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静脉血异型淋巴细胞(AL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热期ALC较高,以后逐渐下降,重型患者ALC高于轻、中型,可以认为ALC就是EHF病毒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所表现出的异常特征。本文还就ALC在EHF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例典型的EHF患者恢复后10~14个月的外周血,作了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检测。并以该EHF患者病期的SCE频率作了比较分析。还以10例健康者作对照。其结果表明:EHF患者SCE频率(10.4±0.17)较健康者(6.07±0.15)明显增高(P<0.01)。说明EHF病毒对患者外周淋巴细胞DNA有损伤效应。当患者脱离了EHF病毒作用、恢复出院后10~14个月(平均一年),经追踪观察,其SCE频率(6.25±0.10)表现明显降低(P<0.01)。EHF患者恢复后SCE(6.25±0.10)与健康者(6.07±0.1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SCE频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近来已证实,系由于EHF病毒所致。某些病毒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细胞或在试管内以某些病毒作用于培养的细胞都出现染色体畸变或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至于EHF病毒对染色体是否具有同样的作用,国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及临床防治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确定病毒在患者血液中持续时间及与血细胞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病毒培养技术,结合体外淋巴细胞病毒复制及电镜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是否侵入T淋巴细胞中增殖,作者应用T淋巴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技术,用3株EHF病毒(Li株、76/118株、Seoul株)进行体外病毒攻击实验。方法:①甲基纤维素培养:抽取健康人静脉血,以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及AET致  相似文献   

6.
从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到8株EHF病毒,在E 6细胞中传代适应过程中,发现有5株EHF病毒分别在第4~10代出现规律的细胞病变(CPE),对其中两个CPE株(HFN-04和-19)进行了一系列特异性鉴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1)病毒的CPE发展与病毒增殖动态完全一致;(2)CPE株的主要生物学和理化性状均符合EHF病毒;(3)用CPE株病毒感染细胞抗原片检测EHF患者双份血清,其恢复期血清抗体均呈4倍以上增高反应;(4)病毒的CPE可被患者血清及EHF、KHF免疫血清所中和,不能被正常兔血清和Reo病毒1—3型多价血清所中和;(5)CPE株病毒感染的E_6细胞几乎能完全吸收EHF患者血清及EHF、KHF抗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6)CPE株病毒感染鼠脑悬液与EHF病毒A9株McAb25-1致敏血球呈阳性血凝反应。据此,首次证实了EHF病毒至少有部分毒株能引起E_6细胞规律性CPE。EHF病毒CPE株的发现为EHF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马抗鼠IgG为第二抗体ABC免疫酶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30例48人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HF患者外周血中各种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少尿期最显著,恢复期各种比值变化趋于正常。提示EHF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现象,与病情呈正相关,说明T细胞亚群的变化在EHF发病机理方面起一定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已知抗 EHF 病毒核蛋白的 McAb A_(35)偶联于 Sepharose 4B 免疫吸咐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 EHF 病毒 A_9株抗原,再用高压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所获纯化样品用不同特性的单克隆抗体、EHF 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通过 ELISA 间接法鉴定为 EHF 病毒特异性的;经 SDS-PAGE 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6ku;并经 EHF 病毒 S、M 片段的 cDNA(PS86,PM 56)斑点杂交试验证实其中不含有核酸.且其比活性高于亲和层析纯化样品十几倍.HPLC 纯化 NP 仍具有血凝活性,并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将其免疫小鼠后,血清中可检出血凝抑制抗体,但无中和抗体.提示 EHF 病毒 A_9株的核蛋白上可能具有血凝活性结合位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0.
