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期产后出血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和(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结论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以清宫为主,对急性出血者可行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2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对病因的防治、诊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李俊果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72-117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2007年3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部分病例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对病因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过程。结果 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和(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结论 治疗以清宫为主,对急性出血影响患者生命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本院2001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主要病因为胎盘胎膜、蜕膜残留,其次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和(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结论治疗以清宫为主,加强宫缩剂止血,积极抗炎,对反复出血或急性出血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晚期产后出血41例临床病因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桂珍  廖珍 《海南医学》2006,17(8):79-80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结论治疗以清宫为主,对急性出血者行宫腔纱条填塞或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晚期产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872-873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26例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产后出血主要病因为胎盘胎膜、蜕膜残留。其次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和(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结论治疗以清宫为主.对急性出血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总结分析46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原则。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膜胎残留,子宫内膜炎、蜕膜炎,以及阴道切口裂开、血肿等。结论:治疗以清宫术为主,时急性出血者可在输血抢救休克同时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晚期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和(或)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不全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结论治疗以清宫为主,加宫缩剂止血剂,积极抗炎,对反复出血或急性大出血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本院2001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32例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晚期产后出血主要病因为胎盘胎膜、蜕膜残留,其次依次为子宫内膜炎和(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结论 治疗以清宫为主,加强宫缩剂止血,积极抗炎,对反复出血或急性出血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周红霞 《河北医学》2005,11(6):567-568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晚期产后大出血3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是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良、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结论:采用宫缩素及抗感染≮清宫术等对症治疗,对急性出血者可行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晚期产后大出血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晚期产后大出血4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大出血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0.61%,出血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是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良、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44例患者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降低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00例正常产妇进行比较。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合并子宫内膜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及阴道切口感染裂开。晚期产后出血者中曾行人流或清宫术比例较高。结论人流或清官术是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晚期产后出血治疗以清官为主,急性出血可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或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必要时行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4.
袁源 《河北医学》2005,11(11):998-99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方式。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胎膜残留、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可采用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4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重度贫血,产后绒癌.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7.44%),部分病例(16.28%)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裂开.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蔡慧群  夏伟瑜 《河北医学》2007,13(10):1191-119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周以上占多数81.2%,部分病例21.9%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针对出血原因进行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宫颈疾病致软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产前保健宣教和孕期管理,正确处理产程,提高接生技术,加强产后观察是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余俊峰  朱凤琴 《安徽医学》2015,36(9):1121-112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各种高危因素、病因及相关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为232例、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为178例,回顾分析产妇临床资料、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结果两个阶段产后出血部分病因构成比例稍有变化,高龄、巨大儿、产次、妊娠合并症是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需加强孕期管理,正确评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蔡碧芬 《河北医学》2005,11(7):661-663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35例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病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结论:治疗以清宫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367例产后出血的治疗以加强子宫收缩、维持有效循环、祛除致病因素为主。结果: 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209例),其次是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危险因素依次为手术产、巨大儿、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以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结论: 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是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