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症与感觉统合失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ADHD)的关系.[方法]对太原市城区1667名学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和ADHD方面的心理卫生调查.[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DHD发生率(7.67%)明显高于无感觉统合失调儿童(0.67%);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ADHD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4.58%);学习成绩越差的ADHD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越严重.[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ADHD密切相关,这为儿童ADHD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亲职压力差异,探讨ADHD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之间的关系,为ADHD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数据. [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92例ADHD患儿与12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ADHD儿童CBCL及PSI-SF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ADHD组儿童的行为问题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亲职困扰分量表分、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分、困难儿童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并且与其行为问题呈正相关(P<0.01). [结论] ADHD儿童比正常儿童行为问题多,ADH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ADHD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亲职压力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7年在儿童保健所专科门诊中即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同时又符合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共计1 287例,对其影响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次、智力水平及ADHD的亚型,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ADHD共患前庭功能失调的儿童与性别及ADHD的亚型有关(P<0.001);ADHD共患触觉功能失调的儿童与出生的胎次、体重(P<0.001)及ADHD的亚型有关(P<0.01);ADHD共患本体功能失调的儿童与出生体重(P<0.01)及智力水平有关(P<0.05);ADHD共患学习功能失调的儿童与性别(P<0.05)及智力水平有关(P<0.001)。结论:性别、多胎、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智力低于中下水平以及ADHD中的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是ADHD共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天菊  杨尧  王西蓉  王勤  陈雪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17-1518
目的 探讨西昌地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为临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在西昌地区进行ADHD流行病学调查所检出的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各随机抽取50例,采用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检测智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DHD组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儿童VIQ明显低于PIQ(P<0.05). 结论 ADHD儿童存在智力发育落后及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言语能力落后于操作能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智商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特点和差异,为临床上ADHD的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门诊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21名ADHD儿童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检查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CRT),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智商水平ADHD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特点和差异.[结果]ADHD男童在多动、违纪、攻击性方面行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童,而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方面行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童(P值均<0.05).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其中在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违纪方面,9~11岁年龄组与6~8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智商优秀组、中间组、边缘组三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71.8%,83.6%,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边缘组和优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DHD儿童行为因子得分存在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行为问题有增加的趋势;智商边缘者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正常智商水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探讨正常智商水平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方法招募2012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儿童保健门诊的初发ADHD儿童及健康儿童。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6~16岁初发ADHD儿童及健康儿童,两组儿童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匹配,最终纳入47对儿童。使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评量表-中国修订版》(WISCCR)对两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HD组儿童的儿童智商(IQ)、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的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ADHD儿童在算术、拼图两项分测验的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ADHD组VIQ与PIQ分离者较健康对照组多(P0.05)。结论正常智商水平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较健康对照儿童仍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96例患儿与110例同龄正常儿童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DHD儿童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焦虑体验、抑郁体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情感温暖得分与ADHD儿童生活质量正相关,攻击行为、注意问题和父亲干涉与ADHD儿童生活质量负相关。结论 ADHD儿童生活质量较差,其行为问题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越多,生活质量就越差。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自编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二组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及部分维度分低于非留守儿童(P<O.05),不同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有个人爱好的留守儿童之间生活质量存在差异(P<O.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一些因素可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 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154例6~14岁ADHD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并与102名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ADHD儿童FIQ在70~129,其中智力超常0例(0.0%),高常6例(3.90%),平常112例(72.73%),边缘36例(23.37%);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及Kaufman三个因子得分均较正常儿童低(P<0.01);在各分测验上ADHD儿童除“知识”外余10个测验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FIQ和PIQ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ADHD儿童|VIQ-PIQ|差值>15者比例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Kaufman3个因子得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但不存在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以及智力结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e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共病(comorbi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CAT)患儿的生活质量. [方法] 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对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71名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CAT组在生活环境方面得分高于ADHD组(P<0.05),其他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组儿童在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总体满意度方面得分低于TD组(P<0.05).CAT组儿童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总体满意度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CAT患儿主观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主要与存在ADHD有关,治疗应采取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6例ADHD儿童(ADHD组)与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比。 【结果】 ADHD组儿童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及总体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生活环境、同伴交往、焦虑体验及躯体情感等维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ADHD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低下,建议对患儿及家长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特征。 