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偏瘫患61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术后病情稳定即开始肢体功能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两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8天测定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术后第28天康复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手术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偏瘫患者61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康复组术后病情稳定即开始肢体功能康复;对照组随意自我锻炼。两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8天测定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术后第28天康复组肌力、Barthel指数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偏瘫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及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进行功能锻炼.2组在术后第1天及第56天测定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56d 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偏瘫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辅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前后运用Brunnstrom法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患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therl指数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而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结果 康复组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成人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40例,对照组12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卧床期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早期卧床过渡到坐位的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测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Fugl一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 69例随机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分别于 2, 4周后采用 Barthel指数和简化 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 ,并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的患者, Barthel指数和简化 Fugl- Mey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于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伴偏瘫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上下肢肌力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39,P=0.02),护理4周和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93,P=0.02)。[结论]早期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伴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与其早期活动的关系。方法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有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康复组4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于治疗前后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个月),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周淑华  张敏  黄琴  杨朝辉 《中国康复》2009,24(4):246-247
目的:观察在治疗师协助下早期运动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2~7d在治疗师协助下开始静力夹板或动力牵引夹板使用下的运动训练并配合物理因子疗法;术后3周去除夹板主动运动训练为主和物理因子疗法。对照组术后2~7d自行运动训练加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手功能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1.2±1.4与9.8±1.4,P〈0.01)。结论:专业人员协助下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可显著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致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巧凤  孙素琴 《中国康复》2003,18(1):59-60,6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 2 11例和B组 2 18例 ,A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 ,B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 ,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第 2 8天测定 2组患者上、下肢体肌力 ,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入院第 2 8天 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B组比较 ,A组改善程度更显著 (P值分别小于 0 .0 1、0 .0 1、0 .0 0 5、0 .0 0 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和高压氧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患者因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充分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瘫痪功能和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制关节屈伸装置对脑梗死后上肢及手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关节屈伸装置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常规康复组予以作业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运动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屈伸装置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腕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装置训练,每天2次,每个装置每次30min,2组治疗3周,每周6d。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量表评定患手功能、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屈伸装置组更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自制关节屈伸装置对脑梗死后上肢及手功能有促进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突触素以及颗粒素表达的影响。方法48 只脑梗死Wistar 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康复组各24 只,康复组于术后5 d 开始康复训练,分别在术后15 d、25 d、35 d 进行认知功能及突触素(Syn)和神经颗粒素(Ng)阳性表达观察。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各项运动能力评分、Y-迷宫测定、Syn 和Ng 阳性表达均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通过增加突触素和神经颗粒素表达,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我院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8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出血量均为15~30 ml,观察组于入院6~24 h采用额部入路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于手术后1、7、14、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术后7 d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7.47±6.21及39.28±8.3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8.80,P<0.05),且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14 d(19.14±5.21,31.16±7.99)及30 d(15.33±4.47,25.33±5.55)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70、15.83,P均<0.05),14 d炎性因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0 d 2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亦可于出血早期明显减轻炎性因子的产生及释放,有利于保护健康脑组织及全身其他脏器,明显有利于脑出血的恢复及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潜伏期测定。结果B、C组大鼠的Bederson评分各时间点均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时间延长 ,A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 ,与B、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大鼠的平衡木评分在术后 3d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7d ,除Bederson评分外 ,C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或P <0 .0 5 ) ;B、C组大鼠术后即刻SEP潜伏期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 7d ,C组大鼠SEP潜伏期的改善程度与术后即刻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并能通过调整脑梗死大鼠皮层SEP潜伏期使缺血损伤的脑细胞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评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研究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嗅鞘细胞移植组在制作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第3天时,取10μL嗅鞘细胞悬液向大鼠脑内匀速注射(1 μL/min).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方法大鼠在移植前,移植后第3,7,14,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后第1天在两组中各取1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神经元轴突髓鞘观察采用髓鞘固蓝染色,神经纤维观察采用神经纤维嗜银染色.各组移植后第3,7,14,30天各取1只大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迁徙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轴突髓鞘和神经纤维观察.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神经前体细胞计数.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脑出血后第30天时血肿周边及血肿灶中嗅鞘细胞计数移植组的髓鞘化数量和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计数脑出血后第7,14,30天,嗅鞘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4)个/视野,(34.5±1.2)个/视野;(43.6±1.2)个/视野,(37.2±2.0)个/视野;(19.3±1.0)个/视野,(14.2±0.4)个/视野,(t=2.42~4.02,<0.05)].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在脑出血后第14,30天时明显低于第3天[(2.21±0.20)分,(1.50±0.21)分,(2.74±0.21)分,(t=2.06,3.27,<0.05)],对照组只在脑出血后第30天时低于第3天[(1.96±0.12)分,(2.76±0.20)分,(t=2.47,P<0.05)].结论①嗅鞘细胞有增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作用.②嗅鞘细胞可促进脑内神经细胞轴突再生,使其重新髓鞘化并建立突触联系,恢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训练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肢位保持及床上训练、痉挛期体位转换及恢复期步态及行走平衡训练,训练中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时,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训练组各项指标评分与4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1),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