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住院的IgA肾病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探讨IgA肾病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98例符合IgA肾病诊断标准的患儿中,23例未见肾小管间质损害,56例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轻度损害,19例存在重度损害。与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患儿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患儿的病情加重,表现为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和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增高(P<0.05)。病理可见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程度亦加重,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发生率逐渐增多,以及评价肾小球总体损害的积分逐渐增高(P<0.05)。结论 IgA肾病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病变程度相平行,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患儿的病情亦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病变直接相关,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影响儿童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损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77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IgAN伴有小管间质66例(85.7%),其中轻度36例(46.3%),中度17例(22.2%),重度13例(17.2%)。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是IgAN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重度肾小管损害表现为血压、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升高。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病理分级加重。结论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压、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血尿酸水平等临床指标及肾小球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平行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能反映IgAN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44例肾小球肾炎患儿,对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9例。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患儿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也加重,球性硬化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球性硬化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儿童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检测在肾病早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8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NAG的关系。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46.43%,中重度者占32.14%,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1.43%。肾小管间质损害与NAG的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5.141±1.821)U/(mmol.cr);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1.659±1.485)U/(mmol.cr);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尿NAG酶(1.447±1.816)U/(mmol.cr)。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两组比较,其尿NAG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常合并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改变与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小荣  沈颖  伏立兵 《北京医学》2005,27(5):276-278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44例肾小球肾炎患儿,对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9例.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患儿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也加重,球性硬化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球性硬化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儿童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振伟  陶雅非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X):132-132,138
目的:通过对101例IgA肾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IgA肾病的病理特点。方法:经皮肾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获得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以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为主要表现占76.2%,成人IgA肾病重度系膜增生、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球硬化≥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洋葱皮样改变、肾间质纤维化均较青少年重。结论:成人I舡肾病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较青少年严重,提示预后不好,应早期行肾活检。少部分青少年IgA肾病预后不良,建议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5例IgA肾病患者根据Banff分级半定量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变化,并和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系膜的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肾组织WT1表达减少越明显,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及尿β2-MG活性水平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成为治疗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IgA肾病的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了解高尿酸血症对IgA肾病的影响。方法对264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和血尿酸正常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7.9%,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高血压比例、体质指数、血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者(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者( P<0.05),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范围、肾小动脉病变程度等肾脏病理指标显著重于血尿酸正常者( 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尿蛋白水平、GFR、病理病变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血管病变在1 005例IgA肾病中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Wu J  Chen XM  Shi S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289-293
目的 探讨IgA肾病血管病变的意义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987年12月至2002年6月经肾活检诊断的1005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肾功能改变,血脂)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1005例IgA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者占54.6%。其中轻度占34.4%,中度占15.1%。重度占5.1%。重度血管病变组患者较其他各组临床病情加重,表现为血压更高,血肌酐及尿蛋白定量等;病理改变也更重,表现为病理分级加重,系膜增殖,全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变积分增加,间质血管壁C3沉积的比例增多。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全球硬化≥50%,间质炎细胞浸润面积≥50%,病理分级Ⅲ级以上(Lee分级)对血管病变的发生影响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IgA肾病中血管病变与血压,甘油三酯,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相平行。能够反映病变的程度,可以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一个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收集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资料50例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病理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肾病以血尿并发蛋白尿最多见,占90%,伴发高血压占46%,伴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各占30%,病理分级与临床类型未发现有相关性,与免疫病理类型无密切关系.但病理分级高,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不良。重度蛋白尿组的血肌酐显著高于轻、中度蛋白尿组。高血压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可能促进IgA肾病的肾功能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蛋白尿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尿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为IgAN患者33例。以尿蛋白2.0g/d为界分为显著性蛋白尿组13例(39.40%),及非显著性蛋白尿组20例(60.60%)。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情况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损害4种情况。比较两组病例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变以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与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两组间临床指标比较除尿蛋白定量差异有显著性外。余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IgAN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有显著蛋白尿的IgAN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蛋白尿在成人紫癜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3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少量、中等量蛋白尿患者分别占40.8%和37.9%,大量蛋白尿患者占21.4%.蛋白尿程度越重的患者,血压、血胆固醇水平越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血管损害加重(P<0.01).结论蛋白尿能够间接反映紫癜性肾炎肾脏病变的轻重,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肾脏的各项病理改变加重、肾小球损害与肾小管间质、血管的病变程度平行.  相似文献   

13.
