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治疗的1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根据哮喘最新治疗指南,根据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并对哮喘治疗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多种药物,例如特布他林、头孢唑肟、二羟丙茶碱以及茶碱缓释片等,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对患者的用药实施全程监控,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合理性,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1例59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发作性气喘18年,加重4d入院。入院诊断为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炎,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效果欠佳。痰培养和病理结果提示烟曲霉菌,根据相关指南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检查,建议使用莫西沙星和孟鲁司特钠,并调整多索茶碱的用量,重点监测莫西沙星、糖皮质激素及茶碱类药物的不艮反应,对患者进行系统地用药教育。治疗15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1个月后回访,患者症状无再发,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7.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剧,常因接触变应原、各种刺激物、呼吸道病毒感染或治疗不当所致,其中肺部感染为其主要的诱因。哮喘急性发作时其程度轻重不一,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1]。临床药师参与本例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并对其进行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总结药学治疗经验,以更好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病原菌的检测分析和临床用药监护过程,评价了其药物治疗的合理性。结果: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感染,长期的规范化治疗,患者病情的自我监测和管理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临床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药学监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指导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开展药学监护用药指导,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76.67%(P<0.05),治疗期间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33%低于于对照组为2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强化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合理用药,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从入院、住院和出院三个方面探讨临床药师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药学服务的路径,介绍进行药学服务的方法。通过实施药学服务,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临床药师对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立足点及切入点,使临床用药更趋有效、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嗜铬细胞瘤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药学查房、药学监护及患者教育,积极参与患者个体化方案制定,规范医师用药问题,密切关注疗效与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较为完善的药学服务。结果:在医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协作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是促进临床用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例33岁男性患者,因寒战高热1月余,右侧下肢疼痛1周入院。1月前外院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再次发热入院,3次血培养和赘生物培养均为阴性。参考外院药敏结果,提出治疗方案为万古霉素+萘夫西林+利福平抗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后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赘生物摘除术。术后根据患者低热和肾功能异常情况调整抗感染方案,应用利奈唑胺3 d后患者出现发热和白细胞下降,经分析判断为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用万古霉素+头孢唑啉,不良反应消失。患者后续恢复情况良好,术后抗感染疗程6周已足够,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教育,随访未发现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药物治疗的过程,逐渐建立临床及药学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方法以1例胃癌患者药物化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介绍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进行全面分析的思维方法。结果通过对患者全程的药学监护实施,提高了临床药师的药物治疗思维能力。结论临床药师能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一例2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入院,经营养心肌、抗病毒、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逐渐缓解,但心电图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遂给予激素冲击治疗2周,之后患者症状好转,但传导阻滞持续存在.临床药师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并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建议停用丹参注射液、果糖二磷酸等药物,改用黄芪注射液.考虑到利巴韦林的致畸作用确切,建议育龄男女慎用利巴韦林,并加强患者避孕教育.密切监测美托洛尔不良反应,在出现传导阻滞时,建议及时停用美托洛尔并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期间密切关注失眠、水钠潴留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6h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后急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考虑到辛伐他汀可能与氯吡格雷存在代谢酶竞争,从而导致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不充分,临床药师建议将辛伐他汀调整为经CYP2C9代谢的氟伐他汀,或极少经CYP2C19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同时,对患者服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症状,以及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分析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充分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据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督促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