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的研究显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IL-8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TGF)包括两类多肽类生长因子,TGF-α与TGF-β[1].TGF-β属于多功能蛋白质,能够影响人体内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并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TGF-β包括三个亚型:TGF-β1,TGF-β2和TGF-β3.TGF-β3主要存在于人体内.有研究表明,TGF-β3对人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进展及凋亡起着一定的作用[2].本文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急慢性非癌性肝病为对照 ,观察了原发性肝癌 (PHC)血清铁蛋白 (SF)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两院门诊和住院肝病患者共6 5 4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 95例 ,急性肝炎恢复期 4 5例 ,慢性肝炎轻度 132例 ,慢性肝炎重度 10 2例 ,重型肝炎 4  相似文献   

4.
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的研究显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是一个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免疫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CH)患者发病时和经甘草酸二铵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的不同时期进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的代表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及IL-10的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以了解CH患者在不同病程中机体细胞免疫的状况、测定指标的临床意义及甘草酸二铵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多认为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自从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这一新概念以来,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状况受到关注。本文检测了6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并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织TGFβRⅡ、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及癌旁组织显著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Smad7/Smad4比值显著升高。提示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使TGFβ1介导的抗增殖信号不能正常下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原发性肝癌 (PLC)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测定肝癌、肝硬化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继发性肝癌 (SHC)、消化道其它肿瘤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浆TGF β1水平 ,并分析在PLC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 PLC组血浆TGF β1水平 ( 2 2 1± 1 19μg/L)均显著高于 (P <0 0 5 )正常对照组 ( 0 67± 0 11μg/L)、肝硬化 ( 0 95± 0 2 3 μg/L)、慢性肝炎 ( 0 98± 0 2 0 μg/L)、急性肝炎 ( 0 72± 0 3 7μg/L)、SHC( 0 89± 0 19μg/L)和消化道其它肿瘤 ( 0 82±0 0 9μg/L)。如以血浆TGF β1水平 1 2 μg/L为界 ,其诊断PLC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 5 %和 94 0 %。并且与血清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性 ,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LC诊断阳性率。结论 资料提示TGF β1过度表达与肝癌形成有关 ,血浆TGF β1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65例PHC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32例和33例.单纯TACE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行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组(研究组)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相似文献   

9.
贾哲  张珂  黄容海  赫嵘  鲁岩  蒋力 《肝脏》2021,(6):632-637
目的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同健康人群比较,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对临床评估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笔者收集了罹患肝硬化肝癌患者27名,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技术同健康人群比较外周血及肝、脾组织内细胞免疫功能;并同时对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及肝脾内免疫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健康人群比较,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  相似文献   