成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成人无症状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关系,了解其早期肾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术,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同时查肝肾功,血脂,尿蛋白定量,肾功效免,自身抗体,乙肝系列等。结果:单纯性血尿30例占55.5%;余为单纯性蛋白尿11例及血尿,蛋白尿13例,肾脏病理改变以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4例)及IgA肾病(IgAN15例)为主,分别占44.4%,27.7%,余为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局灶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IgM肾病,Ⅰ型膜增生性肾炎(MPG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51.8%伴小血管炎(28例)。结合临床可见: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于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早期肾功损害主要见于IgAN,FSGS,28例随访6月至5年,仅2例血Scr轻度升高。结论;成人隐匿性肾炎临床以单纯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类型多样,但以MsPGN及IgAN为主,发作性肉眼血尿多为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约51.8%伴明显小血管炎,约40%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对于发作性肉眼血尿或单纯性血尿,蛋白尿,肾活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小荣  伏利兵  沈颖 《北京医学》2010,32(10):823-82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肾科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的122例HSP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预后判断,正常:无任何症状,尿检正常,肾功能正常;轻度尿检异常:蛋白尿(〈1g/24h)或镜下血尿,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恶化:蛋白尿(〉1g/24h),肉眼血尿,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结果Ⅱ级97例(79.5%),Ⅲ级24例(19.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7.7%和42.1,(P〈0.01)。HSPN小管间质的损害(TIL)情况:肾小管间质无损害者占16.3%,轻度损害者占55.9%,中度损害者占22.1%,重度占5.7%。TIL明显者,病情加重,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加重、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明显下降。肾小管间质与血肌酐之间显著相关(P〈0.01)。肾小管间质损害越重,系膜增殖程度、新月体及球性硬化的积分也越高。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理分型与其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高血压、蛋白尿、新月体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是HSPN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Zhang M  Li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898-903
目的 检测IgA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不同亚类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MAPK各亚类在体内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36例住院IgA肾病患者的肾活检标本 ,分为轻度系膜增生组、局灶增生组和增生硬化组。采用普通病理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各组肾组织中肾小管和间质的病理改变、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纤连蛋白 (FN)在肾小管、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在肾小管和间质表达的变化 ,并应用非磷酸化和磷酸化激酶的特异抗体检测肾组织内MAPK(包括ERK、JNK和p38)的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 随着肾小球病变程度的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PCNA阳性率逐渐增高 ;其中增生硬化组的PCNA阳性率是正常对照组的 2 38倍 (P <0 0 1) ,α SMA表达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增多 ,局灶增生组和增生硬化组的肾小管α SMA表达阳性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5 )。FN在肾间质的表达增加 ,α SMA表达阳性率与FN表达阳性率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正常人肾组织中MAPK各亚类均有基础表达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MAPK各亚类的表达部位与正常人相似 ,肾小管ERK和JNK活化程度随肾小球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 ,以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的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3例IgAN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5%IgAN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其中易倦、性兴趣减退、兴趣丧失、易激惹、忧郁、能力下降、睡眠障碍、不安、生活空虚感、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抑郁临床表现患者中,以受教育程度高、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P〈0.05),抑郁表现与病程及婚姻相关(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结论在IgAN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合并高血压病的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IgAN且临床诊断高血压病的8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gAN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44.7±11.27)岁。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48例,占54.5%。高血压病史(中位数为36个月)长于IgAN病史(中位数为2个月),P<0.01。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症状尿检异常,共66例(占75.0%);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分别占10.2%和11.4%)。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90 mL/min 29例(占33.0%),其中伴低尿渗透压6例(6/9),伴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升高21例(21/29);伴左室壁增厚和(或)左房增大52例(52/87);伴高血压视网膜病变76例(76/80)。肾活检病理显示Haas 1级~3级病变合计占87.5%,重度肾小球硬化占19.3%,中重度肾间质病变占34.1%,肾细小动脉病变占78.4%。结论:合并高血压病的IgAN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表现多数较轻;部分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者多合并肾小管功能异常,部分病例较重的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小球病变程度不平行,普遍存在肾细小动脉病变。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IgAN病例而言,高血压可能是影响肾脏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周杨  张宏  陈育青  吕继成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00-1101,1108,F0002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内皮增生)对IgA肾病(IgAN)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内皮增生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37例没有内皮增生的IgAN患者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结果内皮增生组IgAN较对照组肾穿时高血压多见,尿蛋白水平高;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血压、尿蛋白及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皮增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3例到达随访终点,两组肾脏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内皮增生并非IgAN预后的危险因素(P=0.37)。结论内皮增生虽然与IgAN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的形成相关,但对IgAN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肾小动脉增厚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小动脉增厚的意义.方法对93例IgA肾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肾小动脉增厚的关系.结果93例IgA肾病患者中有小动脉增厚者占59.1%,其中轻度占63.6%,中度占27.3%,重度占9.1%.肾小动脉重度增厚的患者临床病情和病理改变较肾小动脉轻度和中度增厚者严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血肌酐增高、球性硬化(≥50%)、间质炎性细胞浸润≥50%对IgA肾病小动脉增厚的发生影响有显著意义.结论IgA肾病肾小动脉增厚能够反映病变的程度,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