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使用含核因子-κB(NF-κB)结合位点序列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在胞浆内与NF-κB结合,以减少LPS刺激TNF产生的效果。方法:直接将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寡核苷酸导入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减少细胞分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效果作为判断指标,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含量。结果:加入具有NF-κB结合位点序列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可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受LPS刺激后所产生的TNF-α。结论:结果提示,具有NF-κB结合位点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的使用,可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致病过程的中心环节上阻止或减轻LPS诱导的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LPS)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46例中重度AOPP患者血浆LPS和TNF和水平,比较MODS组与非MODS组及正常对照组LPS及TNF的变化.结果 46例患者血浆LPS及TNF水平均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且血浆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MODS组升高的峰值较非MODS组更显著(p<0.05和p<0.01).结论 中重度AOPP的早期即可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内毒素可能是导致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的重要机制,是有机磷中毒机制的重要组成之一.血浆LPS与TNF的高水平可能参与了中重度AOPP后MODS的发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LPS和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和方法 采用细胞间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研究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与内皮细胞表明ICAM-1的基础表达相比,LPS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在第8-24h显著增加,但第36h有较明显的下降;TNF-α也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在第8-24h显著增加,并在36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LPS和TNF-α与内皮细胞ICAM-1表达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LPS和TNF-α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但内皮细胞在表达ICAM-1时对LPS的长期刺激可能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资料表明:妊娠母体免疫功能缺陷时,可以通过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而引起胚胎死亡,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β2 )水平的异常变化均可能与流产有关。该研究旨在评价经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子宫中TNF α和TGF β2 表达的变化与流产之间的关系,GM CSF对母体免疫活性的影响与流产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三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用C3H妊娠小鼠,注射LPS诱导流产,分别于注射后3小时、6小时、2 4小时、4 8小时收集注射组与未注射组小鼠子宫,计算胚胎吸收百分率;于光镜下观察吸收过程;注射LPS同时应…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 endotoxin,ET)又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G-negative)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通过激活相关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及免疫系统.高剂量LPS诱导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致死性的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相反,低剂量LPS可诱导一种保护性的耐受状态,对LPS再次刺激时损伤明显减轻[1].耐受现象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调节机制,以避免机体对内毒素刺激过度反应而造成损伤,是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低剂量的LPS还诱导交叉耐受现象(cross-tolerance)[2],即一种刺激物诱导的耐受对随后不同类型的损伤例如缺血再灌注、创伤及自身免疫性损伤等都可产生保护效应.近年来,LPS交叉耐受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 (Dex)和白细胞介素 (IL)-10对培养的经脂多糖 (LPS)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PBMC)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α、IL-6及对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活化的影响。方法:用LPS刺激分离培养的hPBMC,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IL-10和Dex干预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AP-1、CREB活性。结果:LPS刺激1h后TNF-α含量显著增加,Dex和IL-10干预后TNF-α含量增加被显著抑制;IL-6含量在LPS刺激后12h显著增加,Dex和IL-10显著抑制IL-6的产生;LPS刺激12h后IL-10含量显著增加,Dex对IL-10产生没有明显影响。LPS刺激1h后NF-κB、AP-1、CREB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加,Dex和IL-10显著抑制以上三种核因子的活性,但Dex对AP-1、CREB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IL-10。结论:LPS诱导hPBMC释放多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诱导多种转录因子的活化;Dex、IL-10能抑制上述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转录因子的活化。Dex对AP-1、CREB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IL-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脂多糖(LPS)刺激枯否细胞(K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KC分离与培养技术,动态观察LPS刺激KC分泌TNF-α和ET-1的作用。结果:LPS具有明显活化KC作用,在一定LPS浓度范围内对KC分泌的TNF-α及ET-1有促进作用。