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NOD/SCID小鼠脐血单个核细胞骨髓腔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骨髓腔内移植(iBM)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对小鼠造血重建和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在4h内无菌条件下局部麻醉后从尾静脉或骨髓腔内输注分离脐血MNC。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骨髓腔内输注培养液;②阳性对照组(iTV):尾静脉输注脐血MNC3×107/只;③实验Ⅰ组(iBM1):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3×106/只;④实验Ⅱ组(iBM2):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1×107/只;⑤实验Ⅲ组(iBM3):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3×107/只。对照组4只小鼠,实验Ⅱ组7只小鼠,其余每组5只。24h后观察iBM22只小鼠未移植侧胫骨骨髓腔脐血细胞的迁移分布,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和造血重建情况,7~8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骨髓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碳青花(DilCM)染料示踪研究和脐血βactin的DNA标记。结果①照射后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24h后在未输注脐血MNC的一侧胫骨骨髓细胞膜有DilCM标记;②7~8周后小鼠存活14只,其中对照组存活1只,iTV组、iBM1组各存活2只,iBM2组存活4只,iBM3组存活5只;③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iBM组白细胞的恢复速度比iTV组和对照组快而且稳定;④移植后存活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5标记、DilCM染料示踪研究和βactin均显示人源的标记。结论经iBM途径移植脐血MNC至NOD/SCID小鼠骨髓可以重  相似文献   

2.
以近交系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观察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硫酸葡聚糖(DS)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结果显示,经每天用G-CSF10μg/kg,共5天,小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数及CFU-GM,BFU-E均见升高;分别为16.3±7.6×10~9/L,20.41±6.71/10~5MNC,15.14±3.27/10~5MNC;DS120mg/kg1次静脉注射后3小时分别为14.9±3.4×10~9/L,14.06±4.26/10~5MNC,12.37±5.63/10~5MNC。另外以致死剂量(8Gy)照射的小鼠作为造血功能衰竭模型,以雌性为受体,雄性为供体,分别观察了骨髓干细胞(BMSC1×10~8/kg),单纯外周血干细胞(PBSC2×10~9/kg),以及两者混合移植(BMSC0.5×10~8/kg PBSC1×10~9/kg)后造血重建过程。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在8—10天相继死亡,而其它各组有1—2只死亡。移植后8天时,PBSCT及BMSCT PBSCT组外周血WBC计数均≥0.5×10~9/L,而单纯骨髓组仍<0.5×10~9/L。移植后12天骨髓移植组中CFU-GM,BFU-E亦较其它两组低(P<0.05)。实验证实G-CSF和DS均有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作用,并且外周血干细胞及联合移植组造血重建较单纯骨髓组迅速。为证实植入,移植后10周对受体进行了染色体C带显色法检测嵌合体,确定有供者的细胞存在(含有Y染色体)。在实验中首次提出“等量移植”即各组所输CFU-GM数必须相等,使各组结果更具  相似文献   

3.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及移植动物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和体内重建造血的潜能。方法 利用造血干 /祖细胞培养、体外扩增、移植动物模型等技术 ,研究不同比密ficoll分离液分离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造血活性。结果 比密 1.0 6 4 g/ml分离液分离的 10 5个脐血MNC中 ,CFU GM集落数为 373± 2 89,BFU E为 12 1± 70。在G3(GM CSF和IL 3融合蛋白 )、IL 6、TPO(thrombopoietin)作用下 ,1.0 6 4 g/ml分离液分离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在体外扩增 14d ,CFU GM扩增 5 2 .2倍。给经 8.5Gy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输注 1.0 6 4 g/ml分离液分离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体内产生的脾结节 (CFU S)是输注 1.0 77g/ml分离液分离细胞的 2 .2倍。结论 比密 1.0 6 4 g/ml分离液分离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在体外具有较高的增殖、持续造血的能力及较强的体内造血重建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巨细胞病毒(CMV)的DNA负荷对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8色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41例患者UCBT后1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同时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对照。