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7例杂种狗中进行了吻合血管的腹股沟淋巴结自体移植。动静脉吻合口的通畅率为100%;淋巴管造影表明移植的淋巴结在术后4周内均已成活;成活的淋巴结具有正常的组织结构。讨论了手术注意事项和术后观察手段。  相似文献   

2.
自体移植脾组织的血供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半脾大网膜内移植术,定期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血管构筑,通过碳素墨水混悬液灌注后脾组织切片,观察了再管化的演变过程,借助MAS图象分析测定微血管的面积分数(Aa)结果得出自体脾移植术后180天,微血管构筑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动脉不够清楚,白髓减少,边缘窦微血管网形态不规则,呈球囊状扩张,红髓内静脉窦扩张尤为显著,形成大的“血管湖”组织学和图象分析Aa观察  相似文献   

3.
异体和自体全厚关节软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和自体新鲜全厚关节软骨移植共32只新西兰兔。异体移植有排斥反应,关节软骨完全吸收,缺损区被宿主新生软骨修复。自体移植的软骨完全有活力,植骨裂隙由新生软骨修复。关节软骨无再生能力,修复软骨来自骨髓松质骨的间充质细胞,术后控制性关节运动能促使软骨生长。新形成的软骨基质不及正常软骨基质质量好,甚至正常软骨与修复软骨间存在裂隙,不能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4.
不同自体脾组织移植量抗肺炎球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脾脏各种功能的认识以及脾切除后严重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脾损伤后采用各种保脾术越来越多。当严重脾损伤无法保留脾脏时,很多学者仍主张将自体脾组织再移植,但移植后再生的脾组织结构及功能怎样?能否防止发生“OPSI”?尤其是对脾组织的临界移植量问题,无论在临床或是动物实验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本实验采用大鼠进行不同量脾组织网膜内移植,然后进行抗感染能力和实验研究,试图阐明移植脾组织的抗感染作用。移植多少脾组织才是抗感染的理想量,从而为临床处理严重脾损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鼠自体动、静脉移植的血管黏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大鼠的颈总动脉原位移植、颈外静脉-颈总动脉自体移植模型,比较自体动、移植后静脉粘弹性力学性质;并将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bFGF)经静脉给予自体静脉移植模型的大鼠,研究小剂量bFGF对血管粘弹性力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体动脉移植后的应力松弛蠕变量均高于自体静脉移植组;给予小剂量外源性bFGF自体静脉移植组,应力松弛,蠕变量均大于未给予小剂量bFGF自体静脉移植组.  相似文献   

6.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损伤或切除后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凶险性爆发性感染(overwhelmign postsplentctonry infection,OPSI)及AIDS。当脾脏严重创伤时自体脾组织移植能够部分地恢复其结构特点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体脾组织移植血供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脾组织再血管化的形态构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同时阐明其血供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半脾大网膜内移植术,定期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血管构筑;通过碳素墨水混悬液灌注后脾组织切片,观察再血管化的演变过程;借助MAS图像分析测定微血管的面积分数(Aa)。结果:自体脾移植术后180d,微血管构筑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动脉不够清楚,白髓减少,边缘窦微血管网形态不规则,呈球囊状扩张,红髓内静脉窦扩张尤为显著,形成大的“血管湖”。组织学和图像分析Aa观察到移植脾组织呈动态变化,经历一个坏死再生、再血管化的过程。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及再血管化在术后180d基本完成,符合形态与功能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探讨猪真皮与自体皮联合移植修复创面的效果。21只Wistar鼠,背部切出全层皮肤。分别在移植真皮创面上于手术当天、术后7、10d移植自体皮和在打孔的真皮上于手术当天移植自体皮。通过测定创面面积和观察猪真皮与自体皮生长情况评价创面愈合效果。结果移植自体皮2周,自体皮与真皮牢固黏附。3周在打孔真皮上移植自体皮的创面已全部愈合,而其它3组仍残存小创面。4周移植的自体皮与真皮以及创面周围组织相互融和,但自体皮与真皮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各组创面面积保持在原先创面面积的51.8%~65.9%。结果提示自体皮在真皮上的移植时间和方式对创面收缩和愈合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腹股沟浅淋巴结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32侧成人尸体上,对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腹股沟部上外区淋巴结有恒定的旋髂浅血管供应。动脉外径平均约1.5mm,干长21.8mm,营养2~6个淋巴结、该区是吻合血管移植淋巴结的首选供区。  相似文献   

