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糖尿病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剧增,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亦逐渐上升,并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用西药严格控制血糖,并配合外用中药,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龙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63-1064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作用。方法:对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NO、ET-1水平。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T-1水平,而使NO水平升高。结论:葛根索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患者常有多年吸烟史,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危害.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项新技术,可有效改善肢体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疗标准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肢体闭塞诊疗标准研讨会上制定。 这次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崔公让教授主持的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10余名周围血管病知名专家对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了认真研讨。专家们通过深入探讨该病的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特点,认为糖尿病肢体动脉血管病以“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这一命名更为确切。新制定的诊疗标准中加入了诸如PPG检查、多普勒动脉测压、踝/膝比值、动脉造影等现代检测方法,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跛行距指数这一…  相似文献   

5.
姚登峰  郭金昊 《光明中医》2014,(6):1166-1167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近年来高发的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极易导致下肢坏疽等并发症,而且发病迅速。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浅析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因病机,概述中医内治、外治法及中成药制剂的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翻地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30例糖尿病并发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患者,结果:翻地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100%有效,总有效率73.4%.(P〈0.05).结论:翻地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通塞活络片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00例,并与用丹参片治疗者作对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1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一种常见的肢体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2000-01-2007-05,我们应用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对4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组),并与注射用前列地尔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能够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肢体动脉血液循环,有效减轻糖尿病肢体动脉的狭窄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56条肢体)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股动脉支架植入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照组20例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未截肢,治愈率为47%,再狭窄率为3%;对照组截肢率为10%,治愈率为14%,再狭窄率为19%。2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改善下肢缺血引起的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和截肢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肢体缺血性坏疽的疮面处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学军  张晓丽  赵学义  李晓亮 《光明中医》2008,23(10):1434-1436
肢体缺血性坏疽是由于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后肢体缺血所致的坏疽,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糖尿病等所引起的坏疽,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其疮面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患者病程的长短、病情的预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患肢的保全与否等重要问题。二十年来,我们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脉管炎科治疗中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根据该院2018年6—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6例,将66例患者的病史、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66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干预,比如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全面的护理方法。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重新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恢复状况良好。结论经实践,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并发症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炎症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腘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坏疽、单侧肢体缺血性神经病变。我科2012~2014年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7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以下肢大中动脉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肢体缺血综合征,以患肢末端发冷、麻木及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有坏死感染。2004年8月-2006年7月,本院应用血栓通、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等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官腔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Fontaine分期为Ⅱ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早期有效干预可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的进展,是防止致残的关键。笔者采用中药"麻黄附子细心辛汤加味"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1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肢体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属中医“脱疽”范围。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疾病,并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本病最重要的在于早期诊断与治疗。笔者自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用中药治疗1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2.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虫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血黏度.促进微小血管网形成而增加远端血流量,从而改善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而致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初期因肢体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导致肢体末端缺血而产生发冷、麻木、沉重、无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因病情继续进展,缺血进一步加重,导致肢体产生静息性疼痛、溃疡、坏疽等。因此,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科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Ⅰ期)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早期的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照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均有大幅度下降。治疗组显效16例(53.3%),有效11例(36.7%),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3例(43.3%),总有效率83.3%。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早期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比西药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独特优势,从内治(分期辨证、单方加减)、静脉滴注、外治(熏洗、外敷、其他)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概况。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生活质量的关键,应充分解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特点,结合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发病早期及有发病倾向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延缓或消除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和发展,防止肢体发生坏疽。中医药治疗方式多样,充分体现多方位、多靶点治疗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