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初、中、后三期及正常对照组的肢体、肝血流图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肢体血流图显示患肢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初期循环血量减少,流速减慢,周围阻力增高,血液充盈困难,中期有所改善,后期继续得到改善,但未恢复正常;肝血流图显示患者肝脏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初期循环血量减少,流速减慢,肝内阻力增大,血液充盈困难,回流受阻,中期有所改善,后期继续得到改善,但未恢复正常。认为骨折后患肢、肝血流图的异常变化,能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血瘀证——瘀阻局部、恶血归肝的病理改变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们检测了1316例肝血流图,其中包括急性肝炎280例、慢性肝炎377例、肝硬变70例、肝细胞癌141例、448例健康人作对照。肝炎的肝血流图显示血流动力学异常,肝硬变的肝血流图显示出更异常,肝细胞癌的肝血流图最异常。我们考虑(1)如果改善肝炎、或肝硬变的肝内血流动力学功能,可能会减少恶化机会。(2)如果注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可能会早期发现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肝血流图是描记肝血流博动的肝无损伤性检查方法之一。血液是一种导电好的良导体,随着心脏喷血过程的变化,肝脏血流博动也在不断变化。把肝脏血流博动的图形记录下来,用来反映肝脏血流博动的情况,间接反映肝脏的弹性与硬度。因为各种肝脏病都要引起肝血流的改变,所以也可反映肝脏质地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115名氯乙烯作业工人和70名正常人的肝血流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血流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接毒组中临床诊断为肝大或慢性氯乙烯中毒性肝病者肝血流图异常率又明显高于临床检查正常者(P<0.05)。在各种异常波型中以低平波最常见,其次是高舒张波和高房缩波。在各诊断指标中以降中峡指数、肝内阻力指数、舒张指数和收缩波时间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正> 血流图是根据区域性血流在心动周期中的供血量及其导电率具有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来探测某一部位搏动性血液供应多少和血管壁弹性状态的方法。我们曾利用这一方法,观察了肝脏血液动力学情况,对正常人、肝硬化及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肝血流图的检查及分析;并对肝血流图形成的原理初步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发现肝血流图是反映肝脏血液循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肝阻抗血流图及二维彩色环寻找能客观灵敏地反映脂肪肝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综合指标及参数。方法 在临床化验和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的基础上,应用阻抗法测定脂肪肝103例及对照组各年龄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分级用均数配对t检验。结果 随着脂肪现变程度的加重,肝血流灌注皮幅(Hs)、肝血流灌注速率(C dz/dtmax)、肝血流灌注指数[C/(B-C)]、快速射血间期(B-C)、I环和总环均逐渐降低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切除手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肝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分为: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和全干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2例和40例。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3天和术后7天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的ALT和AST检测值明显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半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比率显著低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治疗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相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临床上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肝阻抗血流图及二维彩色环寻找能客观灵敏地反映脂肪肝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综合指标及参数。方法在临床化验和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的基础上,应用阻抗法测定脂肪肝103例及对照组各年龄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分析用均数配对t检验。结果随着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加重,肝血流灌注波幅(Hs)、肝血流灌注速率(Cdz/dtmax)、肝血流灌注指数[C/(B-C)]、快速射血间期(B-C)、I环和总环均逐渐降低与缩小,而门静脉、肝静脉回流阻力(Hd/Hs)、肝血流灌注阻力[(Q-B)/(B-Y)]则逐渐增大,与相应健康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Hs、Hd/Hs、Cdz/dtmax、C/(B-C)、B-C、(Q-B)/(B-Y)、I环和总环,可以客观敏感地综合反映脂肪肝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董勤 《医学综述》2012,18(23):3980-3983