根据CMV的DNA负荷水平(DNA拷贝1 000/ml和DNA拷贝≥1 000/ml)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分析移植后CMV的DNA负荷对淋巴细胞亚群重建及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CMV的DNA高负荷组呈现较快的T细胞重建,且移植后1年内的T细胞数均高于DNA低负荷组,2组间T细胞数在移植后1和9个月分别为0. 38×10~9/L vs 0. 25×10~9/L(P=0. 015)和2. 53×10~9/L vs 1. 36×10~9/L(P=0. 006)。进一步分析T细胞亚群提示,CD8~+T细胞在DNA高负荷组细胞数较高且恢复较快,2组间CD8~+细胞数在移植后1和9个月分别为0. 20×10~9/L vs 0. 10×10~9/L(P=0. 038)和1. 62×10~9/L vs 0. 68×10~9/L(P=0. 003)。另外,2组的B细胞、调节性B细胞和NK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半的移植结局提示,DNA高负荷组和DNA低负荷组的复发率、非复发死亡率和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 7%vs 7. 5%(P=0. 900)、15. 4%vs 21. 4%(P=0. 686)和76. 9%vs78. 6%(P=0. 889)。结论:UCBT后CMV的DNA高负荷促进T细胞的扩增,主要表现为CD8~+T细胞的扩增。在目前的CMV的抢先治疗下,UCBT后CMV的高DNA负荷不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早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为受体的aGVHD动物模型.将小鼠分成6组:PBS组(单纯放射组)、BM组(单纯输注骨髓)、GVHD组(输注骨髓+脾细胞)、MSC-A组(输注骨髓+脾细胞,并于移植当天输注1×10~5 MSC)、MSC-B组(输注骨髓+脾细胞,并于移植当天输注5×10~5 MSC)、MSC-C组(输注骨髓+脾细胞,并于+7 d输注1×10~5 MSC),观测各组的生存状态;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d-EGFP)转染MSC,输入aGVHD模型小鼠,观察MSC在靶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供体MSC可显著控制小鼠的GVHD症状,延长aGVHD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BS组为(13.5±2.6)d、GVHD组为(11.1±4.0)d,MSC-A组为(26.4±7.7)d、MSC-B组为(22.7±9.2)d,MSC-C组为(22.9±8.2)d,MSC各组与GV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SC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28).病理评估显示MSC可明显减少小肠及脾脏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减轻损害.②MSC可明显减少aGVHD环境中Th1类炎性因子的分泌:GVHD、MSC.A、MSC-B、MSC-C各组+14 d外周血上清中IFN-γ的水平分别为(607.9±157.1)、(143.6±37.5)、(117.0±77.8)、(131.4±63.4)ng/L,各组TNF-α的水平分别为(52.31±17.95)、(6.02±3.99)、(5.21±0.28)、(22.39±18.21)ng/L;MSC不影响aGVHD环境中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增殖,但促进其凋亡:GVHD、MSC-A、MSC-B、MSC-C各组的CD3+ Annexin V+ PI-细胞率分别为(10.3±6.6)%、(13.5±13.8)%、(19.7±6.0)%、(16.6±7.3)%,其中MSC-B组与GVH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d-EGFP成功高效转染MSC,输注入aGVHD模型鼠6 d后,共聚焦显微镜下发现MSC可大量分布至肺及小肠,而肝、脾及肾脏有少量分布.结论 MSC可促进异基因T淋巴细胞凋亡、抑制其二次活化功能、减少Th1类炎症因子的分泌表达、参与修复aGVHD靶器官组织,可有效防治aGVH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K562细胞-树突细胞(DC)融合瘤苗刺激的脐血源性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在荷瘤NOD/SCID小鼠体内的杀伤效能及其安全性.方法 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的组合分别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MNC)成为DC和CIK/NK细胞,通过聚乙二醇(PEG)将灭活K562细胞与DC融合形成K562-DC融合瘤苗.以10:1比例在CIK/N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K562-DC融合瘤苗,制备K562-DC融合瘤苗刺激的CIK/NK细胞.小鼠均经尾静脉接种K562细胞1×106诱导荷瘤鼠;于接种肿瘤细胞后24 h按不同分组分别经尾静脉输注K562-DC融合瘤苗刺激的CIK/NK细胞1×107、CIK/NK细胞1×107,同时设相应的非荷瘤鼠对照.比较各组小鼠的生存率、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肝、肺组织中人CD13+细胞和外周血人CD56+细胞.结果 在接种1×106K562细胞后未经处理的小鼠39 d内全部死亡,8只鼠中肉眼可见瘤块的小鼠5只,其中位于肝脏的4只、脾脏的1只.接种K562细胞后接受K562-DC瘤苗刺激的CIK/NK细胞治疗的8只小鼠第65天时死亡1只,抗瘤有效率为87.5%;接受CIK/NK细胞治疗小鼠死亡2只,时间分别为接种K562细胞后第56天及第62天,抗瘤有效率为75.0%,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瘤块.该两组小鼠存活时间分别为(69.4±1.8)d、(67.2±5.3)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未予治疗的荷瘤对照组[(30.4±4.6)d](P<0.01),荷瘤后接受K562-DC瘤苗刺激的和未经瘤苗刺激的CIK/NK细胞治疗的两组其余小鼠存活均超过70 d.