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益气逐瘀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瑜修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94-2196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加用益气逐瘀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治疗,35天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变化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45%。血液流变学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无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逐瘀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康桂  肖波  朱康妹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6-1687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汤.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化痰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疗程4周。疗程结束评定中医症候、心电图及心绞痛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制剂及他汀类药物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临床事件发生率、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心室EF值变化情况,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左心室EF值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口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薛婧 《国医论坛》2013,28(2):26-2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四项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SOD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降浊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降浊汤,疗程14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液中MMP-1、MMP-2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的症状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MP-1、MMP-2改善显著(P<0.05)。结论:益气降浊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15例予健脾益气方口服,对照组11例子扩血管剂口服;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脾活血方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宣痹益气通阳方辅助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痹益气通阳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宣痹益气通阳方辅助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症状缓解效果,降低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延缓病情进展,下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提供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方法收集116例阳虚体质的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胸闷、胸痛、心悸、畏寒怕冷4个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胸闷、胸痛、心悸、畏寒怕冷4个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70.7%)(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通针法可改善阳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可作为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从脾论治"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由国内6家中医院招募的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和"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健脾和血祛痰方或者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方。比较3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4%,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心绞痛有效率为74.7%,高于对照组的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Ⅱ级患者和既往高血脂病史患者两个试验组的心绞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试验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躯体受限维度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积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试验组中医证候计分表总分、主证积分、次证积分与试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肢体沉重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益气健脾和血祛痰组对脘痞症状改善显著高于益气健脾祛痰化瘀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脾论治"法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在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补肺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肺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补肺益气中药,对照组予消心痛、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补肺益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补肾祛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增加中医补肾祛瘀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评价益气疏血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疏血饮,治疗时间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减停率、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减停率、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益气疏血饮联合基础疗法能有效减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倍他乐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洪军  向睿 《中医药研究》2013,(11):1324-1325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9%,心电图改善率87.9%,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目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平板试验各指标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运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健脾汤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采取芪参益气滴丸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实验参考不同治疗方案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每组33例,参照组患者开展单稍酸异山梨醋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开展芪参益气滴丸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97%、不良反应发生率6.06%、ST段升高发生率3.03%、T波倒置发生率0.00%对比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8.78%、不良反应发生率24.24%、ST段升高发生率24.24%、T波倒置发生率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芪参益气滴丸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应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丹参粉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丹参粉针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粉针+灯盏花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hs-CR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丹参粉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标,降低hs-CRP水平,缓解心绞痛,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汤加味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例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化瘀汤。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76.67%、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70.00%均高于对照组的36.67%、33.33%(均P0.01)。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情况和发作频率均有好转,硝酸甘油用量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