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Nijmegen法在检测血友病因子FⅧ抑制物中的应用,以确定改良Nijmegen法替代以往血友病抑制物检测方法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应用Nijmegen法和改良Nijmegen法测定79例血友病A患者血浆标本的FⅧ抑制物滴度。两种方法区别在于,改良Nijmegen法检测步骤中,患者血浆及乏因子Ⅷ血浆在与正常血浆37℃混合孵育前均经58℃水浴加热1.5 h。结果 Nijmegen法中有2例结果0.5 BU,43例结果介于0.01~0.49 BU之间,34例为0;改进的Nijmegen法中有2例结果0.5 BU,18例结果介于0.03~0.49 BU之间,59例为0。对两种方法中结果介于0~0.5 BU之间共计77例阴性和可疑阳性者进行卡方检验,应用改良Nijmegen法检测得到阴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i-jmegen法(P0.01);对于结果≥0.5 BU的病例,因样本数过少尚无法对两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差别检验。结论样本经58℃水浴处理后能去除血浆标本原有FⅧ因子活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改良Nijmegen法有可能提高血友病抑制物检测的特异性,此方法有待于在更大样本量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Bethesda方法、改良Nijmegen方法和空白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 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Bethesda方法、改良Nijmegen方法和以去离子水替代缓冲液或乏Ⅷ因 子血浆的空白法,分别检测257例血友病A患者的抑制物水平,以抑制物滴度≥0.60 BU/mL判为阳性结果,并对3种方法检测结 果的阳性率及抑制物滴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改良Bethesda 方法、改良Nijmegen 方法和空白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9.38%、 85.21%和72.37%。改良Bethesda方法与改良Nijmegen方法之间相关系数为0.996(P<0.001),两种方法的抑制物滴度水平之间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105);改良Bethesda方法与空白法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P< 0.001),抑制物滴度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79);改良Nijmegen方法与空 白法之间相关系数为0.994(P<0.001),抑制物滴度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改良Nijmegen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改良Bethesda方法次之,空白法最差。反应体系中各凝血因子活性水平 的一致性是影响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的主要因素,而稳定的缓冲体系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稳定性、灵敏度及特异性不可忽视的 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血友病A(H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检出率,初步探讨抑制物产生的环境因素.方法 以2003年4月~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07例HA患者及在院外征集的158例HA患者(共2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C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 265例HA患者中,22例(8.3%)抑制物检测为阳性,其中86.4%(19/22)为低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000 BU/L),13.6%(3/22)为高反应者(抑制物滴度>5000 BU/L).年龄>50岁患者的抑制物检出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0).在158例临床治疗资料较完整的新征集患者中,FⅧ制剂输注频率大于12次/年者的抑制物阳性率为12.8%,而输注频率小于12次/年者为5.89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有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者的抑制物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持续输注FⅧ史的患者(28.5% vs.1.6%,P=0.000).应用多种品牌和单一品牌FⅧ制剂患者的抑制物阳性率分别为9.3%和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 HA患者抑制物的生成可能与患者年龄、短时间内持续输注FⅧ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 (7/25) ; 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 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 (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Vl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 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与CD28在FⅧ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A患儿中表达百分比。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专业门诊的血友病A患儿,共计入组患儿58例,其中FⅧ抑制物阳性者28例,阴性者30例。应用改良Nijmegen法检测FⅧ抑制物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的CD3、CD4、CTLA-4和CD28的表达,分析比较两组CTLA-4+Th细胞、CD28+Th细胞的百分比和CTLA-4/CD28轴的平衡情况。结果 FⅧ抑制物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Th细胞百分比为2.95%(1.41%,5.50%),阴性组患儿表达百分比为4.95%(2.20%,7.80%),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38);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CD28细胞比值为0.03(0.01,0.06),阴性组患儿表达比值为0.05(0.02,0.08),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2);而CD28+Th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对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进行比较,上述检测细胞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A-4/CD28细胞百分比比值在FⅧ抑制物阳性与阴性的血友病A患儿存在差异,抑制物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并且这种差异主要由CTLA-4+Th细胞表达百分比差异引起。CTLA-4的低表达可能是抑制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邹小立  曾淑燕  黄梓伦  陈澍英  杜欣 《广东医学》2003,24(10):1069-1071