经CIK/NK细胞治疗的两组存活小鼠外周血,肝、肺组织中人CD13+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低于荷瘤未治疗组(P<0.01),而治疗的两组存活小鼠外周血人CD56+细胞率与输注不同CIK/NK细胞的非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灭活肿瘤细胞预孵育的脐血源性CIK/NK细胞接种在动物体内具有抗瘤活性,无致瘤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3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凋亡和植入能力的影响,寻找扩增后脐血应用于临床移植的可行方案。方法采用早期作用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MNC进行短期无血清悬浮培养,比较有或无IL-3支持的扩增效果和细胞凋亡变化;MNC扩增6d后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的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观察6周后存活小鼠的人脐血细胞植入情况。结果脐血MNC在有IL-3支持的体系中培养6~10d获得最佳扩增效果,同时细胞表面膜联蛋白V(annexinⅤ)的表达明显减少;移植6周后存活小鼠的骨髓、脾和胸腺细胞中能检出人类CD45抗原,外周血提取的DNA也能检出人特异的Alu序列。结论短期培养下IL-3有助于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适度扩增,减少凋亡且并不损伤扩增后细胞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脐血清造血刺激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半固体培养法(甲基纤维素法和琼脂培养法)和液体长期培养等方法,观察了脐血清和成人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脐血清EPO活性高于成人血清,红系祖细胞产率分别为23.2±5.4/1×10~5细胞和3.0±1.3/1×10~5细胞,差异非常显著;对PH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的活性,脐血清抑制作用较低;②以脐血清作为外源性刺激因子,可形成粒单系祖细胞21.7±16.8集落和丛/1×10~5细胞,用成人血清仅见个别小丛1.1±1.2丛/1×10~5细胞;③脐血清可促进成纤维系祖细胞(CFU-F)增殖与分化,其产率为36.0±29.7/1×10~6细胞,明显高于成人血清。提示:脐血清不仅含有丰富的红系、粒单系、巨核系祖细胞,而且造血活性也高于成人血清,因而脐血输注和移植将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人多发性骨髓瘤(MM)原代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中建立人MM异种移植模型.方法 将2例MM终末期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悬液通过尾静脉分别输注给3只NOD/SCID小鼠.每周称量体重,移植2周后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5+细胞百分比.当小鼠出现苍白、竖毛、精神萎靡或体重下降20%时,取小鼠脾脏及肝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FCM检测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细胞悬液中CD45+ CD38+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来源于病例1和病例2的MNC移植小鼠的平均体重分别自输注MM原代细胞第7周和第5周后开始下降;以对照组小鼠的单个核细胞做阴性设门,分别于移植(26±4)d和(16±4)d后,在病例1细胞来源组和病例2细胞来源组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人CD45+ CD38+细胞,且其比例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实验终点时分别达(16.2±3.0)%和(31.3±3.5)%;组织病理大体形态观察发现小鼠脾脏、肝脏及淋巴结均不同程度增大,镜下可见典型的恶性浆细胞浸润;FCM检查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细胞表面标志,均发现一群人源CD45+ CD38+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MM原代细胞异种移植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供体NK细胞在白血病小鼠半相合骨髓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CB6F1H-2b/d小鼠动物模型,5 d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移植组在9Gy照射后行C57BL/6H-2b/d→CB6F1H-2b/d骨髓移植.对照组共有5组,对照1组为未治疗组;对照2组为单纯照射组;对照3组为阿糖胞苷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每只50 mgg/kg×6 d);对照4组为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照射后4 h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对照5组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照组(小鼠照射后4 h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共有2组,实验1组:照射后输注C57BL/6H-2b/d小鼠NK细胞1×106/只,4 h后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实验2组:照射后处理同实验1组,4 h后移植C57BL/6H-2b/d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血象、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1、2、3、5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0.1±0.9)d、(9.8±0.9)d、(22.7±3.2)d、(20.1±1.7)d,对照4组为(30.1±16.O)d,其中2只小鼠生存期超过30d;实验1、2组生存期分别为(39.1±18.1)d、(49.3±17.2)d,实验1组4只小鼠超过30 d,实验2组7只超过30 d,其中实验1组同对照1…2、3、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2组同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于白血病的小鼠可见肝脾明显肿大,结构破坏,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长期存活的小鼠出现Y染色体(嵌合率80%~90%).