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金仁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金仁方和易善复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8周。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程度,酶法检测肝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肝肝功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中肝功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金仁方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肝脏的病理学组织变化,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76只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大鼠以高脂饲料(88%普通饲料+2%胆固醇+10%猪油)喂养造模,12周后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6周。实验结束后进行大鼠肝组织半定量分析和光电镜下病理学观察,并检测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及肝组织匀浆CIV。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脂护肝方各剂量组肝组织匀浆CIV、血清LN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脂护肝方各剂量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脂护肝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脂肪变性积分较阳性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脂护肝方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及脂肪变性作用,能改善实验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降脂复肝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用降脂复肝汤药物治疗12周,测大鼠体重、肝湿重分析肝指数;通过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肝功酶试剂盒及血脂试剂盒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白细胞介素1a(IL-1α)的变化.结果 降脂复肝汤组大鼠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组织TG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降脂复肝汤组IL-1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降脂复肝汤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肝脏的病理学组织变化及肝组织脂肪变性,也能降低脂肪肝变性肝组织IL-1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观察疏肝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疏肝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5组大鼠均予高脂乳剂腹腔注射喂养8周,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予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5组均继续以高脂乳剂灌胃喂养,并对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实验过程中观察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前禁食12h,称取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抽取空腹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肝酶系、血脂,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疏肝降脂颗粒各剂量组均能较好的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P〈0.01,P〈0.05),且疏肝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之间的改善率比较呈现出量效正相关;疏肝降脂颗粒中、高剂量组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相比,肝脏病变明显减轻(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在肝组织病理学方面,疏肝降脂颗粒各剂量组能减轻肝细胞损害程度,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降脂颗粒可以改善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和血脂紊乱,减轻脂肪肝病变程度,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肝功能及血脂、FFA(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探讨慈菇消脂胶囊防治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喂饲高脂饲料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吡格列酮阳性药物对照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6周,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组织FF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病理学变化、血脂代谢、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FFA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TC、TG、LDL水平及FF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慈菇消脂胶囊能够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金仁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金仁方和易善复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8周。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程度,酶法检测肝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肝肝功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中肝功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金仁方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肝脏的病理学组织变化,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防风通圣散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2只(予普通饲料),造模组48只(予高脂饲料).在给予高脂饮食后的第2周开始,将造模组的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防风通圣散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各12只.至造模10周末,防风通圣散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防风通圣散生药6,12,16 g·kg-1 ig qd干预2周.各组饲养方式不变.然后静脉取血进行生化检查,处死动物,取新鲜肝脏制备标本.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均有明显的升高、加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防风通圣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防风通圣散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恢复肝组织的结构,减轻肝细胞的损伤,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丹王舍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血脂、肝功能、血糖、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喂养并给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金丹王合剂大、中、小剂量和优思弗,观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与模型组相比,金丹王合剂与优思弗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P〈0.05,P〈0.01);显著降低血中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BUN)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金丹王合剂小剂量组与优思弗组明显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模型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金丹王合剂与优思弗一样具有降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降低ALT、AST、BUN、TC、TG、LDL—C水平等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枳椇子对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椒?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和枳椇子高、低剂量组,给药90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变化,同时检测各组的肝指数、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广泛脂肪变,呈中重度炎症且肝指数、血清转氨酶、血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枳椇子干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肝指数、血胆固醇水平;而易善复组血胆同醇水平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各干预组的转氨酶水平与模型组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足量的枳椇子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TC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自乳化颗粒(HLFSG)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以罗格列酮0.36 mg· kg-1作阳性对照,观察HLFSG(50 mg·kg-1)ig后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LFSG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TC,TG,LDL-C,FFA,ALT,AST和肝MDA水平(P <0.05,P<0.01),并能显著升高HDL-C水平和肝SOD活性(P <0.05,P<0.01).结论:HLFSG可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脂,保护肝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大鼠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降脂护肝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大鼠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大鼠。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降脂护肝方(大、中、小剂量)组、血脂康组。用药后,观察一般情况及肝功能、血脂,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严重的大疱样脂肪变性,肝脏炎症表现明显;降脂护肝方组的上述改变显著减轻,同时可显著降低体质量、肝指数以及血清ALT、AST、TG、TC,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降脂护肝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及其炎症有较理想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方茵陈蒿汤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药效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8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蒿汤高剂量组、茵陈蒿汤低剂量组,复方益肝灵组及自愈组.茵陈蒿汤高、低剂量组、复方益肝灵组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茵陈蒿汤高剂量4.97 g·kg-1、低剂量3.31 g·kg-1、复方益肝灵1.265 ×10-2g·kg-1治疗4周,自愈组恢复正常饮食.4周后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清脂质、肝脏脂质、血清胰岛素含量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对肝组织进行常规HE、油红O染色.结果:茵陈蒿汤低剂量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和肝内丙二醛(MDA)、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增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血清胰岛素(Ins)含量(P <0.05,P<0.01),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肝组织脂质沉积的病理状态.茵陈蒿汤高剂量对血清TG,MDA,GSH-Px,Ins,肝内FFA部分指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菌陈蒿汤低剂量对改善大鼠NASH的作用优于高剂量.茵陈蒿汤低剂量能够有效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的“二次打击”机制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状态,增强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治疗NA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脂联素、脂联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素高(40 mg·kg^-1)、低剂量(20 mg·kg^-1)组。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建模,时间共10周。造模后,处死动物,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黄素对NASH模型大鼠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millet straw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胆固醇(cholesterol,TC)的影响,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油红O染色检测大黄素对NASH大鼠肝组织炎症损伤、脂肪变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脂联素受体2(adiponectin receptor-2,AdipoR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内ADPN,AdipoR2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能有效改善NASH模型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大鼠体质量,肝指数;大黄素高剂量组ALT、AST、ALP、GGT、TG、T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相对模型组,大黄素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ADPN,AdipoR2蛋白,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能通过上调NASH模型大鼠ADPN,AdipoR2表达,有效改善肝功能、血脂,改善NASH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减轻肝脏炎症。  相似文献   

14.