目的 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发病和治疗情况 ,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检查 ,对 15例确诊为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 ,采取浓缩Ⅷ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弥凝、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该组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患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延长 ,平均为 64 6s ;APTT交叉试验及APTT孵育交叉试验 :加 1/10正常血浆和等量正常血浆APTT延长均不能恢复正常 ,APTT时间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延长 ;因子Ⅷ :C测定最低为 1 0 % ,最高为 16 6% ,其中大于 5 %有 4例 ,占 2 6 7% ;因子Ⅷ抗体滴度为 1∶4~ 1∶16。入院后经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12例患者出血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12例患者中 8例治疗后因子Ⅷ :C浓度上升到 5 %以上 ,占 66 7% ;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突然加重或出血时替代治疗效果差的时候 ,应考虑患者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的可能 ;APTT孵育交叉试验对诊断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该组患者采用上述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刁戈  马莉  孙盼等 《四川医学》2014,(2):159-162
目的 研究8例中国人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FⅧ基因变异,尝试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基因位点.方法对患者进行表型检测,包括APTT﹑FⅧ:C和FⅧ抑制物浓度的测定;采用LD-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和内含子1倒位,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FⅧ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和多态性位点.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APTT延长,FⅧ:C降低,并且能够检测出浓度不等的FⅧ抑制物.在FⅧ基因3'UTR区域内发现c.8899 G/A(rs1050705)的多态性位点,其等位基因"A"的频率远高于另一等位基因"G"的频率.结论 c.8899 G/A(rs1050705)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与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中FⅧ抑制物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对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对血友病抗体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某院反复接受血液制品(FⅧ制品或FⅨ制品)替代治疗的血友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初始输注FⅧ制品或FⅨ制品治疗的血友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FⅧ活性(FⅧ:C)、Ⅸ活性(FⅨ:C)采取一期法检测,FⅧ抗体(FⅧ:Ab)、FⅪ抗体(FⅨ:Ab)采取Bethesda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HA 36例,FⅧ抗体滴度(3.41±1.72) Bu/ml,阳性率16.67%,Hb 9例,FⅨ滴度(2.67±1.53) Bu/ml,阳性率11.11%,抗体高、中、低分型依次为l例、4例和40例;对照组HA 32例,FⅧ抗体滴度(1.02±0.84) Bu/ml,阳性率6.25%,Hb 8例,FⅨ滴度(0.79 ±0.69) Bu/ml,阳性率0%;两组在FⅧ抗体滴度及总抗体阳性率、FⅧ抗体滴度对比差异上均显著(P<0.05).结论 反复输注FⅧ制品或FⅨ制品行血液替代,与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抗体产生有直接的关系,这会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不利于血友病的出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获得性血友病甲(AH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TD(类风湿关节炎2例.多发性肌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各1例1相关AH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生AHA时,3例基础病病情活动且未接受过正规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经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均表现皮肤大片瘀斑和(或)黏膜出血,其中伴关节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均存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IN(APTT)延长2~4倍,第Ⅷ因子活性(FⅧ:C)降低(0.31%~5.1%).Ⅷ因子抑制物滴度升高(10~64BU/ml,Bethesda法1。经足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及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并使用新鲜冰冻血浆、VIII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活化PCC纠正凝血异常,3例临床出血倾向和APTT明显改善;1例治疗无效。结论AHA可见于多种CTD,病情稳定状态亦可出现。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治疗CTD相关的AH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贵州省血友病A(HA)患儿抑制物产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贵州省HA患儿210例,抽取HA患者外周血,采用Bethesda法检测患儿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水平,据抑制物浓度分为抑制物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FⅧ活性、HA确诊时间、治疗方式(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治疗药品种类、HA家族史、HA抑制物家族史、暴露日(EDS)、首次暴露年龄、基因突变类型及高强度暴露史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HA患儿抑制物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贵州省HA患儿中检出抑制物阳性51例(24.3%),治疗方式、抑制物家族史、基因突变类型与抑制物的产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民族、血友病分型、HA家族史、暴露日与抑制物的产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需治疗(OR=2.727,95%CI为0.233~2.386)、抑制物阳性家族史(OR=0.448,95%CI为0.313~0.642)及高风险基因突变类型(OR=0.682,95%CI为0.536~0.869)为抑制物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按需治疗、有抑制物阳性家族史及高风险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1.