结论 利用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CB6F1H-2b/d小鼠模型,从C57BL/6H-2b/d→CB6F1H-2b/d方向移植模型上,证明供者NK细胞具有杀灭白血病细胞及降低GVHD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体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肺泡上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非接触共培养诱导小鼠MSCs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实验模型,并在培养液中加入KGF(10μl/ml),小鼠分4组(6只/组),实验组A:MSCs(1×105)单独培养组+KGF;实验组B:MSCs+正常肺组织悬液(1×105)+KGF;实验组C:MSCs+损伤肺组织悬液+KGF;实验组D:MSCs+损伤肺组织悬液(1×105)。共同培养8 d,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RT-PCR检测共培养体系下室MSCs中的SP-C和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C于共培养的d 8,较其它实验组的AQP5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多(5550.00±244.39vs1650.17±184.02,1600.83±193.00,2890.00±179.09,P均<0.05);于共培养的d 5,与实验组A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743.17±228.41vs1482.00±156.11,P<0.05)。只有实验组C和D表达SP-C,且实验组C各培养时间点的SP-C的mRNA的表达量均较实验组D明显增多(2632.50±231.11vs1599.00±158.95;3976.67±221.81vs2066.83±101.31;5388.33±347.96vs3893.17±178.61,P均<0.01)。结论KGF可以进一步促进体外小鼠MSCs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方法 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28例,进展期20例.单份UCBT 10例,双份UCBT18例.清髓性预处理方案26例,减低强度方案2例.环孢素(CsA)联合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6例患者获得稳定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8(+14~+37)d,22例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30(+25~+49)d.22例经DNA短串联重复系列动态检测+7~+21 d达全供者嵌合.18例(69%)发生急性GVHD,>Ⅱ度者1例.可评估的22例患者中6例(27%)发生慢性GVHD,均为局限型.18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5(2.5~72.0)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56.7%.复发2例,死亡10例,其中8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UCBT治疗成人高危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双份UCBT的开展可进一步扩大移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兔股静脉压力-容积关系的影响及静脉壁显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微重力环境下造成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头低位(-20°)倾斜的方法作为模拟失重家兔模型。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21d组和模拟失重10d组,每组8只。进行股静脉的压力-容积关系测试,并观察血管壁的显微结构。结果:模拟失重后股静脉P-V曲线向容积变化比增大的方向移动(同对照组比较P<0.01),模拟失重21d组较10d组移动更明显(P<0.01)。加载、卸载时,模拟失重21d组的P-V二次抛物线方程式系数B1,B2的值犤加载时为(3.6±1.6)10-2,(3.3±2.8)×10-4;卸载时(4.2±1.8)10-2,(4.6±3.4)×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犤加载时为(1.3±0.6)10-2,(0.4±0.3)×10-4;卸载时(1.8±1.0)10-2,(0.8±0.8)×10-4犦及模拟失重10d组犤加载时为(1.7±0.6)10-2,(0.8±0.6)×10-4;卸载时(2.1±0.6)10-2,(1.3±0.7)×10-4〗(P<0.01),模拟失重10d组的B1,B2的值和对照组相比有增加的趋势。组织学研究表明,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并有细胞脱落,平滑肌层变薄等变化。结论:模拟失重后股静脉顺应性增加,同时股静脉管壁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脐血因所含的有核细胞数量有限,主要应用于儿童患者,近年来,人们尝试将两份脐血混合输入,用于成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目的:定量监测双份异基因脐血用于成人白血病患者移植后两份脐血的植入状态、嵌合体类型、相对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设计:以脐血干细胞移植的供受者为观察对象,供受者移植前及受者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系列血样提取DNA作为检测标本,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位点为观察指标。