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取ELISA法对31200例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并从结果中选出132例比较少见模式及110例HBsAg弱阳性,采取电化学发光定量对242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10例采取电化学发光进行HBsAg弱阳性的检测结果中,90例一致,符合率为81.7%的;132例采取电化学发光进行少见模式的检测结果中,符合率为10.05%,均为HBsAb阳性与HBsAg阳性。对于HBsAg弱阳性的乙肝五项采取ELISA检测法,需慎重的虑其检测的结果;电化学发光法灵敏度优于ELISA法;HBcAb、HBsAg、HBsAg、HBcAb、HBeAb阳性是HBsAg弱阳性结果中比较主要的指标;HBsAb与HBsAg均为阳性是比较少见的模式,其发生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法光免疫法(ECL)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50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分别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2010仪器极其配套试剂和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同一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性,并对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ECL法检测为低浓度HBsAg的标本,再用HBV-DNA荧光定量进行复检分析。结果: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结果中,HBsAb,HBeAg,HBeAb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cAb则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时,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法灵敏度高,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可以弥补定性检测的不足,与HBV-DNA荧光定量相结合,可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和疗效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ECLIA)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少见模式的原因.方法 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ECLIA)对4 256例标本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4 256例标本中常见模式4 016例,占94.36%,少见模式240例,占5.64%.结论 正确分析乙肝标志物少见模式,合理解释其意义,有助于临床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金标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和金标法对256例血清样本同时进行HBV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且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6例样本中:ELISA法“全阴性”(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结果模式,金标法结果相同;ELISA法HBsAg、HBeAb、HBcAb阳性,HBsAb、HBeAg阴性(简称模式1);HBsAg、HBeAg、HBcAb阳性,HBeAb、HBsAb阴性(简称模式2)结果模式,金标法检测样本的结果模式发生改变.256例样本两法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经x2检验:HBsAb和HBeAg两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b,HBcAb三项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ELISA法阳性或OD为临界值的样本金标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无ELISA法阴性而金标法为阳性的标本.结论 两种方法对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的特异性相近,但是金标法敏感性不如ELISA法.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409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克  池胜英  吴丽芳  赵颖雷 《检验医学》2011,26(10):700-702
目的 了解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各种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10409例临床血清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统计分析各种模式的分布情况和少见模式的测定值.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HBV感染者的感染情况及雅倍微粒子酶免法(MEIA法)试剂同国产ELISA法试剂的评价.方法MEIA法、ELISA法.结果HBV感染者各年龄组HBsAg与CORE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BeAg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ELISA法试剂检测乙肝标志物同MEIA法试剂相比的结果符合率以HBsAg、Anti-HBs为最佳,而CORE、Anti-HBe符合率偏低.结论HBV感染者不同年龄组HBeA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HBsAg与CORE最无显著差异;MEIA法试剂检测乙肝标志物优于ELISA法试剂.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关系,以探讨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re-S1,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139例HBsAg阳性Pre-S1阳性为73例,阳性率为52.5%,19例HBsAg阴性Pre-S1均为阴性;再将139例HBsAg阳性标本按照HBeAg阴阳性分为两组,HBeAg阳性组Pre-S1检出率为72.1%(44/61),HBeAg阴性组Pre-S1检出率为37.2%(29/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61例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44例,73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44例。[结论] Pre-S1与HBsAg、HBeAg具有相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HBV感染者的感染情况及雅倍微粒子酶免法(MEIA法)试剂同国产ELISA法试剂的评价。方法 MEIA法、ELISA法。结果 HBV感染者各年龄组HBsAg与CORE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BeAg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ELISA法试剂检测乙肝标志物同MEIA法试剂相比的结果符合率以HBsAg、Anti-HBs为最佳,而CORE、Anti-HBe符合率偏低。结论 HBV感染者不同年龄组HBeA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HBeAg与CORE最无显著差异;MEIA法试剂检测乙肝标志物优于ELISA法试剂。  相似文献   

9.
ECL法与ELISA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火祥  丁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2):137-137,143
目的 通过比较ECL法与ELISA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各自的特性 ,了解ECL法“定量”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特点。方法 收集 393例本院住院病人的血清标本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ECL)法检测 5项HBV血清标志物 ,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ECL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比ELISA法敏感性高 ,精密度好 ,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 ,利于医患沟通 ,并可实现自动化分析。但HBcAb阳性率过高。结论 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 ,有必要用ECL法等定量方法代替ELI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对孕产妇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 067例孕产妇进行血清HBV前S1抗原(PreS1-Ag)、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211例,阳性率10.21%。在2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138例(65.40%),HBeAg阳性71例(33.65%),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小三阳模式为HBsAg(+)、抗-HBe(+)、抗-HBc(+)的PreS1-A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39%、75.00%和64.04%,经χ2检验,3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例HBeAg阳性血清标本,PreS1-Ag检出56例(78.87%);HBeAg阴性140例,PreS1-Ag检出82例(58.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PreS1-Ag。结论 PreS1-Ag检测比HBeAg更敏感,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相关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状况,及时对孕产妇采取相关措施,对减少母婴传播乙肝,降低新生儿乙肝传播,提高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