脑血栓凝血因子FⅧ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对凝血因子Ⅷ(FⅧ)增高的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凝固法对83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浆FⅧ活性(FⅧ:C)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浓度.ELISA法测定巨细胞病毒等的抗体IgM.结果:83例脑血栓患者标本中63例FⅧ:C水平升高,其中CRP水平正常者44例,FⅧ:C水平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44例FⅧ:C增高而CRP水平正常的患者组中,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FⅧ水平增高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促进FⅧ合成和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FⅧ抑制物累积发生率为11.6%(25/215)。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示:①输注原因中短期低剂量预防治疗比按需治疗形成FⅧ抑制物的风险低(OR=0.037,95%CI为0.002~0.616);②血友病越严重,累积暴露日越少,FⅧ抑制物形成风险越高;③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是FⅧ抑制物形成的高危因素(OR=117.045,95%CI为19.333~708.617);④输注形式和发生重大感染事件与FⅧ抑制物形成无关。结论在中国目前治疗情况下,血友病患者FⅧ抑制物的形成可能与血友病严重程度、输注原因(预防治疗或按需治疗)、累积暴露日和是否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不同时间制备质量测定,为确定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3年5月新鲜冰冻血浆120份,分别在采血后6h内及6~18h制备,检测其中Ⅷ因子含量并计算FⅧ合格率。结果:6h内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95±0.14)IU/mL,6~18h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73±0.12)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血液质量,应于采血后6h内从全血(ACD方抗凝保存液)中完成分离、速冻并保存。  相似文献   

14.
凝血因子Ⅷ(FⅧ)由vWF和FⅧ:C组成。FⅧ:C的合成部位至今尚未确认。本文检测了16~22周胎龄胎儿肝、脾、肾及肾小球组织中Ⅷ:C活性及vWF:Ag含量后,发现肾中Ⅷ:C活性较高(1.679±1.588 U/ml),尤其是肾小球中高达46.313±40.651U/ml,脾中次之(0.372±0.462 U/ml),肝中最低(0.021±0.029U/ml)。将3种组织细胞培养后,发现仍以肾中Ⅷ:C活性最高。由此提示,肾可能是Ⅷ:C的合成部位。同时检测三器官中vWF:Ag,发现含量极微。这些组织中Ⅷ:C与vWF的关系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抑制物产生率。方法采用拜科奇治疗30例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事件,观察其临床止血效果及用药后4周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其中11例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血清病毒学(HBV、HCV、HIV)、FⅧ抑制物、FⅧ活性检测,并于第1次用药后10min、60min检测FⅧ活性;同时随访2年检测FⅧ抑制物。结果11例患者在用药后10min、60min较用药前FⅧ活性明显提高,达到或接近预期升高值;所有30例患者用药后出血症状停止,显效率达100%。每次出血事件约86.7%的患者在≤3次输注即可较好的控制症状,提示具有较好的有效性。30例患者共输注重组FⅧ70次,总计51294u,在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本研究发现1例患者在用药后4周产生FⅧ抑制物,提示短期抑制物产生率为3.3%(1/30),11例2年随访未见抑制物产生增加趋势。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Kogenate FS,拜科奇)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使用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较低的抑制物产生率。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罕见,容易延误诊断,且病死率高,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AHA患者的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29岁青年女性,SLE病程10年,以腹腔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118.20 s),血浆Ⅷ因子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Ⅷ activity,FⅧ?C)极度降低(0.20%),可检测到高滴度抗因子Ⅷ(factor Ⅷ,FⅧ)抑制物(31.2 BU/mL)。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及输血、补充人凝血因子Ⅷ等治疗后,凝血功能、FⅧ:C改善,FⅧ抑制物(-),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5年,病情稳定,无再出血。SLE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孤立性APTT延长,需注意排查AHA,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时,可尝试联合使用利妥昔...  相似文献   

17.