10.
肝癌患者肝局部细胞免疫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在HC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频率、抑制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例原发性HCC患者的PBMC、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10例CHB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以三色与四色流式分析法分析PBMC以及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的频率及表型,并同时分析其与HBV持续感染、肿瘤TNM分期和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用BrdU掺入法评价CD4^+CD25^+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C患者、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频率明显上升(P<0.01),且HCC患者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的频率也明显上调(P<0.01);随着肿瘤的进展H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呈上升趋势(P<0.05); HCC患者CD4^+CD25^+Treg可非特异性地抑制自身活化的CD4^+CD25^- T淋巴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且抑制能力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患者外周血中及肿瘤组织中CD4^+CD25^+Treg的频率升高,增多的CD4^+CD25^+Treg可能参与抑制抗HCC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肝癌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54例,Kaplan 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脉管侵犯、卫星灶形成、病理学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响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或无瘤生存(P<0.05).其中,Child-Pugh分级和脉管侵犯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7和2.73,P<0.05),而脉管侵犯独立影响无瘤生存(相对危险度为3.19,P<0.05).结论生物学行为和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肝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肝癌细胞转入超抗原分子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的编码基因,使其表达这种毒素分子,以增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达到增强肝癌细胞诱导免疫排斥反应的目的.方法构建SEA编码基因的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后,行滴度测定.以高滴度克隆培养上清转导肝癌细胞株HHCC,筛选获得阳性表达株.然后利用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进行杀伤实验.结果成功的构建了SEA的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pLXSN-SEA,转导肝癌细胞后,获得表达SEA分子的阳性克隆HHCC-SEA.培养上清中SEA含量在pg的水平.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杀伤实验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对转导后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可达45.6%.高于对HHCC 20.7%的杀伤率,T细胞对转导后肝癌细胞杀伤反应的Km值为5.18×104,而HHCC组的Km值为2.92 × 105,与前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细胞在转入SEA分子的编码基因后,表达出微量的SEA蛋白,却具有较强的免疫激活能力.即表达SEA的肝癌细胞在很低的浓度下,激活的T细胞即可对其达到最大杀伤反应速度,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远远高于HHC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自发性破裂(SR)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1日间,我院收治HCC-SR 44例,其中19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同期收治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非SR的HCC(non-HCC-SR) 137例,对两组患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和生存影响因素等作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时间,作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行HCC-SR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 (1)术后1、2、3、5年累积复发率:HCC-SR组分别为78.9% (15/19)、89.5% (17/19)、94.7% (18/19)和94.7% (18/19);non-HCC-SR组分别为43.1% (59/137)、54.0% (74/137)、59.1% (81/137)和66.4% (91/137),P值分别为0.006、0.003、0.002和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1、2、3、5年无瘤生存率:HCC-SR组分别为10.5% (2/19)、5.3%(1/19)、5.3%(1/19)和5.3%(1/19);non-HCC-SR组分别为40.1% (55/137)、21.2% (29/137)、12.4% (17/137)和4.4% (6/137),两组比较,仅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HCC-SR组分别为42.1% (8/19)、10.5%(2/19)、5.3%(1/19)和5.3%(1/19);non-HCC-SR组分别为59.1% (81/137)、32.8% (45/137)、19.0% (26/137)和6.6%(9/1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程度、甲胎蛋白值、治疗方式和HCC-SR分型是HCC-SR的生存影响因素.结论 HCC-SR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non-HCC-SR,但总体预后类似于non-HCC-SR.肝硬化程度,甲胎蛋白值,治疗方式和HCC-SR分型是HCC-SR的生存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α治疗肝细胞癌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是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有抑制增殖、抗病毒、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的作用。IFN家族包括α、β、γ三大类,目前在肝病和肿瘤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是IFN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预测因素. 方法 对2005-2008年在我院治疗的190例乙型肝炎相关进展期HCC患者采用临床队列方法,分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组(147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期(O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评价年龄、性别、门静脉癌栓位置、HBeAg状态、肿瘤组织分化程度、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进展期肝癌预测系统(ALCPS)评分及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对冷冻消融疗效预测的影响.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分析;多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冷冻消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7.5 (4.2~ 14.6)个月和3.2 (1.2 ~ 8.6)个月,中位TTP分别为3.5 (2.5 ~ 4.5)个月和1.5 (1.0 ~ 3.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细胞高分化、Child-pugh A级及MELD评分、ALCPS评分和ECOG PS评分好的进展期HCC患者中位OS和TTP明显长于肿瘤细胞低分化、Child-pugh B级及各系统评分差的患者(P值均< 0.05).对进展期HCC患者的OS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因素为ECOG PS(P<0.05,95%可信区间为1.074 ~ 2.143)和ALCPS(P<0.05,95%可信区间为1.005 ~ 2.121).结论 冷冻消融治疗进展期HCC能够延长患者中位OS和TTP; ECOG PS和ALCPS评分系统是进展期HCC患者OS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 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 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刺激活化,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 C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 F N)γ和白细胞介索-12(IL-12)的含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 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 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结果 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瘤苗可上调DC表面CD1 a、CD4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表达水平,其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的IFN γ、IL-12的浓度明显高于未致敏的D C组(t值分别为2.30、2.14,P<0.05),肝癌细胞裂解物组(t值分别为14.01、15.40,P<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14.85、16.87,P<0.01)。同时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瘤苗可明显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81.72%±9.49%)显著高于对HepG2的杀伤率(49.37%±11.21%)和人鼻咽癌肿瘤细胞的杀伤率(17.14%±5.65%),P<0.01。 结论 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化疗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有效手段。但由于80%以上的HCC手术时往往伴有严重的肝功能不全、肝内播撒和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率低,且手术后复发率高,故综合治疗(包括占重要地位的系统性化疗)一直是被公认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AIM: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risk facto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after surgery.METHODS: We used significance testing (χ2 and Student’s t-test) of single and multiple factors, and Wilcoxon Cox tropic examination; a retrospective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56 cas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hepatectomy.RESULTS: Of the 156 cases, 68.4%, 57.3%, 46.7%, 31.5%, and 28.6% had one, two, three, four, and five postoperative tumor-free year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recurrence rate was 53.2% (83/156). In the 83 recurrent cases, 65 were intrahepatic subclinical, with a resection rate of 78.3% (65/83). The relevant factors involved in recurrence were: male gender, tumor number and size, capsule infiltration, and portal vein involvement. These factors were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 < 0.05). In the recurrent liver carcinomas, 63.1% of tumor nodes (41/65) were at the ipsilateral segment of the primary tumor nodes.CONCLUSION: Male gender, tumor number and size, capsule infiltration, and portal vein involvement are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Recurrence is mainly unicentral. The right front liver lobe is the segment with a high rate of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多基因表达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HBV感染是导致HCC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涉及到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单基因研究很难代表HCC基因变化的全貌,借助于DNA芯片这一高通量基因表达谱分析手段,有可能揭示HCC多基因表达异常的变化状况,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我们应用含有18993个已知基因的Affymetrix U133plus 2.0芯片研究HCC患者及正常人肝组织基因表达情况,初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及其在HCC中的可能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