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内服辅助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可加快肿胀消退,促进骨折愈合.保障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时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31例获解剖复位,26例近解剖复位,8例对位3/4,2例对位1/2,1例固定过程中再移位,二次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4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时根据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31例获解剖复位,26例近解剖复位,8例对位3/4,2例对位1/2,1例固定过程中再移位,二次整复不成功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腕、肘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闭合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多倾向于解剖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从而有益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目的:评价3种不同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腕关节结构功能恢复差异及其优缺点。方法:临床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8例,其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35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28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5例,分别对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治患者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石膏组为(11.2±2.8)周,外固定架组为(11.8±3.0)周,钢板组为(10.8±2.6)周,外固定架组、钢板组与石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X射线评价钢板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外固定架组、石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固定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石膏组为54%,外固定架组为75%,钢板组为92%,外固定架组、石膏组与钢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3种方式固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骨性解剖结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外固定架及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 84例胫骨干中下段1/3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骨折端微创切口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完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14.26±2.67)d、(1.43±0.16)h)与对照组((14.63±2.32)d、(1.45±0.1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5.52±0.28)个月)、术中出血量((120.0±46.2)mL)与对照组((9.32±0.32)个月、(155.0±50.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9%)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骨折端微创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效果优于完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和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8例(49处)手掌指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架组(19例26处)和AO微型钢板组(19例28处).分别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和AO微型钢板治疗,按照TAFS评分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对术后感染、延迟愈合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所...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存在很多争议,桡神经损伤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还很高,如何治疗复杂的肱骨干骨折是医生头痛的问题. 目的:综合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靠性. 方法: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10例.骨折均为外伤导致的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2例,B型骨折3例,C型骨折5例.采用麻醉下闭合复位或骨折端小切口复位,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1,4,8,12,20,24周和1年拍肱骨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评分及Mayo评分评估肩、肘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随访12个月1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外固定支架治疗后12-24周,平均16.1周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于治疗后12周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77.3分;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平均为81.8分.结果证实,外固定支架治疗各型肱骨干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清创、外固定支架术后进行传统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术联合VSD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对2组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缺损组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0±2.2)d、(5.5±1.3)个月;对照组缺损组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0±5.8)d、(8.0±2.5)个月,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0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比66.7%,P<0.05)。2组均无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术联合VSD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可充分引流,保持创面新鲜,促进创面愈合,有效地降低了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单根通用克氏针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第四、五掌骨骨折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5-10月),骨折均获得了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0周(6—12周)。按照TAM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21例,良12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91.7%。结论:单根通用克氏髓内针闭合复位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尤其是掌骨颈、干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钢板组(24例)行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治疗,髓内钉组(22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8.55±3.09)个月)较钢板组((5.67±4.60)个月)及髓内钉组((5.09±2.49)个月)长(P〈0.05),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1.08±5.12、29.91±3.74、28.95±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3.00±14.40)高于外固定架组(73.35±16.40)(P〈0.05);外支架组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5例,髓内钉组骨折断端有假关节形成3例、骨折不愈合并感染2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固定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7%、22.7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可作为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适用于严重粉碎性、开放性及伴有严重感染的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大多数外固定支架都是机械的框架结构,对骨折端有较大的应力遮挡,不利骨折愈合,课题组结合现代骨科理论的发展,设计了一种带有燕尾滑动装置的外固定器,在保证固定强度可靠的情况下,利用自身重力及肌力的收缩,给予骨折端适宜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目的:观察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01/2011-03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采用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的胫腓骨双骨折患者30例为治疗组,以往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随访患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除外固定器不同外,其他条件均衡一致。结果与结论:从安全性、膝踝关节活动度、X射线片等指标综合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2例固定针松动,1例进针点伤口感染,通过临床对症处理,达到满意恢复。初步表明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缩短骨痂的塑形期。  相似文献   

19.
背景:体内外研究都已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分化、诱导异位骨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控制哺乳动物骨骼不同形态特征形成的功能。目的:使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基因枪进行局部基因注射以治疗陈旧骨缺损。方法:7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陈旧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按所截骨长度均分1.5 cm组、2.0 cm和2.5 cm组。各组又随机分为治疗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自然愈合组)。于转染后1,3,8,9周拍摄X射线平片,1,3,8和9周取骨折间软组织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Western blot检测,于1,3,8和9周时取标本大体观察,评价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发现治疗组骨痂生成量多于对照组。②治疗组转染后1,3,8,9周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定量,各时间点治疗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应用基因枪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局部转移治疗陈旧骨缺损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20.
背景:疲劳骨折是部队训练常见伤,目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愈合时间长,功能恢复差,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自体骨髓移植以及石膏固定治疗3种方法对疲劳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疲劳骨折Ⅱ型的30例男性士兵,随机分为3组:①体外冲击波组:在CT定位下以疲劳骨折断裂带中心点为冲击点,单次治疗。②自体骨髓移植组:取髂前上棘下部或髂后上棘骨板较厚的部位骨髓3~5mL注入疲劳骨折断端,单次治疗。③石膏固定组:采用休息,固定,口服活血化淤药物的方法治疗。3组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依照X线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标准判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根据X射线结果,体外冲击波组与自体骨髓移植组在治疗后第8周时骨折愈合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二者均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功能恢复观察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组优于自体骨髓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优于石膏固定组。提示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促进疲劳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