结论:LP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KC分泌TNF-α及ET-1,这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脂多糖(LPS)刺激枯否细胞(K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l(ET-1)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KC分离与培养技术,动态观察LPS刺激KC分泌TNF-α和ET-l的作用。结果:LPS具有明显活化KC作用,在一定浓浓度范围内对KC分泌的TNF-α及ET-l有促进作用。结论:LP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KC分泌TNF-α及ET-1,这可能与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肠道炎症(IBD)患者末梢血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并讨论了单核细胞的脂多糖(LPS)结合性。实验共检测癌症患者16例(胃癌7例,大肠癌5例,其他癌4例)、良性疾患病人14例(IBD 8例,胆石症6例)、健康人12例。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末梢血单核细胞在LPS诱导下,TNF释放为50~630U,平均为223U;胃癌是325~1320U;平均90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PbDC对Jurkat细胞未见杀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蓝玉簪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内TNFα-表达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AM,应用ELISA法检测蓝玉簪颗粒对LPS诱导的大鼠AM培养上清中的TNFα-水平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AM内TNFα-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应用ERK拮抗剂(PD98059)观察AM内TNFα-蛋白表达。结果:蓝玉簪颗粒可剂量依赖的降低由于LPS刺激导致的AM培养上清内TNFα-含量升高;蓝玉簪(100 mg/L)颗粒可显著降低由于LPS刺激导致的AM细胞内pERK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 30 mol/L)及蓝玉簪颗粒干预,蓝玉簪颗粒+PD98059干预后,我们发现与LPS刺激组相比,大鼠AM中TNFα-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蓝玉簪颗粒可以抑制LPS诱导AM TNFα-表达,其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蓝玉簪抑制细胞外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超  姚榛祥 《免疫学杂志》2003,19(4):327-327
近来发现甘氨酸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Kupffer细胞产生TNFα[1 ] ,鉴于单核细胞向各组织逸出成熟巨噬细胞 (MΦ)过程中 ,细胞形态、功能等表型出现了异质性[2 ] ,本研究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腹腔MΦ ,观察 2mmol L甘氨酸(Gly)对其经 5 μg mL内毒素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产生TNF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TNFα测定 液相放射免疫法检测LPS刺激后 0、3、6、12、2 4h对照组和甘氨酸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1.2 巨噬细胞 [Ca2 + ]i测定 用荧光指示剂Fura 2 AM检测含钙测定液 (Ca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8(IL 8)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生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LPS诱发大鼠脑水肿发生后 ,制备脑组织匀浆 ,ELISA法测定IL 8含量 ,放免法测定TNF α含量。结果 :LPS注入后TNF α、IL 8相继释放增加 ,与A组、NS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48h后仍维持较高水平 ,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与Evansblue(EB)含量 ,TNF α与脑组织含水量 ,IL 8与脑组织含水量 ,IL 8与EB含量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537、0 42 3、0 473、0 831。P <0 0 5。结论 :TNF α、IL 8与脑组织炎性损伤密切相关 ,介导了脂多糖导致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脂多糖(LPS)诱导激活的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D8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组(LPS)和脂多糖+天麻素组(LPS+G),利用LPS诱导BV2细胞激活并向M1型转化,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We...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内毒素是位于革兰氏阴性杆菌(G-)细胞壁外膜中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主的成分.LBP(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CD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14)系统在识别和调控LPS作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甘氨酸是体内固有的最简单的氨基酸,本教研室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甘氨酸对LPS的致热性有良好的拮抗作用,体外研究发现甘氨酸能破坏内毒素的构型,抑制内毒素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IL-1等细胞因子.本研究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甘氨酸对内毒素体内作用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研制有效的内毒素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LBPmRNA表达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甘氨酸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组织LBPmRNA表达的影响.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mRNA表达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甘氨酸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比较5组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水平,内毒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甘氨酸拮抗组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1),但甘氨酸拮抗组仍高于对照组.比较5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CD14mRNA表达水平,内毒素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甘氨酸拮抗组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1).