【方法】 应用程灶火等设计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手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79例ADHD儿童及71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生活质量评分中,ADHD组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认知成分、焦虑体验、情感成分总体满意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2)家庭环境评分中,ADHD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或<0.01),矛盾性、独立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 【结论】 ADHD儿童生活质量低下,家庭环境不良,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的个性和生活质量特征。 【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伴有ADHD的TD(comorbi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CAT)组60例,不伴ADHD的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EPQ中CAT组和TD组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N组,CAT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CAT组掩饰性得分明显低于TD组和N组(P<0.01)。ISLQ中CAT组和TD组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明显低于N组,CAT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其中CAT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抑郁体验得分均低于TD组(P<0.05),TD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得分均低于N组(P<0.05)。 【结论】 CAT和TD患儿个性及生活质量都明显比正常儿童差,而CAT患儿比TD患儿存在更为明显的个性缺陷和生活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和自我意识特征,以便更好地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ADHD 儿童的父母在理解及温暖的情感养育儿童方面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ADHD儿童父亲更多拒绝和否定患儿,母亲则更多严厉惩罚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偏爱、过度保护、干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满足及总分低于对照组,焦虑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多个因子相关。 【结论】 ADHD儿童的父母不能理解患儿,不能以温暖的情感养育患儿,更多的采用拒绝和否定,严厉惩罚儿童,同时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自我评价低。患儿的自我意识低下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e Fourth Vision,WISC-IV)测试中的智力结构特征。 【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Vision IV,DSM-IV)诊断标准确诊的ADHD儿童55名,按性别匹配以系统抽样的方法收集正常儿童55名作为对照组。使用WISC-IV测量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智力分布和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 【结果】 ADHD儿童的总智商及四个合成指数的得分均较正常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测验上ADHD儿童的积木、背数、图画概念、字母排序、矩阵推理和符号检索等分测验的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SC-IV应用于ADHD儿童的临床诊疗工作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贵州省苗族小学3~6年级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贵州省苗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在贵州省苗族聚居县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6年级苗族小学生510名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苗族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苗族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总体满意度均分为(44.59±12.64)分,为不太满意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一般满意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儿童认知成分分数为(49.84±12.06),高于情感成分分数(42.28±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满意度以抑郁体验分数最低,家庭生活分数最高,分数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抑郁体验、躯体情感、焦虑体验、学校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自我认识、家庭生活。男童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儿童情感评分、总体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家庭儿童(P<0.05);父母是文盲的儿童认知成分评分、总体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低于父母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儿童的评分(P<0.05);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情感成分和总体满意度低于成绩好的儿童(P<0.05);父母不关心的儿童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均低于父母关心的儿童(P<0.05)。不同年级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父母对儿童的关心、儿童健康状况及儿童学习成绩对主观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苗族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均较低,以情感成分满意度最低。男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低于女童。儿童学习成绩越好,父母越关心儿童学习、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越好,则主观生活满意度越高。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所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成员关系并不明显影响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视感知发育特点,为探索其成因、完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ICD-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选取来自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理门诊的4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性别年龄配对的正常儿作为对照。分别采用Frostig视觉感知发育量表和韦氏智力量表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及相关性。 【结果】 1)病例组总视感知,以及缩减运动的视感知和视运动整合两成分因子所得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男生空间位置、视觉关闭和手眼协调分测试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女生空间位置、视觉关闭、图形稳定性、手眼协调、临摹、空间关系分测试低于对照组(P<0.05 )。病例组男生手眼协调分测试明显低于女生(P<0.05)。3)病例组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均低于对照组GVP、MRP及VMI与FIQ、PIQ、VIQ均有相关(r=0.4~0.7,P<0.001)。 【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存在着视感知发育的落后或缺陷,男女生的视感知能力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注意障碍儿童的治疗中,必须同时努力促进儿童的视觉感知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语音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特征。 【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方块图敲击试验(tapping test)以及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39名混合型ADHD儿童(男29例,女10例)和35名正常儿童(男26例,女9例)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 混合型ADHD儿童在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和概念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和坚持性错误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总正确率和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方块图敲击测试中的顺向答题数、顺向得分、逆向答题数以及逆向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C-WISC的算术及数字广度分测试中的得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混合型ADHD儿童存在执行功能缺陷,其语音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均受到罹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混合型(ADHD-CT)及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T)的男童执行功能特征。 【方法】 采用抑制(反应/不反应任务、停止信号任务、Stroop色-字任务)及工作记忆功能任务(顺背数字、倒背数字、Corsi木块回忆、n-Back)对76名ADHD-CT、15名ADHD-IT及15名对照组男童进行测试。 【结果】 1) ADHD组儿童在反应/不反应任务、Stroop色-字任务、倒背数字、Corsi木块回忆任务上的表现明显差于对照组儿童,控制年龄、年级、总智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ADHD-CT与ADHD-IT组儿童在各测试任务上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DHD儿童存在执行功能损伤。ADHD-CT与ADHD-IT亚型执行功能损伤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P300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不同亚型认知功能缺陷的诊断意义。 【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对门诊ADHD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组:20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组:20例)和混合型(ADHD-C组:20例),对3组患儿及和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应用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亚型ADHD患儿的靶刺激在前额区(Fz)、中央区(C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及顶区(Pz)各脑区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11,6.312,7.418,7.665,7.010);2)各脑区P300波幅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37,4.698,2.902,3.282,5.275,P值均<0.05);3)ADHD各亚型之间在以上测验中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DHD各临床亚型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没有明显差异,但潜伏期均较正常儿童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