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是清除血友病A患者体内抑制物的一线治疗方案,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FⅧ)开启ITI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及剂量调整是个性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FⅧ的药代动力学(PK)参数可用于评估患者ITI治疗是否达到完全耐受,对抑制物滴度进行有效的监测。myPKFiT?软件是中国首个支持血友病PK指导的管理软件,也是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FⅧ个体化剂量指导软件,本病例报告中的两例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探索性采用myPKFiT?软件对其ITI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提示了PK指导在ITI治疗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5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与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3.28±19.78岁;11例发病前无基础疾病及明确诱因,病程3 d~2年。临床表现除基础疾病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肌肉肿胀疼痛、牙龈渗血、血尿、血便、腹腔血肿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为重要的依据,表现为aPTT延长,为94.9±20.9秒,血浆混合试验aPTT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FⅧ:C降低为4.5±6.7%,FⅧ抑制物滴度在22.4±24.3 Bu;以上病例治疗根据出血情况及基础疾病与全身状况,予止血、消除抗体措施,获得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5例,死亡1例。其中5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获缓解的24例,按FⅧ抑制物滴度水平分为3组,其与出血的严重程度、aPTT、FⅧ:C、获得部分缓解的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并无明确的相关性。上述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FⅧ活性升高至50%时间为23.8±13.3 d,FⅧ活性恢复正常时间为86.2±76.8 d;FⅧ抑制物滴度减少50%的时间28±16.7 d,FⅧ抑制物滴度≤0.6 Bu或转阴时间156±230.5 d。结论以上病例经及早诊断、及时补充凝血因子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后,出血症状可明显减轻,病情缓解,但要FⅧ抗体转阴则需较长时间治疗及结合其他疗法,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郭振芳  张西春  曹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940-1940
目的:研究保存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的方法.方法:严格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制备,经自动血液凝固检测代测,采用一期法凝血Ⅷ:C测定.将缺因子Ⅷ血浆中加入适量稀释受检血浆,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验(APTT),利用不同稀释度标准血浆APTT凝固时间与相应的FⅧ水平,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受检血浆FⅧ水平.结果:用此法检测显示在室温放置时间在2.5 h、6 h的新鲜血浆中FⅧ含量较0时FⅧ含量有动态下降趋势,而将新鲜血浆直接放入-50 C冰箱中保存,其FⅧ含量变化不大.而新鲜冰冻血浆在-50 C、-30 C、-20 C保存时的FⅧ含量水平与0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FP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主要成分是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Ⅷ因子和Ⅴ因子.所以在尽可能缩短采集、分离、制备减少在室温停留的时间,控制分离温度,速冻速融,才能够充分保证FFP中有效成分含量,此法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糖基化修饰对内含肽剪接的B区缺失型凝血因子Ⅷ(BDD-FⅧ)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6个潜在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N6)的FⅧ的B区226个氨基酸引入BDD-FⅧ重链,用双载体转融合内含肽的此重链和轻链基因(N6HCIntN和IntCLC)至培养的293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Coatest发色法分别检测基因共转染细胞分泌至培养上清的剪接BDD-FⅧ蛋白量和凝血生物活性.结果 共转染N6HC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上清中BDD-FⅧ蛋白浓度为(123±18)ng/ml,凝血活性为(0.94±0.11)U/ml,明显高于共转染内含肽融合的无糖基化修饰重链(HC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上清的BDD-FⅧ蛋白浓度[(86±12)ng/ml]和凝血活性[(0.65±0.07)U/ml,均P<0.05].分别转染N6HCIntN和IntCLC基因细胞混合培养后的上清中亦检测到剪接的BDD-FⅧ蛋白和凝血活性[(18±6)ng/ml,(0.15±0.05)U/ml].结论 糖基化修饰可促进内含肽剪接的BDD-FⅧ的分泌并表现出不依赖细胞机制的蛋白质剪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