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超声判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69例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23例颅内动脉狭窄,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高血压病病程及高脂血症相关。结论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半数以上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年龄、高血压病病程和高脂血症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50~85岁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TCD检查。分别记录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斑块大小以及动脉狭窄程度;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内动脉虹吸段(SCA)、颈内动脉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1段(MCA-M1)、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狭窄程度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不同回声斑块检出率;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阴性侧比较,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为40%~50%、>50%~70%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两侧狭窄血管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狭窄程度达>70%~90%和>90%时,CT/MRI阳性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与阴性侧之间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虹吸段或颈内动脉末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CT/MRI阳性侧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发生率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血管两侧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基本相同,根据斑块回声和溃疡形成与否不能确定动脉-动脉栓塞的"责任斑块";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提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以及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末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0%者,与同侧脑卒中的发生明显相关,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无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分别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颈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狭窄程度≥50%或完全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 194例患者中42例(21.65%)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受累者30例(15.46%);123例(63.40%)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高龄(t=-3.054,P=0.003)、长糖尿病病程(U=2172.500,P=0.002)、合并高血压(x2=9.986,P=0.002)及颈动脉病变(x2=14.086,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均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颅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U=1929.000,1519.000;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2.849,95%CI:1.247~6.508;P=0.013)和颈动脉病变(OR=4.838,95%CI:1.778~13.167;P=0.002)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可能是国人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TCD结果,探讨TCD检查在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TCD检测,对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颅内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血管搏动指数(PI)增高,血流速度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CD检查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作出客观的评价,对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D检测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对照组就频谱图像、脉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等参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CD显示糖尿病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83.85%,对照组为19.1%。糖尿病组动脉Vm和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程度更严重。结论 TCD超声检查可以较明确反映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股神经和隐神经异常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共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组(40例)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41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股神经和隐神经内部回声及连续性,测量并比较神经宽径、厚径和横截面积。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股神经和隐神经横切面扫描呈略高回声,内部呈细小筛网格状,纵切面扫描内部呈条状低回声和平行线样排列的条状略高回声;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内部回声略减低,细小筛网格状结构模糊,纵切面条状低回声结构欠清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内部回声明显减低,细小筛网格状结构显示不清,纵切面条状低回声结构模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股神经宽径(均P=0.000)、厚径(P=0.023,0.036)和横截面积(均P=0.000)增大;隐神经宽径(P=0.010,0.014)、厚径(均P=0.001)和横截面积(P=0.002,0.004)增大;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股神经和隐神经厚径(P=0.048,0.012)和横截面积(P=0.031,0.034)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增大。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股神经和隐神经主干内部回声及各径线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狭窄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aslid等于1982年首次报告了应用多普勒超声扫描记录颅内动脉血液速度的新技术,并推出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仪,其具有无创、检查费用低、易重复,可以在危重患床边检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球病合并脑梗死(DC1)患者颈动脉、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对58例DC1患者(DC1组)及36例非糖尿病不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并作血糖、血脂和Fg含量测定。结果 DC1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9.3%)、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1MT)和CCA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斑块发生部化以CCA分叉处及颈内动脉(ICA)入口和起始处最多(86.0%);以软斑为主(62.5%)。脑梗死部位与出现斑块的颈动脉存在同侧相关性(P〈0.01)。DC1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F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DC1患者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Fg水平异常,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血糖等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年来,随着国内神经科医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认识的不断深入,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ly,TCD)检查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02—2012-02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8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非糖尿病者132例为健康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108例,非糖尿病者132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组发现粥样斑块93例(86.11%),健康组发现粥样斑块21例(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是一种高效、无创、快速检查方法,观察颈动脉硬化、斑块情况可达到观察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TCD)筛选,MCA狭窄者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行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的频率配对后分析MCA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MCA狭窄组与对照组在高血压(76.8%与53.4%)、抗高血压治疗(51.5%与26.6%)、收缩压[147与138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1与84mmHg)、血糖(8.1与8.7mmol/L)、白蛋白尿(41.1%与30.1%)、尿的白蛋白肌酐比(ACR)(5.9与3.5mg/mmol)、低密度脂蛋白(LDL)(3.8与3.6mmol/L)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意义。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高血压、LDL-胆固醇是M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高血压、LDL-胆固醇高是MCA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的颅外颈动脉超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颈部超声检查与颈部CTA对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斑块的敏感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住院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结果:61例患者中,超声发现斑块110处,CTA发现斑块124处,两者对于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55%,但CTA对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敏感性高于超声波检查,对钙化斑更敏感。超声检查血管狭窄的程度高于颈部CTA的结果,超声未能显示椎动脉异常。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部CTA检查优于超声检查,特别适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为单侧ICAO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患者145例,其中症状组109例,无症状组36例.记录TCD评估颅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的波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例正常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分T2DM伴颈动脉硬化(CAC)组96例,T2DM无颈动脉硬化(NCAC)组40例和正常对照(NC)组14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3组72 h血糖变化,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波动系数(BGFC);出院后并随访12个月,观察脑梗死的复发率,A组脑梗死复发22例,B组脑梗死复发5例,C组新发1例,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同时检查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HbA1c及颈内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样A组与B组HbA1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颈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内膜增加均明显增加(P<0.001)。2组DMMG、BGFC、MA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BGFC、MAGE与IMT的相关性强(r=0.251,P<0.01)。A、B、C组随访12个月,A组脑梗死复发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故血糖波动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4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惠者颈动脉超声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4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4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NDM)和42例非脑梗死糖尿病(DMN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DMCI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与CINDM组和DMNCI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5,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内膜增厚及颈动脉狭窄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为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脑梗死提供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成两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TNF-α、IL- 1β和IL-6.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正常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FBG、PPG、HbAlc、Hs-CRP、TNF-α和IL- 1β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表达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Hs-CRP、TNF-α和HbAlc对2型糖尿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均有独立作用.结论 免疫炎性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