单位: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免疫遗传重点实验室。对象:纳入2005-06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男性,43岁,体质量75kg。首次化疗完全缓解后6个月移植两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各一个位点不合的非血缘脐血,脐血1有核细胞数为2.5×107kg-1;脐血2有核细胞数为1.53×107kg-1。脐血来源于广州脐血库。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位点嵌合体定量检测技术,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移植两份(脐血1有核细胞数为2.5×107kg-1,脐血2有核细胞数为1.53×107kg-1)HLA各一个位点不相合的异基因脐血前后的序列血样进行了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检测,利用供、受者之间的差异位点定性判断脐血是否植入以及嵌合体类型;而后根据377XLDNA测序仪上荧光扫描后两供者差异基因检出峰的峰面积计算脐血植入后患者体内两份脐血的相对数量,定量分析供体细胞植入程度及演变规律。并与采用HLA差异基因对植入状态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在成人移植双份脐血后,观察患者及两供者9个位点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在患者体内的转变过程,对植入状态进行定量及定性的描述。结果:移植后15d两份脐血植入状态为完全双份供者嵌合体,患者体内脐血1的相对细胞数量占51.3%,脐血2占48.7%;30d时脐血1上升为70.0%,脐血2下降为30.0%。52d时只检测到脐血1的基因,植入状态转为完全单份供者嵌合体,有核细胞数少的一份脐血被排斥,有核细胞数多的一份长期植入。结论: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嵌合体定量检测可精确地描述两份脐血的植入程度及变化过程,为临床脐血的应用及供者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证明双份HLA各一个位点不合的脐血同时用于成人的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4~2015年的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观察其变化及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P选择素分别为(145.7±21.5)×109/L、(24.6±6.3)%、(12.4±2.0)fL、(65.3±7.3)%、(81.5±9.7)%,对照组患者PLT、PDW、MPV、P-LCR和P选择素分别为(251.3±27.8)×109/L、(15.3±3.7)%、(7.7±1.6)fL、(32.2±6.2)%、(61.5±8.4)%。研究组患者PL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和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小于10分组PLT值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9分组、APACHEⅡ评分大于或等于20分组,而PDW、MPV、P-LCR和P选择素均显著低于APACHEⅡ评分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9分组、APACHEⅡ评分大于或等于20分组,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且各项指标的检测对判断脓毒症病情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TBI)诱导的小鼠胸腺损伤,对叉状头转录因子N(Foxn)1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该变化水平与胸腺损伤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65只雄性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无特殊病原体(SPF)级,6~8周龄,体重为18.0~21.0 g.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4组;①致死剂量全身照射(L-TBI)5 d组(n=10),小鼠接受剂量为7.5Gy的60Coγ射线TBI;②非致死剂量全身照射(SL-TBI)5 d组(n=10),小鼠接受剂量为5.5 Gy的TBI;③SL-TBI 24 d组,小鼠接受剂量为5.5 Gy的TBI(n=10);④对照组(n=5),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L-TBI 5 d组、SL-TBI 5 d组及对照组小鼠均在TBI处理5d后被处死,获取胸腺组织;L-TBI 24 d组小鼠于24 d后被处死,获取胸腺组织.剩余30只小鼠用于梯度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实验.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按照接受60 Coγ射线TBI剂量平均分为6组,每组5只小鼠,即0 Gy剂量组、1.0 Gy剂量组、2.0Gy剂量组、3.0 Gy剂量组、4.0 Gy剂量组及5.0 Gy剂量组.6组小鼠在TBI处理5d后处死,获取胸腺组织.本研究中TBI剂量率均为0.5 Gy/min.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上述10组小鼠胸腺各细胞群的细胞数变化.