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剖宫产术患者318例,其中168例行新式剖宫产术,150例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新式剖宫产术较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等指标都有明显缩短和减少。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的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70例选用新中产术的产妇与70例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析式剖宫产术较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术从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缩短及减少。结论本术式有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两种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 将同期的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8例作为实验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素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50-1650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优缺点,寻找更优越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83例新式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与5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全部时间平均缩短22.9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37ml(P<0.05);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减少2.9min(P<0.01);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早11.9h(P<0.01),术后进食时间平均早10.8h(P<0.01)、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轻、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明宪美  张继云 《华夏医学》2004,17(4):512-51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部横切口、撕拉法分离皮下组织、膀胱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皮肤,不拆线,并与同期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较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间平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提前,住院天数缩短。结论:新式剖宫产效果良好,而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改良切口的优点。方法将126例新式剖宫产术后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处或原瘢痕上1cm处切开。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上2-3cm处切开。结果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困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具有以下优点:①胎儿娩出困难的发生率减低;②减少术中子宫切口撕裂及术中出血量;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康雪梅  吴裔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174-2175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采用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308例为观察组,与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30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伤口愈合率。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自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减少(P<0.05),排气时间早(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排气快、术后病率低、伤口愈合好,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菊华 《当代医学》2009,15(21):50-50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应用于二次剖产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产妇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另外36例产妇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粘连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蔡志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55-1556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6例有剖宫产术指征的孕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新式改良剖宫产术(n=1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n=130例)。结果:研究组总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术对产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5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6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出血量少、Apgar评分情况好,再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损伤小,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2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前次剖宫产史,按传统术式下腹纵切口及新式下腹横切口分为2组,并对2种术式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腹壁、盆腹腔粘连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种术式的再次剖宫产相比较,新式下腹横切口剖宫产具有排气早,切口美观,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但进腹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风险相对增加。结论:保证母婴安全前提下尽量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可能再次剖宫产的患者,笔者认为选择传统术式下腹纵切口优于新式下腹横切口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腹壁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 随机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80 例( 观察组) ,行新式剖宫产术,并与同期行传统腹壁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80 例(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5 d 拆线,对照组7 d 拆线。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方法的优点。方法分别对220例新式剖宫产与180例传统经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的、总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伤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明显优于传统剖宫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的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下腹部手术史的孕妇386例。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206例,对照组18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及传统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总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进水,进食及排气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分别行新式剖宫产术及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前者较后者手术时间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人次及次数均少(P<0.01),排气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报告改良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06例,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撕拉式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钝性撕开腹膜,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连续缝合筋膜,全层间断缝合皮肤、皮下脂肪3针。术后7天B超监测腹壁及子宫切口。并与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80例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开始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术后病率低、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氏剖宫产术式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式、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各200例对照,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三组比较周氏剖宫产术式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及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周氏剖宫产术式术时短、损伤小、出血少、产妇疼痛轻、恢复快且切口美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横切口剖宫产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优越性。方法:100例改良式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类似病人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腹纵切口术作为对照。结果:比较两组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式腹横切口剖宫术操作简单、易学,切口美观,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较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有一定的优越性,更适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种剖宫产术式的优缺点,寻找更安全优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865例剖宫产产妇,分别采用新式、腹膜外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其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相比,在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血出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三组显著无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腹膜外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