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 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治疗 1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少 ,ADL明显提高 ,与入院时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康复组的改善更为明显 ,6个月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进行干预,1个月后用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的上肢和下肢的肌张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FD评分比较,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比较,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各项因子中除躯体疼痛康复组低于对照组,其余各项因子评分均为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对神经功能恢复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灸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患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康复治疗中是否应用针灸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5.74%(43/94),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占54.26%(51/94),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原因与重建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对于日常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康复组1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通过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各项评分指数在治疗前无组间显著差异,治疗后康复组各项评分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康复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残疾分级量表测评的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MBI、残疾功能缺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 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可改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进行脑循环功能仪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对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联  邓旭 《江苏中医药》2008,40(6):59-6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运动康复组42例、运动康复联合针灸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3组各自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组中,治疗后运动康复联合针灸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Barthel指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康复结合针灸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且康复治疗3个月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小脑顶核电刺激并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FN)及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FN治疗及Babath疗法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刺激FN并用Babath疗法能显著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给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未给予康复治疗,自行随意活动。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5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帮助患者的中枢神经机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头针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单盲、随机对照原则,选择135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针康复组(45例),康复组(45例),头针组(45例)。分别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单纯现代康复治疗和单纯头针治疗。治疗6个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6个星期后,三组患者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与治疗前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康复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对比,头针康复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早介入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二者合用,协同提高疗效,可作为脑卒中早期康复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0d后分别名进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分,根据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28.75±13.55,对照组为29.33±14.0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0d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9.50±16.67,对照组为52.33±19.0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高压氧疗,治疗开始及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7.34±5.54)降至(15.43±3.76);对照组由(26.78±5.47)降至(17.82±4.7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圣君  赵晓平 《河南中医》2014,(11):2109-211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疗法。结果:康复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TRE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康复前,其中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最终提高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扶正固元方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Barthel(简称BI)指数、MR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康复组30例、康复联合扶正组30例,对照组继续神经内科营养神经治疗,康复组实施康复治疗,康复联合扶正组接受康复治疗+扶正固元方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及神经功能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修复有效率为56.67%、康复组为80.00%、康复联合扶正组为96.67%,康复联合扶正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康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IHSS评分、BI指数及MRS评分三组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3个月后均出现变化,康复联合扶正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康复组、对照组,BI指数较对照组及康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扶正固元方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2疗程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学院神经科就诊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康复组在发病两周后给予规范康复治疗;葛酮通络胶囊+康复组在发病两周后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并联合给予葛酮通络胶囊(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0.5 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康复治疗及葛酮通络胶囊口服。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和葛酮通络胶囊+康复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酮通络胶囊+康复组患者与康复组患者相比,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早期接受葛酮通络胶囊口服联合规范康复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内)同时接受针灸及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左右仅接受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及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1个月时mRS评分的比较,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残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5天及1个月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治疗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的介入可明显促进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