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胸腺中与胸腺功能相关的转录因子Foxn1及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小鼠胸腺各细胞群的细胞数,Foxn1及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对Foxn1与白细胞介素(IL)-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Fox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胸腺各细胞群细胞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L-TBI 5 d组、SL-TBI 5 d组、SL-TBI 24 d组及对照组小鼠胸腺组织中总细胞、双阳性(DP)胸腺细胞、CD4+单阳性(SP)胸腺细胞、CD8+ SP胸腺细胞、双阴性(DN)2、DN3胸腺细胞及胸腺上皮细胞(TEC)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总细胞数:(32.3±6.1)×106、(39.2±8.1)×106、(187.2±20.3)×106、(282.5±20.3)×106个,DP胸腺细胞数中位数:4.1×106、0.5×106、123.3×106、240.3×106个,CD4+ SP胸腺细胞数中位数:5.2×106、10.4×106、26.8×106、20.5×106个,CD8+ SP胸腺细胞数中位数:1.9×106、2.4×106、10.2×106、6.5×106个;F/x2=310.471、17.863、16.352、16.419,P=0.000、0.000、0.001、0.001];但4组小鼠的DN2与DN3胸腺细胞及TEC数相比,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DN2与DN3胸腺细胞数中位数:2.2×106、9.8×106、4.8×106、8.1×106个,TEC数中位数:1.9×106、4.6×106、2.5×106、3.3×106个;x2=7.574、7.241,P=0.056、0.065).与对照组相比,L-TBI 5 d组、SL-TBI 5 d组小鼠胸腺组织中总细胞数均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其中,L-TBI 5 d组、SL-TBI 5 d组小鼠DP胸腺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01).与SL-TBI 5 d组相比,SL-TBI 24 d组小鼠胸腺组织中总细胞数与DP胸腺细胞数均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5).②L-TBI 5 d组、SL-TBI 5 d组、SL-TBI 24 d组及对照组小鼠胸腺组织中Foxn1与IL-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oxn1mRNA相对表达水平:15.2±1.2、10.8±1.1、6.6±0.8、1.0±0.1,IL-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11.2±0.8、7.2±1.2、4.4±0.5、1.0±0.1;F=233.971、161.067,P=0.000、0.000).与对照组相比,L-TBI 5 d组、SL-TBI 5 d组小鼠胸腺中Foxn1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0、0.000);同时,这两组小鼠胸腺中IL-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亦显著增高(P=0.000、0.000).与SL-TBI 5 d组相比,SL-TBI 24 d组小鼠胸腺中Foxn1与IL-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00、0.000).小鼠胸腺组织中Foxn1与IL-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6,P<0.05).③梯度剂量TBI处理后,6个剂量组胸腺组织中Fox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P胸腺细胞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0.930,P<0.05).④L-TBI 5 d组、SL-TBI 5 d组及对照组的CC趋化因子配体(CCL)25、delta样配体(DLL)4、自身免疫调节蛋白(Aire)与骨形成蛋白(BMP)4 mRNA相对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L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11.2±1.5、11.4±1.2、1.0±0.1,DLL4 mRNA相对表达水平:7.3±0.9、6.3±0.3、1.0±0.1,Aire mRNA相对表达水平:5.1±1.0、5.0±0.1、1.0±0.1,BMP4 mRNA相对表达水平:4.4±1.4、3.6±0.5、1.0±0.1;F=148.862、197.667、73.911、21.471,P=0.000、0.000、0.000、0.000);3组中Foxn1上游基因同源框蛋白(Hox)a3 mRNA相对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1.4±0.4、0.8±0.3、1.0±0.1相比;F=5.368,P=0.221).与对照组相比,L-TBI 5 d组中Foxn1下游基因CCL25、DLL4与Aire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0、0.000、0.000);SL-TBI 5 d组中CCL25、DLL4与Aire mRNA相对表达水平亦显著增高(P=0.000、0.000、0.000).同时,与对照组相比,L-TBI 5 d组、SL-TBI 5 d组中BMP4mRNA相对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增高,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结论 60C0γ射线TBI可导致小鼠胸腺中Foxn1mRNA表达水平增高,Foxn1表达水平上调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胸腺受损程度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去势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小鼠胸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C57BL/6→BALB/c小鼠MHC不相合allo-HSCT模型;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严重程度评分;采用蛋白液相芯片技术榆测小鼠胸腺细胞内IFNγ、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分析小鼠外周血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sjTREC)水平.