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及颅骨钻孔置管术,不行颅内加压脑死亡术;脑死亡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颅骨钻孔置管及颅内加压脑死亡术,呼吸机维持脑死亡状态。各组均在术后2,4,6,8 h记录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脏结构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热休克蛋白70的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脑死亡组较假手术组血压与心率尚未发现显著变化(P > 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肺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6 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肺脏损伤逐渐加重(P < 0.05),但8 h出现一定程度好转。热休克蛋白70 mRNA与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 < 0.05),始于2 h,于8 h最高。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70可能介入脑死亡状态诱导的肺脏损伤,发挥自身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猪脑死亡模型,观察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方法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脑死亡组(B组),每组6头。C组维持麻醉24h,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监测2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结果B组6头猪均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经Foley气囊导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后,B组动物血压、心率缓慢下降后骤然升高,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加深,平均峰值动脉压和平均峰值心率与颅内加压前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死亡后6、12和24h,B组猪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猪脑死亡模型,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为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猪肝脏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典型植物状态的临床与脑电图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的皮层死亡报道较少 ,植物状态 (植物人 )的报道则较多见 ,但对植物状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报告 1例典型植物状态病例 ,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理以及与脑死亡、皮层死亡、闭锁综合征的关系略加讨论 ,抛砖引玉 ,供同行参考。1 病例报告患者丁某某 ,女 ,34岁 ,汉族 ,已婚。因婚后 8年不孕与家人发生口角后自缢 ,约 5min被家人发现送医院 (中途耗时约 8min) ,于 1991年 4月 15日凌晨 3时 18分就诊。患者被抬进急诊室时呈昏迷状态 ,无自主呼吸 ,即作人工呼吸、上氧 ,可拉明、洛贝林、氟美松静脉通道给予 ,自主呼吸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 (PKC)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IL-1β、IL-6及TNF-α水平,24 h开胸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KC-α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KC-α mRNA表达。结果: (1)心肌组织学变化:脑死亡后24 h可见心肌结构改变,光镜下见心内膜下片状出血,心肌溶解,断裂;电镜下见线粒体水肿,肌纤维模糊融合,嵴部分消失,膜部分融合。(2)血清cTnT变化:脑死亡组血清cTnT自脑死亡后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IL-1β、IL-6、TNF-α水平自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心肌细胞中PKC-α 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脑死亡组PKC-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死亡导致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损伤,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脑死亡时心脏PKC-α 表达水平升高。PKC-α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几年来有文献报道脑死亡供体器官损伤以及移植之后移植物质量下降,与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建立兔脑死亡模型,观察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利用脑死亡供体进行肾脏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兔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5):仅作持续麻醉维持,不予处理;对照组(n=5):麻醉后进行开关腹手术并钻孔开颅;实验组(n=20):麻醉后建立脑死亡模型。在确定脑死亡后,分别观察2,4,6 ,8 h后肾脏各指标变化。 结果与结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不断增加,白细胞介素1β,6,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也不断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原位末端凋亡法结果显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肾脏损伤程度有所增加、肾脏组织中PKCα mRNA、蛋白质的表达趋势亦如此。说明脑死亡状态可以导致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改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该现象可能与PKCα的激活、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死亡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器官移植供体的功能,大鼠、猪、狗、家兔、小鼠等是脑死亡动物模型常选用的模式动物.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脑死亡建模方法,是通过急剧或缓慢颅内加压法建模,制备突发性脑死亡模型和渐进性脑死亡模型.模式动物脑死亡的判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有脑死亡动物模型仍存在不足,不能全面模拟临床脑死亡,建模成功的判断与临床上脑死亡的诊断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脑电分析的脑死亡判定方法,对于早期发现非脑死亡患者和避免脑死亡误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脑死亡判定的一个指标,近似熵被引入到对疑似脑死患者脑电信号的分析中.本研究首先将现有的静态近似熵分析法扩展到动态近似熵分析法,并用来识别昏迷患者与脑死亡者,观察患者病状变化的过程.由于在采集脑电信号的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所以在动态近似熵分析之前,引入小波分析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去噪的前处理.通过对实测患者数据的分析和验证,使疑似患者的不同状态和病状变化过程得以观察和识别.结果表明:昏迷患者与脑死者的脑电信号存在特征差异,昏迷患者的动态近似熵小于脑死者的动态近似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符合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15例在首次脑电图检查时则表现为脑电静息;2例分别在12h、48h后也呈脑电静息状态。结论:脑电图检查不但为临床抢救复苏提供理论根据,也为临床脑死亡的判定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及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概念是1972年由Jennett和Plum提出的.1996年中华医学会意识障碍专业组将PVS定义为:植物状态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功能完全丧失,但能睁眼睛,有睡眠觉醒周期,以及丘脑和脑干的功能基本保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实现对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脑电信号的分类识别。