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二侧成人新鲜上肢,经肱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手鱼际部皮肤乳头层微细血管的形态特点,将其分为五型:(1)发卡型;(2)球团型;(3)螺旋型;(4)双袢型;(5)不规则型。对各型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点。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依据其形态学特点可分为胰腺小叶间血管干;胰腺小叶周围血管网;胰腺管周围血管袢及胰岛的血管球4种类型。本文对比了人胚胰腺微循环血管构筑与猴、犬、兔胰腺的血管形态学异同点,阐述了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用材料为小儿新鲜下肢。用10~20?S丁酮溶液灌注腘动脉,制成铸型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小腿前部皮瓣微血管构筑情况。依皮瓣各层血管构筑特点能分为五层血管网即乳头层、乳头下层、真皮深层、浅筋膜层和深筋膜层网。各层血管网均有与本层结构相适应的血管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器官内微血管构筑型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随着微循环学的日益发展,微血管铸型技术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血管铸型.探讨器官内微血管的立体构筑型式.为微循环的形态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本文就血管铸型的制作、扫描电镜成像原理以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韦建勋  梁斌 《广西医学》2004,26(2):236-236
足跟部皮肤缺损 ,常引起跟腱外露 ,处理起来较困难 ,普通植皮不能或所植皮片容易破损 ,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我们自 2 0 0 1年以来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相似文献   

6.
7.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部处在足底的重要负重区,车祸等损伤引起足跟部皮肤缺损,影响站立和行走,必须用皮瓣修复,临床上多有报道,随着近几年皮瓣切取技术发展,我们从2000年2月到2004年4月用足跟邻近部位4种以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有切取方便,不损伤主要血管,损伤少。可选择性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我们进行30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因外伤、疤痕和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为恢复行走以及负重的功 能,创面的修复需符合足跟部的要求,即移植的皮肤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及有一定的耐磨 耐压的能力.我科1991~1998年共收治足跟部皮肤软组织损伤45例,对其创面的特点及修复的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修复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方法:足内侧皮瓣顺行转移。结果:修复成功,功能满意。结论:足底内侧顺行转移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49岁,因右足跟部肿物2个月于2013年8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因"下咽不适"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行病理咬检,病理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河北省四院行"高位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常规化疗6个月,病情恢复满意。2个月前行走时感觉右足跟部胀痛不适,发现局部皮肤增厚,未在意及治疗,2个月来足跟局部皮肤增厚加重,范围增大,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查体:营养中等,锁骨上窝、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并辅用光学显微镜对孢子药材和花类药材进行了孢子和花粉粒结构的显微和超显微研究,为孢子药材和花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应用跟外侧血管神经皮瓣修复两侧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结果。由于它带血管神经束,所以对修复足跟部血管神经性溃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A缺乏大鼠红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检查维生素A缺乏(VAD)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结果发现其红细胞呈现大小不均,并伴有大量棘形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纺锤形红细胞等异常形态出现,提示VAD可以引起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是VAD引起贫血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的头发,并进行了发砷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砷中毒患者头发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了毛小皮排列紊乱、脱落、失去正常结构。发砷值含量为47334μ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321μg/g(P<0001),说明发砷值的增高与电镜的超微结构改变相一致,因此认为用发砷及超微结构来反映砷中毒是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D大鼠耳蜗多余外毛细胞分布、形态,并探讨其发育规律。方法:大鼠4只,3周龄。取出耳蜗后用2.5%戊二醛固定1小时以上,去除骨壳、前庭膜、血管纹,制作扫描电镜标本。S-520型电镜扫描观察毛细胞形态,结果:耳蜗外毛细胞排列成规则的3排。4只大鼠中有2只在耳蜗某些部位可见多达5排以上外毛细胞。多余外毛细胞部分排列紊乱,越近底端越明显。结论:SD大鼠可出现多余外毛细胞。这种多余毛细胞排列不规则。  相似文献   

16.
儿童颞叶皮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儿童大脑皮质颞叶的微血管构筑。大脑皮质微血管有4种分支:皮质浅支、皮质中深支、皮质-髓质支、髓质-皮质支。皮质浅支和中深支均发出侧支,返支及降支,互相交织,吻合成浅、中、深三层皮质血管网。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健康成年家兔(6月龄)20只,行耳蜗铺片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兔耳蜗共2(2/1)回,每一回螺旋器均含有一排内毛细胞及三排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听毛呈“弓形,外毛细胞听毛呈“W”形。“W”形听毛之夹角从底回到顶回渐减小。实验结果表明兔耳蜗毛细胞排列规律,适于进行耳蜗铺片。  相似文献   

18.
鼠正常心肌细胞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游离心肌细胞技术和单个心肌细胞膜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S.D鼠单个心肌细胞膜表面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观察了肌横纹的空间构筑特点;心肌细胞核所对应处的膜凹陷部位的特点;心肌细胞闰盘区的立体构筑形态。在心肌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沟即横沟和纵沟。横沟位于两条膜嵴之间,为横管系统走行及开口部位,两膜沟之间与一个肌节相对应。心肌细胞核所对应的细胞膜表面呈椭圆形凹陷,凹陷部位细胞膜形成颗粒状。S.D鼠心肌细胞核多数为两个(90%以上),单核的只占3%~6%,而3~4个核的占1%左右。  相似文献   

19.
NIH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35天,用吡喹酮300mg/kg 灌胃治疗,分别于用药后0.5、1、2、4、8、16和32小时经鼠门静脉收集成虫制备扫描电镜标本。用药后0.5~2小时虫体皮层已出现显著损伤,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褶嵴肿胀、融合及类蜂窝样改变。4~8小时一些部位有小片状糜烂或溃破。16~32小时出现较广泛的大片区域坏死和剥脱现象。多于用药后0.5~4小时,虫体皮层的凹陷、洞穴或类蜂样损伤处有淋巴细胞、白细胞和红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猩猩、黑猩猩、狒狒和人的牙釉柱横断面作了比较观察。结果:人类的釉柱横断面呈麟状,有一圆形的“体部”和被掩盖的“尾部”。黑猩猩和猩猩的釉柱横断面象人类的一样,也有“体部”和被掩盖的“尾部”,但“体部”为花瓣状。狒狒的釉柱横断面近似圆形,完整无“尾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