结果 单纯allo-HSCT组(A组)、LHRH处理allo-HSCT组(B组)、同基因移植组(C组)三组小鼠均获得造血重建,WBC>1.0×109/L时间分别为(11.2±1.4)、(9.8±0.6)和(9.7±0.7)d(P=0.003).A、B两组aGVHD出现时间分别为(11.4±1.2)d和(14.1±0.7)d(P=0.000),C组未发生aGVHD,A、B组aGVHD发生率为100%.A组和B组aGVHD评分分别为(9.1±0.7)和(5.1±1.0)分(P=0.000).正常受鼠胸腺细胞内IFNγ、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2.3±2.5)、(1.7±1.1)和(1.8±1.2)pg/ml.A、B、C三组IFNγ水平分别为(10.5±2.1)、(6.7±2.1)和(5.2±3.3)ng/ml;TNFα水平分别为(7.0±2.6)、(4.3±0.8)和(3.0±1.8)pg/ml;IL-1β水平分别为(24.9±9.0)、(17.4±3.9)和(10.8±3.1)pg/ml.A、B组IFNγ、TNFα和IL-1β水平比正常受鼠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C组IFNγ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5,0.013).A组IFNγ、TNFα和IL-1β水平比B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2、0.002、0.004);A组IFNγ、TNFα和IL-1β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值均为0.000).Linear Regression分析提示,IFNγ和TNFα水平越高,aGVHD评分越高(r2=0.359,P=0.05;r2=0.228,P=0.019).正常受鼠1000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jTREC拷贝数为(39.4±44.7).A、B和C组小鼠分别为(12.3±13.0)、(58.0±71.8)和(19.6±14.6),与正常受鼠组sjTRE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β参与了aGVHD对胸腺的损伤过程;LHRH药物去势能减轻aGVHD对胸腺的损伤,并通过保护胸腺减轻aGVHD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胸腺细胞内IFNγ、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Boneformativeprocessesinducedbyintermittenttreatmentoflow-doseparathyroidhormones(PTH)possessnovelandhopefullytherapeuticeffectsonosteoporosis[1-2].Theimportantsignaltrans-ductionsandmechanismsmediatedbygapjunctional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GJIC)viagapjunctions(GJ)composedofConnex-in43(Cx43)betweenadjacentosteoblastsisconceivedtoplaycru-cialrolesintheseprocesses[3-4].Whereas,theessentialcontributionsofGJICtolow-dosePTHassociatedboneformationa…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异基因NK细胞在白血病小鼠单倍体相舍骨髓移植中的作用。建立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CB6F1^H-2b/d小鼠动物模型,5天后将其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CB6F1^2b/d受鼠为移植组,9Gy(^60Co)照射后以C57BL/6^h-2b为供鼠,进行骨髓移植。对照组分为5组:对照1组为未治疗组;对照2组为单纯照射组;对照3组为阿糖胞苷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50mg/kg×6d;对照4组为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照射后4小时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对照5组为GVHD对照组:小鼠照射后4小时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分为2组:实验A组,照射后输注C57BL/6^H-2b小鼠NK细胞1×10^6/只,4小时后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实验B组:照射后同实验1组,4小时后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血象、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对照1、2、3、5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0.10±0.88)天、(9.80±0.92)天、(22.70±3.23)天、(20.10±1.73)天,对照4组生存期为(30.10±15.95)天,其中2只小鼠超过30天;实验A、B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39.10±18.11)天、(49.30±17.24)天,实验1组4只小鼠生存期超过30天,实验2组7只生存期超过30天,其中实验1组与对照1、2、3、5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2组同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白血病死亡的小鼠,可见肝脾明显肿大,结构破坏,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长期存活的小鼠出现Y染色体(嵌合率80%-90%)。结论:在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CB6F1^H-2b小鼠模型的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中供者NK细胞具有杀灭白血病细胞并降低GVHD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