祛痰活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大鼠模型,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程度,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NAFL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在实验条件下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50只),给予高脂饮食.在给予高脂饮食后的第2周开始,将造模组50只大鼠又分为模型对照组、祛痰活血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ig,4.5,9,13 g·kg-1)、凯西莱治疗组(ig,0.03 g·kg-1).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代之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动物自由进水和进食,每2周称重1次,并相应调整用药剂量.按照以上分组给药方案,第8,9,10周末,从造模组随机各抽取1~2只大鼠处死,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第10周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肝功能、血脂,取肝脏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5 μm,进行HE染色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肝细胞凋亡表达指数均有明显的升高、加重(P<0.01);祛痰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凯西莱组与模型对照组比,各项指标均能降低或减轻(P<0.05).结论:祛痰活血汤可显著减轻NAFL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降低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玉芪干浸膏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葛根玉杞干浸膏高剂量组,葛根玉杞干浸膏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连续喂养8周,每周大鼠称体质量1次。造模4周后,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3 mg·( kg·d)-1,葛根玉杞干浸膏高剂量组和葛根玉杞干浸膏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葛根玉杞干浸膏0.408 g·( kg·d)-1、0.204 g·( kg·d)-1,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糖耐量,血清中GLU、INS、ISI、IRI、CHO、TG、LDL水平。结果:治疗后葛根玉芪提取物可明显改善IR大鼠糖耐量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且明显改善高脂诱导的IR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结论:葛根玉芪提取物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川芎嗪对AS模型血脂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川芎嗪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川芎嗪0.2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一直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改喂普通饲料。用药一月后测定:血脂四项。结果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川芎嗪治疗组的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可以降低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糖耐量低减(IGT)大鼠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与细胞焦亡及黄连温胆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予45%脂肪含量饲料喂养20周复制IGT模型.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空白鼠作为正常组.黄连温胆汤组予7.8 g·kg-1·d-1复方水煎液,阳性药组予盐酸二甲双胍水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芪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喂养8周复制NAFLD模型,造模第一天开始用药,给予柴芪汤[5.67g/(kg·d)]及罗格列酮混悬液[3 mg/(kg·d)]灌胃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肝组织中TG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肝SREBP-1c蛋白表达;RT-PCR测定肝SREBP-1c 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HDL-C、LDL-C水平及肝组织中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用药组各项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组SREBP-1c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芪汤能够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其干预效果与西药罗格列酮相似,抑制SREBP-1c m RNA和蛋白表达,从而降低NAFLD大鼠血清ALT、AST、TG、TC、HLD-C、LDL-C,这可能是柴芪汤治疗NAFL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荞麦花叶芦丁(RBFL)对糖尿病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热量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0.15g/kg)、荞麦花叶芦丁低剂量组(0.1g/kg)和荞麦花叶芦丁高剂量组(0.2g/kg),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结果: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RBFL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RBFL可降低甘油三酯(TG)(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P<0.05),对血浆总胆固醇(TC)有降低趋势,RBFL可提高肝脏SOD活力(P<0.01),对血清SOD活力有提高的趋势。血清和肝脏MDA含量相对模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糖尿病组光镜下主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大量胶原纤维形成。电镜下主要表现为包浆内含大量脂滴,线粒体空化,胶原纤维增生。RBFL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荞麦花叶芦丁的起效剂量为0.1g/kg,剂量范围为0.1g/kg到0.2g/kg。结论 :荞麦花叶芦丁对高脂饲料和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糖、降脂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大黄素低浓度组(Emodin L),大黄素高浓度组(Emodin H),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他组均腹腔注射LPS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四组均给予正常食水,另大黄素低浓度组给予浓度为20 mg·kg-1的大黄素(ig,bid),大黄素高浓度给予浓度为40 mg·kg-1的大黄素(ig,bid),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ig,bi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大鼠肝脏中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运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IF)观察促凋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因子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促凋亡因子中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LPS腹腔注射可以导致大鼠肝脏病理性损伤和肝功能异常,致使肝脏氧化应激明显增强,肝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促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分泌明显增加,抗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促凋亡因子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组可以改善肝功能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调节肝脏氧化应激,减轻肝细胞凋亡,减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分泌,增强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因子p53的蛋白表达。结论 大黄素对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和减轻肝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