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维群  张广亮  戴琳 《现代免疫学》2002,22(6):417-417,430
检测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 18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 ,以探讨IL 18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慢性乙型肝炎 30例 ,排除合并感染其他病毒性肝炎 ,近 6月无应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所有病例均检测血清HBVDNA水平 (斑点杂交法 )。1 2 方法 分别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技术 ,流式细胞术检测IL 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方法见文献[1]。PBMC内HBVDNA检测 ,抽提细胞内DNA后采用PCR法扩增。所得实验结果采用SPSS 8 0软件进…  相似文献   

2.
魏军民  赵勇 《现代免疫学》1999,19(3):176-176,185
为探讨IL 3、IL 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的发病作用,利用生物活性法测定了30例AA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IL 3、IL 6的水平变化。结果10例重型AA(SAA)的IL 3水平比20例慢性AA(CAA)和20例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5,P<001),CAA与正常对照间无显著差别;但是SAA和CAA的IL 6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01,P<0005),SAA较CAA亦明显增加(P<005)。实验证实,IL 3、IL 6的分泌紊乱参与AA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骨髓瘤细胞前体细胞,而骨髓瘤细胞却很少在外周循环中出现[1]。为了探讨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s)之间关系及MM患者BMSCs的特性和功能,我们建立了人BMSCs培养方法,研究了骨髓瘤细胞与BMSCs的粘附效应以及IL1、IL6和骨髓瘤细胞与BMSCs粘附效应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株 人骨髓瘤细胞株KM3由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988年所建。12 主要试剂 重组人IL1、IL6购自原平生物技术公司。13 研究对象 确诊MM患者16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初治7例,难治性MM…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中IL 8水平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临床确诊的慢性肝病合并腹水患者 32例 ,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 13例 ,另采集 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1 2 检测方法 TNF和IL 8检测采用单克隆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 ,由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提供 ,操作方法按说明进行。2 结果2 1 慢性肝病SBP组及无SBP组的血清和腹水IL 8水平比较 结果 (表 1)。表 1 慢性肝病患者SBP组、无SBP组血清和腹水IL 8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 血清 T…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夹心ELISA检测了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6(IL-6)的诱生水平。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6的诱生水平分别为12.84±3.26ng/ml、11.79±3.01ng/ml和38.42±8.3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CAH和SH患者的IL-6水平与肝细胞变性坏死,蛋白质合成障碍和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关系。上述结果提示,机体内IL-6的调节紊乱可能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IL 10和IFN γ分属于TH1、TH2类细胞因子 ,它们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感染的发生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HBV抗原特异性TH1 TH2类细胞因子应答情况 ,我们选择 43名此前未行免疫治疗或抗病毒治疗并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的CHB患者 ,并以年龄近似的 10名体健者作为正常对照。常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以 10 6 ml的密度接种于 2 4孔板 ,加入终浓度为 1μg ml的rHBcAg刺激培养 72h ,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 10 (pg ml)和IFN γ(pg ml)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作用于效应细胞,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中IL-1mRNA的表达,达到抑制细胞释放IL-1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TNF-α和IL-1表达及IL-4对其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L-4对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NF-α和IL-1的调控作用,评价IL-4在亚重肝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面测定PBMCS TNF-α、IL-1的表达。结果:亚重肝患者PBMCS TNF-α、IL-1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血糖素含量和虽然IL-4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一差异无但IL-4 MR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是否影响IL 1 2对TH1 /TH2类细胞的调节作用 ,我们选择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别与PHA ,HBcAg、HBeAg单独或联合IL 1 2培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 2、IFN γ、IL 4、IL 1 0水平 ,结合血清HBVDNA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探讨血清HBVDNA含量对IL 1 2诱导TH1 /TH2类细胞应答效应的影响。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3 4.5岁 ( 1 9~ 4 7岁 )。ALT >60IU/L。排除HAV、HCV、…  相似文献   