通过对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施加唤名刺激,采集被唤名时患者的脑电信号;然后对脑电数据进行去噪预处理、样本熵和多尺度熵的特征提取;最后将提取的数据特征送入多核学习支持向量机(SVM)中进行训练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alpha波脑电特征表现显著,平均分类精度为88.24%,实现了定量化的严重意识障碍状态判定,为意识障碍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脑死亡供者维护对于改善脑死亡供者器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素E1被广泛使用于临床肝移植领域,但有关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者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渐进性脑死亡模型,观察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脑死亡组及前列腺素E1组建立渐进性脑死亡大鼠模型,前列腺素E1组于脑死亡诱导后,经尾静脉微输液泵通道以0.05μg/(kg·min)速度持续性泵入前列腺素E1注射液。各组在脑死亡诱导后的2,4h分别采血及获取肝脏标本。自动生化仪检测肝酶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质量浓度,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肝血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脑死亡诱导2h后,大鼠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诱导脑死亡4h后,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0.05)。脑死亡诱导2h后,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升高提示肝脏微循环障碍;诱导脑死亡4h后,脑死亡组大鼠的透明质酸质量浓度进一步升高,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0.05)。脑死亡后透射电镜显示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Kupffer细胞活化,前列腺素E1可减轻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并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提示前列腺素E1能改善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微循环,抑制肝脏Kufpper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巴马小型猪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死亡作为移植物延迟性功能恢复和慢性失功的潜在影响因素,对移植器官的损伤有待于深入研究。这就要求建立稳定的脑死亡实验模型,并制定客观性强、简便易行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本实验拟利用巴马小型猪的脑死亡模型,初步探讨动物实验脑死亡的判定标准。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和分组: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巴马小型猪31头,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26),建立脑死亡模型并维持24h;对照组(C组,n=5),持续麻醉维持24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1.2脑死亡模型的建立和维持:经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巴马小型猪脑死亡模型[1],多道生理记录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对脑死亡以及进行脑死亡立法可行性的认识情况。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30000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进行脑死亡认识及立法的可行性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000名接受调查的志愿者中,接受脑死亡概念者24567名(81.89%),不能接受脑死亡概念者5433名(18.11%);调查对象随年龄增长,接受脑死亡概念的比例下降;将接受脑死亡概念的24567名志愿者按年龄分组,不同年龄段志愿者对脑死亡立法的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脑死亡概念的比例也越高;将接受脑死亡概念的24567名志愿者按文化程度分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脑死亡立法观点的比率也越高。结论 提升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对脑死亡概念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对于推进脑死亡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死亡是一种不可逆性脑的广泛性损害。有关脑死亡判断标准不但要依靠临床标志,还需依靠实验室的标志,并密切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医务人员必须在确立脑死亡之前,抓紧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复苏手段;同时,亦必须在脑死亡之判断之后,避免徒劳无效的治疗措施,或者按照脏器移植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意识水平对音乐感知的差异性,探索不同意识水平与音乐感知之间的关系.被试共43名,其中7名正常意识被试、17名微意识状态(MCS)被试和19名植物状态(VS)被试.获取3种不同意识水平被试在聆听传统民乐《茉莉花》时的脑电,利用基于层次交替最小二乘法(HALS)非负张量分解,对被试在听音乐时产生的脑电提取张量成分,...  相似文献   

17.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 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 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 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 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 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调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是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植物状态患者在调控中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脑电活动和脑功能网络,评估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调控,探索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脑调控的潜在机理。共纳入24名意识障碍患者参加rTMS的真假调控实验。在调控前后记录分析64导联脑电信号的相对功率谱能量,相位锁值以及功能网络特征用研究,以评估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rTMS可以显著调控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Gamma活动:谱能量和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这种增强主要发生在前额-中央区以及前额-顶叶部位。基于图论的功能网络分析表明,rTMS可显著降低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功能网络平均路径(1.32±0.31 vs 1.08±0.22),提高网络集聚系数(0.95±0.15 vs 1.12±0.21)和小世界特性(0.76±0.24 vs 1.06±0.32)。研究结果表明,rTMS并不能明显调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电Gamma活动。由于Gamma活动在人类意识和认知活动中至关重要,该研究能为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应用提供潜在的评估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35例,按照美同神经病学会(AAN)指南分成两组,脑死亡组和非脑死亡组。脑死亡组共有病人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6~85岁;非脑死亡组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7~84岁。使用床旁EEG机描记病人的脑电活动。2名专业医师进行脑电信号分析。结果:脑死亡组22例病人中,17例为脑电静息,占77%,临床均预后不佳;5例有脑电活动,占23%,其中4例在随访中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死亡。非脑死亡组中无一例出现脑电静息,该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EEG是判定脑死亡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和脑地形图(BEAM)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进行AEEG监测和BEAM分析。结果: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6例;AEEG脑电图由Ⅰ级向Ⅴ级演变;BEAM各脑波功率值与时降低。结论:临床脑死亡与AEEG表现趋同步,AEEG和BEAM对脑死亡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