目前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肝切除术,肝切除术中各种肝血流阻断技术一直是肝胆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肝血流阻断方法种类较多,常用的和研究最多的是半肝血流阻断法和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法,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肝血流图(肝电阻图)系用电阻图仪通过高频电流测两个电极间的肝电阻抗变化,并联接在心电图机上进行描记出来的。当肝脏血管床血流量增多时,肝组织的电阻抗减少,导电率增加;反之,肝脏血流量减少时,电阻抗就增高,导电率便减少。这说明肝脏血流改变必然会引起电阻抗的变化。而不同电阻的改变又反应出肝脏的病理变化,为临床判断不同的肝脏疾患提供了参考指标。为了求得与异常改变的图形比较,我们对52例正常肝血流图作了分析,兹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肝血流图又称为肝阻抗血流图,是无损伤性物理检测项目。研究表明,肝血流图可反映着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至今尚少报道有关老年人肝血流图的特点。探讨“临床健康老年人“肝内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可能会对老年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某些参考数据。对象和方法检测对象来自我院作健康体格检查,经内科体检和实验室生化检查,未发现既往或现患肝病,亦无明显影响肝脏的疾病的“健康人”。60岁以上共83例,其中男37例,女46例,称为老年组(平均年龄±标准差:66±4岁)。60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99例病毒性肝炎不同分型的肝血流图的型别及波型改变,提示在肝炎急性期,其差异不甚明显;慢性活动型(CAH)及慢性迁延型(CPH)小,肝血流图的型别及波型改变显著不同于正常人及急性期病人。故肝血流图的改变对判断肝炎的型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林鹏  王凯 《中原医刊》2011,(13):45-47
目的比较两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在因肝脏恶性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术中的作用,评价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肝癌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n=22)和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患者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输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肝脏功能衰竭。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组术后并发症数量明显减少、无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且术后第7天的肝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P〈0.05)。结论右半肝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提高因肝脏肿瘤而行右半肝切除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为右半肝切除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 肝血流图又称肝电阻图,近年来已试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检查.由于氯乙烯能引起肝脏损害并可导致肝脏肿瘤,故为了探讨氯乙烯作业工人肝血流图的改变,我们对137例氯乙烯作业者进行了肝血流图描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血流图(Rheohepa Togram RHG)又称肝电阻图,可以反映肝脏传导血流搏动能力,并间接反映肝脏的弹性与硬变,我院从1983年10月对58例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病人进行了肝血流图检查,并以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整理报告于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肝血流图(Rheohepatogram)亦称肝阻抗图。近年来已有报告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的诊断研究。为了解广西正常人肝血流图的波型、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探索肝血流图对各种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我们于1980年9月至1981年5月对各种慢性肝病患者133例和正常成人100名做了肝血流图检查。并进行了动物实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血流图又称肝电阻图,是通过测定肝血流状况以反映肝质地的一种物理方法。我们在1978年4~8月对100名正常人和14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肝电阻检查,并对正常和异常的肝血流图形和数值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基本原理血液是人体内较好的导电体,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血管中呈搏动性流动,使电阻发生周期性变化。如转高频低压电流通过肝脏,当心缩时,肝内血管被动扩张,血液充盈量迅速增加,阻抗减少,电阻图便出现上升曲线;当心舒时,肝内血液充盈量减少,阻抗增加,电阻图出现下降曲线。这些在心动周期中反映肝内电阻变化的曲线称肝血流图。肝内电阻大小的变动与血液充盈量的变动密切相关,心功能状态、血管壁弹性、肝质地及肝血管是否受压迫(如肿物)都会影响肝电阻,并反映在肝血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对67例原发性肝右叶癌行右半肝根治性切除术,行右半肝切除58例,扩大右半肝切除9例,按肝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组)27例,半肝血流阻断(SHVE组)26例,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14例,分析应用不同肝血流控制方法对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8%,病死率4.5%;3组并发症发生率(51.9%、23.1%、57.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SHVE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肝癌患者右半肝切除选择不同肝血流阻断的方法与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密切;合理选择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是有效控制失血、保证右半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糖尿病患者肝血流图有异常的,也有正常的。异常波型发生率为75.26%。并发现在普查病例中异常肝血流图改变者占71%。故认为肝血流图检查可能为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28例肝包虫病的肝血流图(RHG)变化,其中24例有波型异常,占86%。主要的异常波型是锯齿波和线波,二者共占异常波型的57%。报告还指出,凡肝包虫囊肿直径在5cm以上者均可在肝血流图上表现异常,手术治疗后大多数异常波型均能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