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理化、生物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急性再障(AAA)的发病率虽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简称再障 )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 ,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AA ,简称急再 )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险恶 ,据统计其发病例数占同期住院再障患者的 2 3 % [1] 。再障的发病机制目前存在三种学说 ,即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紊乱和造血微环境异常。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再障最常见的病理机制[2 ] ,尤其是重型再障 (SAA ,重再 ,SAA -I型即急再 )更为多见[3] 。国外报道 ,再障患者HLA -DR+CD+8Tc比例数量明显升高 ,其骨髓Tc经…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临床上对非重型再障的治疗效果尚可,但对重型再障的治疗较为棘手,其重型再障之贫血、出血两大症状在现有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粘附分子VLA-4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祖细胞及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再障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慢性再障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VLA-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慢性再障患者VLA-4的mRNA蛋白均呈低表达状态,补髓生血颗粒能提高其表达。结论提示,慢性再障患者存在粘附功能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来改善慢性再障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的粘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与骨髓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以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骨髓衰竭)。先天性或遗传性骨髓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获得不少新进展。本文主要讨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我国再障的年发病率为74/105,高于欧美国家,其中急性再障(AAA)的发病率为14/105,慢性再障(CAA)的发病率为60/105。再障的发病机制有造血干/祖细胞减少或缺陷、造血微环境缺陷和免疫异常。目前再障的临床治疗,国外主要用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ATG)或/和环胞菌素A(CsA)及骨髓移植,雄激素已极少应用,仅作为“补救”或“替代”治疗措施;国内主要是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和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简称"再障")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紊乱密切相关,其中T淋巴细胞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有关,T细胞亚群和活化T细胞的变化,造成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衡,可产生大量的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同时激活细胞凋亡系统,从而引起骨髓造血衰竭。大多数再障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孙凤  郝学增 《光明中医》2010,25(11):2156-215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种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急、慢性再障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南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及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泊 《中医杂志》2000,41(7):397-398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笔者研究治疗本病已40年,兹谈谈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体会。1 再障的认识与治疗体会再障的中医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脏腑造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脏与肾脏功能衰减,渐至元气亏损,精血虚少,气血生化不足而致。其中命门火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急性再障),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由于骨髓造血组织被广泛破坏,造血功能极度衰竭,多数病人均在短期内死于感染败血症或内脏出血。国内林氏(中华血液学杂志2(5):275,1981)报道40例急性再障病人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放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虽无再障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属于"急劳"、"热劳"、"血证"、"虚劳"、"血虚"、"血证"之范畴.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必然伴有骨髓造血细胞及基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活髓片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常规超薄切片技术进行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摄片分析,观察活髓片治疗再障小鼠前后骨髓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究活髓片治疗再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由于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的病变,或由于免疫作用异常。分型上,国内为急性再障(亦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慢性再障(病程中若病情恶化与急性相同,称重型再障-Ⅱ,SAA—Ⅱ)。对于重型再障(SAA),  相似文献   

14.
吴顺杰  李达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81-148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必然伴有骨髓造血细胞及基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活髓片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用常规超薄切片技术进行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摄片分析,观察活髓片治疗再障小鼠前后骨髓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究活髓片治疗再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CSS)是造血干细胞受到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疾病.临床以贫血、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症状.在1998年~2005年间,笔者对CSS患者给予雄性激素康力龙配合中药再障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倾向于该病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三方面因素有关。祖国医学根据患者所呈现的证候,一般将本病划入“血虚”、“虚劳”、“血证”范畴。急性再障则进一步划分归“急劳”、“热劳”。近年来,中药复方在再障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关其机理的研究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本文就有关研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慢性再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笔者以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肾阴虚型慢性再障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血液系统疑难重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数量下降或功能异常及造血微环境异常致红骨髓容量下降,被黄骨髓取代,从而引起红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可引起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甚至死亡。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分为急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振翘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8):46-48,F003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由多种病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与造血多能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报道甚多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再障的疗效 ,寻找证型的客观依据 ,探讨各种治法及有效方药的作用机理 ,我们从再障病因病机、证型及治疗诸方面对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进展作一概述 ,述评如下。  一、病因病机研究   1 .脾肾亏损[1,2 ] :再障与脾肾亏损有关 ,无论外来温热邪毒乘虚侵入还是由劳倦内…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研究。现分别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