10.
目前IL 17的研究已发现 ,其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移植肾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支气管哮喘等存在表达、分泌的异常 ,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 ,其表达、分泌是否存在异常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告〔1〕。本研究通过测定SLE患者血清、无刺激或加不同刺激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上清液IL 17蛋白水平和其PBMC内IL 17mRNA水平的表达量 ,以了解SLE患者PBMC表达、分泌IL 17有无异常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30例患者 ,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4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进行检测。结果 IL4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治疗前、后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在发病初期,IL4 于1 000Uml 时接近最大抑制效应;而恢复期患者,IL4 于100Uml 时即接近最大抑制效应,剂量- 反应曲线明显左移。如以100Uml 的IL4 处理PBMCs,恢复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s TNFα和IL1αmRNA的抑制率接近50% 。另外还发现,在发病初期,IL4 对内毒素血症和HBeAg 阳性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低于阴性的患者。结论 IL4 对发病初期患者PBMCTNFα和IL1α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其原因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毒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BcAg/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h1/Th2类细胞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套式PCR法检测64便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HVB DNA;分别用PHA、HBcAg和HBeAg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结果 表明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相比,无论是在PHA还是在HBcA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IL-2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间接夹心法ELISA试剂检测26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IL-2水平和多项细胞、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2水平、淋巴细胞转化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组(P<0.001和P<0.05),上述三种指标呈直线正相关。提示慢性乙型肝炎呈明显的细胞免疫低下状态。此外用ELISA检测人体液中的IL-2水平可为临床细胞免疫的监测提供一种简便迅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5、IL-3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细胞(EOS)是哮喘慢性炎症中的关键效应细胞。IL5、IL3能促进EOS在骨髓的分化、成熟,使机体的EOS产生增多,并促使EOS在支气管肺组织的聚集及活化。哮喘患者外周血、支气管粘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明显升高[1]。IL3对EOS的作用较IL5弱,它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哮喘患者PBMCIL5mRNA、IL3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哮喘组:哮喘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  相似文献   

15.
IL-2R水平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MDS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学异常进一步了解,我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例MDS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采用APAAP桥联酶免疫染色观察9例MDS患者PBMC中mIL-2R的表达,发现MDS患者血清中sIL-2R较正常人增高。在MDS亚型中RAEB,RAEB-t组较RA组增高显著,P<0.01;校再障组也增高。mIL-2R阳性细胞百分率也较正常人高。血清中sIL-2R释放水平与PBMC中mIL-2R的表达比较,两者无明显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DS除髓系细胞累及外,IL-2R水平增高可能是MDS淋巴细胞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从健康志愿献血员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调细胞浓度为5×106/ml,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ConA和终浓度为0、1、10、50、100ng/ml的雷公藤甲素,体外培养24h后收集培养的细胞,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RNA。将含小鼠IL-5cDNA的质粒酶切为约1kb的片段;用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用斑点印迹杂交法检测PBMC的IL-5mRNA表达。结果终浓度为1ng/ml和10ng/ml的雷公藤甲素对PBMC表达IL-5mRNA无明显作用。而终浓度为50ng/ml和100ng/ml的雷公藤甲素能显著地抑制ConA刺激的PBMC表达IL-5mRNA  相似文献   

17.
叶萍  程一  王艳  钱振超 《现代免疫学》2002,22(1):61-61,29
PHA LAK细胞和CD3AK细胞的活性均优于IL 2培养的常规LAK细胞[1,2 ] 。本文分析比较IL 7对PHA LAK、CD3AK细胞诱导和活性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试剂 IL 7(Pepro Tech Inc,美国 ) ;余参见文献 [3]。1 2 效应细胞的诱生与培养 常规方法从O型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分别用PHA (12 5 μg/ml)预刺激 48h或抗CD3(1μg/ml)包被 4h ,然后与含rIL 2 (2 5 0u/ml)的RPMI 16 40培基 (含AB型血清 )共培养 ,诱生PHA LAK和CD3AK细胞 ,与IL 7(10ng/ml)诱生的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体外单个核细胞IL-8和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血清ECP水平的关系。方法 取哮喘患者8例、正常人5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66h后将哮喘患者的PBMC上清液分为重组干扰素-γ干预组、氟美松干预组、未加干预物组,72h收集上清液测定IL-8和IL-10的浓度。同时留取血清测ECP。结果 哮喘者血清ECP值与PBMC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8值呈现显著正相关(r=0.701),与IL-10值呈显著负相关(r=0.638)。者喘患者血清中ECP和PBMC上清液IL-8和IL-10浓度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IFN-γ干预后PBMC上清中IL-8较未干预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显著增高(P〈0.05);氟美松干预组则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r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选取我院10例健康献血员(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340±696岁,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皆阴性,肝功正常)。HBV阳性血清来自本科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患者血清病毒标志检测为HBsAg( )、HBeAg( )、抗HBc( )、抗HBcIgM( ),经HBV定量PCR检测,含HBV498×104拷贝/ml,无菌采集血清后80℃冰箱冻存,用前经56℃30min灭活补体。抽取健康献血员静脉血8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调成1×106/ml浓度,每孔接种1ml于12孔培养板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均注意到细胞因子及受体与病毒感染的关系。作者用100TCID50的7型腺病毒(ADV)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刺激正常人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APAAP法检测淋巴细胞IL-2受体阳性率,酶联免疫法检测淋巴细胞上清液的TNFa。初步观察了ADV、RSV对人PBMC的IL-2受体表达、TNFα产生的影响。经200Ug/ml的PHA活化的PBMC加入ADV、RSV后对照组IL-2+细胞百分率为34.3%,ADV组为17.3%,RSV组为17%,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