结论(1)内毒素可诱导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2)甘氨酸可抑制内毒素诱导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3)内毒素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mRNA的表达.(4)甘氨酸可抑制内毒素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D14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三类TACE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以脂多糖 (LPS)刺激的HL 6 0细胞系为天然模型 ,筛选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的抑制剂 ,为人工干预炎症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方法 :分时相刺激HL 6 0细胞后 ,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技术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研究TACE表达和活性的改变。结果 :中药热毒清 (RDQ)能明显降低LPS诱导的TACEmRNA增加 (与对照组比 ,P <0 .0 1) ;针对TACE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 (anti ODN)在翻译水平上抑制TACE表达 ,抑制率达 78.9% ;化学合成的针对TACE催化域的小分子底物模拟肽可抑制LPS诱导的TACE表达增加 ,从而抑制sTNFα分泌增加 ,削弱LPS诱发的炎性病理反应强度。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抑制 (RDQ、anti ODN、底物模拟肽 )在不同层次上调节TACE的表达 ,最终均抑制了sTNFα的分泌 ,为控制炎症提供了明确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不同刺激剂诱导经TPA预处理的人原单核细胞系U_(927)表达TNF-α的条件。结果提示不经TPA预处理的U_(927)细胞在LPS或LPS+TPA等诱生剂诱导下不能产生TNF活性物质;只有经TPA预处理过的U_(927)细胞,才能在LPS或LPS+TPA诱导下产生较高水平的TNF活性物质,且TPA对LPS的诱导作用有协同效应.但TPA单独却不能诱导处理后的U_(927)细胞表达TNF活性物质;经用抗TNF-α多克隆鼠血清中和试验证实上述TNF活性物质为TNF-α。对上述产生TNF-α的时间动力学研究表明,经诱生剂作用6小时后,应用抗TN-α McAb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检出TNF-α阳性细胞,12小时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而培养上清中在诱导12小时后方可检出一定活性的TNF-α,24小时达高峰。此诱导系统的建立为研究某些免疫调节剂对TNF-α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受体配体(GITRL)对Kupffer细胞(KCs)内脂多糖(LPS)诱导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KCs后分为5组:Control组,只加培养基;LPS组,加入LPS(10μg/ml);LPS+Control siRNA组,转染Control siRNA后同LPS组;LPS+GITRLsiRNA组,转染GITRLsiRNA后同LPS组;LPS+Dex组,地塞米松(100μmol/L)处理后同LPS组。处理24小时后,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记和ELISA法检测KCs的GITRL、IDO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结果:和Control组比较,LPS刺激后KCs上GITRL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沉默GITRL基因或者使用地塞米松能减弱其升高(P<0.05)。LPS可以诱导IDO和TNF-α在KCs上的高表达,然而GITRL基因沉默可以抑制其诱导的IDO和TNF-α的表达(P<0.05),同样地塞米松预处理也能够减弱其诱导的IDO和TNF-α的表达(P<0.05)。结论:GITRL介导了KCs内LPS诱导的IDO,地塞米松可通过下调GITRL的表达以降低LPS诱导的IDO。  相似文献   

19.
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 (DC)在γ干扰素 (IFN γ )及细菌脂多糖 (LPS )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分离健康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介素 4 (IL 4 )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诱导为DC。于诱导第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h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以明确LPS或IFN γ对DC的不同刺激作用 ;同时 ,以恶性血液病细胞株Jurkat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 (E∶T )与DC共同培养 18h ,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1)LPS及IFN γ可不同程度地上调DC表面CD86、CD80、CD83及CD1a的表达 ,尤以LPS刺激组明显 ;(2 )DC在未加刺激因子前能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在效靶比为 2 0∶1时 ,LPS或IFN γ可使其杀伤活性进一步提高至 5 0 0 %、 36 9% ,均与未加刺激因子前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P <0 0 2 5 ) ;(3)在效靶比为 2 0∶1时 ,LPS可使DC对Daudi的杀伤率提高至 19 8% (P <0 0 2 5 ) ,而未加刺激因子组及IFN γ刺激组DC对Daudi在任何效靶比均未显示明显的杀伤作用。LPS或IFN γ激活的脐血DC对Jurkat及Daudi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多黏菌素B(PMB)对内毒素 (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PAM)中核因子 κB(NF κB)激活通路的影响 ,并探讨PMB可能的抗炎效应。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PAM ,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及PMB +LPS干预组。各组PAM在刺激后 0、15、30、6 0、12 0和 2 4 0min分别固定 ,提取PAM核蛋白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采用原位杂交 (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 (EMSA)及ELISA法 ,观察PAM中IKK βmRNA及IκB α的表达 ,检测PMB核蛋白提取物中NF κB的活性和上清液中TNF α的含量。结果 :LPS刺激组IKK βmRNA的水平 ,显著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κB α的水平的变化趋势与IKK βmRNA刚好相反。NF κB活性的峰值相对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 (P <0 .0 1)。培养上清中TNF α的含量 ,亦显著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P <0 .0 1)。PMB干预组NF κB的活性与TNF α的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升高 ,但均显著低于LPS刺激组 (P <0 .0 1)。IκB α水平的最低值显著高于LPS刺激组 (P <0 .0 1) ;而IKK βmRNA的峰值则显著低于LPS刺激组 (P <0 .0 1)。结论 :LPS能诱导PAM中的IKK β激活、IκB α降解和NF κB活化 ,并促进TNF α释放。PMB则能抑制LPS诱导的IKK β激活、IκB α降解、NF κB活化和TNF 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