10.
自体脾组织移植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的形态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100只小鼠进行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于术后不同时相点切取移植脾组织,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自体移植脾组织的生长特点及规律。结果 自体移植脾组织经过坏死再生过程,于移植术后6月移植脾组织与正常脾组织结构相近。结论 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有正常脾组织的基本结构,有发挥脾功能的结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脾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特征的计算机提取进行研究,将所提取的外形特征、边界特征、皮髓质比例、皮髓质分布、长/短径比率、血流密度和血流分布等7类超声特征参数与医生的分级判断结果相比较,以评价各特征参数的有效性.对106个颈部淋巴结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取的参数中归一化径向长度的过零率、凸包深度、长/短比率、血流密度和血流信号的轮廓投影分布熵等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Abdominal lymph nodes from men aged 48 and 62 years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were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A few of the lymph nodes contained epidermal epithelium, although there was no metastasis. Scattered squamous epithelial nests and epidermal cysts were found within the lymph nodes, and small amounts of pancreatic tissue were present adjacent to the epidermal inclusions. Some squamous cell nests showed cyst formation, and some others showed squamous cell nests together with mucin containing cells forming luminal structures.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squamous cell nests stained weakly for CA19–9 but were negative for CEA or CA125. These lesions were considered to be similar to lymphoepithelial cysts of the pancre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人体正常纵膈标本上各区淋巴结的形态、方位、数目和大小,并通过MSCT图像观测其数目和大小,提出MSCT正常纵膈淋巴结短径的参考值范围.方法:解剖观察38具成人尸体及70例志愿者胸部CT图像中纵膈各区最大径2mm以上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和最大淋巴结的长、宽和厚径,并记录其方位,并用t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诸要素的关系.结果:大体解剖显示,4R和6区的淋巴结数目较多,7区淋巴结最大,各区淋巴结的形态以类圆形为主.MSCT观测显示,纵膈各区淋巴结以4L和4R最多,分别为(3.50±2.10)枚及(3.40±1.96)枚;以7区淋巴结最大,最大横径为(4.89±1.84)mm;随着年龄的增长,MSCT显示的纵膈淋巴结数量也相应增加(P<0.01),但年龄与淋巴结的大小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尸体标本及MSCT观测,发现纵膈淋巴结分布、大小、形态及随年龄变化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24条犬分为3组:(1)切脾组,(2)脾移植组,(3)对照组。结果:切脾组细菌吞噬率46.5±4.5%,移植组57.6±4.0%,P<0.01;化学发光强度切脾组低于移植组P<0.05,移植脾的脾小体ANAE点状阳性细胞率为34.0±3.0%,正常脾为44.5±2.8%,P<0.01;单位面积的红髓ANAE弥漫性阳性细胞数,移植脾34.18±3.68,正常脾49.23±3.56,P<0.01。实验表明,脾移植犬PMN的吞噬杀菌功能保持正常,但脾块内淋巴细胞数与其亚群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46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对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数目及血供来源,血管外径、长度、入结部位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以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下外侧群作为移植淋巴结的供区,具有取材方便、安全可靠,血管蒂长而粗,便于吻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mononuclear phagocytes in lymph nodes and tuberculous granulomas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tuberculosis suggest that accumulation of these cells in granulomas occurs due to their recruiting from bone marrow precursors, rather than from lymph nodes. Antimycobacterial therapy leads to dissociation of granulomas accompanied by accumulation of macrophages in lymph nodes. The number of granulomas decreases, but not their size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epithelioid cells remain unchanged. With due regard of the microanatomy of granulomas, epithelioid cells are regarded as the main site of mycobacterium persistence and the object of targeted drug delivery.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例HIV阳性男孩的19个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根据Stutte等HIV相关淋巴结病5期分类,84%淋巴结在Ⅲ期和Ⅳ期,相应于临床ARC/AIDS。发现淋巴滤泡萎缩、血管增生、组织细胞增生和正常网状纤维支架的破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残留的淋巴细胞绝大多数是T细胞。S-100阳性细胞的正常分布发生改变。Kil阳性细胞主要存在于第Ⅱ期淋巴结。对这些改变的意义本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蛋白多糖在大鼠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微静脉(HEVs)中的分布,探讨蛋白多糖在淋 巴细胞归巢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阳性胶体铁染色—酶连续阻断法,光镜和电镜观察蛋白多糖于HEVs 内的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基膜上的分布。结果 HEVs的基膜和邻接基膜的淋巴细胞胞膜呈强阳性染色,能 被透明质酸酶、肝素酶、软骨素酶ABC阻断;电镜显示,胶体颗粒主要排列于基膜的内、外侧及穿越基膜的淋 巴细胞胞膜上,内皮细胞、穿内皮细胞的淋巴细胞和腔内的淋巴细胞不着色。结论 蛋白多糖于大鼠肠系膜 淋巴结HEVs内主要分布于基膜和穿基膜的淋巴细胞胞膜上,可能对归巢淋巴细胞穿越HEVs管壁有调节作 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