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01-110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运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50例运用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加强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对保障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对照组行内科治疗,加强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对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5例,均于发病后24 h内行头颅碎吸微创治疗,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术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 NDF)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个月NDF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颅碎吸微创血肿清除术时配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神经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病历号单双号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病历号为单号的50例患者)和观察组(病历号为双号的50例患者)。对照组临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临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经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创术穿刺时间的选择对危重脑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在抢救危重脑出血应用中,不同穿刺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脑出血患者63例(出血量>50ml, GCS评分≤9),分为超早期穿刺组(30例,出血时间≤7h)与对照组(33例,出血时间>7h),两组均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单针或多针穿刺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超早期穿刺组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可以降低危重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组和微创组.对照组:65例,给予传统内科治疗;微创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再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现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54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将入院编号为单号的31例患者设为预防组,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将入院编号为双号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致残率及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碎吸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73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超早期(24h内)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并比较2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龚志准  冯守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90-1791
目的:观察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应用带多个金属圆孔小布条定位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5例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采用自创带多个金属圆孔小布条定位法,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CT片定位法.结果:治疗组穿中靶点者31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死亡9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轻型¨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重型5例,对照组8例,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采用带多个金属圆孔小布条定位法能提高穿中靶点命中率,有利于血肿清除,降低死亡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达到了92.34%;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率为83.5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且创伤较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按围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掌握护理知识、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更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经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的健康知识,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均进行临床中风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微创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能有效的减轻脑损伤,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46-3047
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清除颅内的血肿。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在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增强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且手术方法安全简单,费用低,对患者的损伤较轻,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碎吸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穿刺碎吸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和对照组(微创穿刺碎吸术),每组30例。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肿量大小、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能及时清除血肿,可有效下调血清CR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组患者143例,以2005年1月1日为界,分为对照组65例与实验组7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采用CT引导下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达到引流清除血肿的目的 .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针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行预防性护理.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预防性护理措施较常规护理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脑室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脑室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脑室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理想,对机体带来创伤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标准、出血量均>30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使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