1978年由Lee等首次分离朝鲜出血热(KHF)病毒成功以后,我国各地流行性出血热(EHF)也相继从患者或宿主动物中分离到EHF病毒,为EHF防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省为EHF重流行区,宿主动物中已证实有EHF病毒存在,从EHF患者分离病原虽也有消息报告,但未见具体材料。我们于1983年冬从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非疫区黑线姬鼠为实验动物,自疫区黑线姬鼠肺组织分离出三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并使之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E6纯化系)及人肺癌细胞(A549) 中进行传代,均于第2~3代开始查见对EHF恢复期患者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至第5代基本稳定适应。实验结果表明,E6细胞及 A549细胞对 EHF病毒的传代适应均比较敏感。E6适应株的病毒滴度均在10~5(TCID_(50)/ml)以上。用感染E6细胞及A549细胞病毒抗原检查EHF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病原学研究近年来已获得了突破,病毒已分离成功。为了确定EHF和朝鲜出血热(KHF)病毒间的关系以及我国不同地区EHF的病原学关系,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了湖北省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我区首次在灵川县报告有流行性出血热(简称 EHF)病例,并证实黑线姬鼠、褐家鼠携带 EHF 病原,由中国医科院流行病研究所协助,分离出病毒。以后相继发生。几年来,对全区 EHF 疑似患者和健康人群。用特异的血清学方法,进行了 EHF 抗体检测,初步了解我区 EHF 患者的抗体水平及正常人群隐性感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异形淋巴细胞(简称异淋)的本质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方法、电镜技术结合常规血细胞学检查,研究了51例EHF住院病人。 每例抽取5ml静脉血,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玻璃粘附法区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滴片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兔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三步法染色,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江西省宜丰县野外捕捉的罗赛鼠和社鼠中分离出两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鼠肺标本冰冻切片,用 EHF 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反应阳性;接种 Vero—E6细胞,经 IFA、ELISA 及电镜检查,证实为 EHF 病毒;用十种 EHF 单克隆抗体对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分离出的两株病毒其抗原性与家鼠型 EHF 代表株 R_(22)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用A-549和VeroE6细胞从啮齿类动物和病人血清中分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相继获得成功。但上述分离到的毒株均已通过传代细胞不同代次的传代,不宜作为EHF疫苗的筛选毒株。1983年EHF流行季节,我们在流行区采集了急性期(发病2~5天以內)病人血清用大白鼠乳鼠原代肺细胞(RL)同样分离到EHF病毒。典型EHF病人急性期血液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清,发现EHF R_(22)毒株免疫兔血清和家鼠型EHF病人血清中有一特异的等电点(pI4.9蛋白),而30例野鼠型EHF病人血清,EHF陈株病毒免疫兔血清以及50份正常人血清皆没有此种蛋白,但部分肝炎病人和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亦有p14.9蛋白,表明p14.9蛋白不是家鼠型EHF病人特有,若仅对EHF血清而言,pI4.9蛋白可能是抗家鼠型EHF病毒成份。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与革螨的关系问题,我们用鉴定的EHF病毒,以小白鼠乳鼠为实验动物,作革螨传播EHF病毒试验获得成功。专性血食革螨的传播试验:取柏氏禽剌螨(Drnithonyssus bacoti)300余只,于饲养  相似文献   

19.
用A-549细胞首次从湖南疫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中分离出两株病毒(湖南株79和湖南株103),其中湖南株79经鉴定为EHF病毒,类似野鼠型,但其抗原性不同于我国已分出的病毒株,有其抗原特异性,可能是一株新的EHF 病毒株。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首次从褐家鼠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Vero E-6纯系细胞,接种EHF病毒相关抗原阳性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肺13份,从中分离得5株可在Vcro E-6细胞中连续传代的病原因子,分离阳性率为38.5%。通过以其中一株分离物G9感染的第五代Vero E-6细胞制作抗原片,检测EHF患者恢复期血清12份中有11份(91.7%)免疫荧光阳性,而12份非EHF病人血清全部阴性;20倒EHF惠者双相血清抗体滴度均呈4倍以上增长;与呼肠弧Ⅰ、Ⅱ、Ⅲ型病毒抗血清免疫荧光阴性;G9病毒与国内已知EHF病毒16、63、S3、R1株抗血清有高滴度交叉,并且,可被16、R1株抗血清完全中和其感染性,证明G9等分离物是EHF病毒。另外,G9病毒对5-IUDR不敏感,不耐热(56℃1小时),不耐酸(pH3.0),对脂溶荆乙醚敏感,这些理化特性也与EHF病毒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