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Zhu QY  Hu R  Liu L  Yuan L  Huang WZ  Ma L  Gu X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9):790-793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给予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槲皮素能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生长,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浓度由低到高,其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3.01±1.32、4.84±1.73、20.35±1.30、16.78±1.89、27.25±4.01,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0.18±1.16、6.22±0.04、24.29±4.19、22.4±4.26、41.42±5.43,当药物浓度>150μmol/L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PC-3细胞凋亡率随槲皮素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其中浓度150μmol/L和200μmol/L组,24 h的凋亡率(%)分别19.10±0.28、26.55±0.78,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27.65±1.06、38.30±5.96;电镜观察到细胞的典型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PC-3细胞凋亡,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照射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生长及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体外培养的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以0,5,10,20Gy X线照射。通过MTT方法测定在不同剂量X线照射下的细胞生长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胆囊癌细胞于照射后增殖周期时相的变化。结果:较大剂量的X线能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系的生长,24h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P=0.002);72h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01):其作用呈现效应.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不同的剂量照射后,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会发生不同的变化。24h:胆囊癌细胞的G0-G1、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比例增加。72h:胆囊癌细胞的G0-G1细胞比例增加,S期、G2-M期细胞比例减少。实验同时发现小剂量的照射可刺激胆囊癌细胞的增殖,使S、G2-M期细胞增加;而提高照射剂量,使胆囊癌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而S期、G2-M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X线照射可通过改变细胞增殖周期分布比例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的生长:增加照射剂量可提高胆囊癌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比色观察celecoxib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浓度依赖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和TUNEL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其时间依赖性。结果:celecoxib分别以10、20、40、80μmol/L作用后,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荧光显微镜、电镜和TUNEL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核凝聚、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显示celecoxib40μmol/L作用24、48、7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elecoxib能抑制人MG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双氢青蒿素对前列腺癌细胞PC-3M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细胞凋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25、50、100μmol/L)的双氢青蒿素分别作用于PC-3M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caspase-8活性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PC-3M细胞内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双氢青蒿素能显著抑制PC-3M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0μmol/L)的细胞凋亡率(2.92±0.45)%相比,各剂量组(25、50、100μmol/L)的细胞凋亡率[(8.85±0.74)%,(12.83±0.84)%,(18.65±1.24)%]显著增加,caspase-8[(0.47±0.05)U/μg vs(1.22±0.15)U/μg,(1.76±0.07)U/μg,(2.91±0.24)U/μg]、caspase-3[(0.44±0.07)U/μg vs(0.95±0.08)U/μg,(1.48±0.14)U/μg,(2.92±0.45)U/μg]活性显著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1)。PC-3M细胞内VEGF mRNA的表达和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显著抑制体外PC-3M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增加凋亡蛋白酶和抑制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10~100μmol姜黄素作用PC3细胞5~24h后,溴化二甲噻唑二苯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及细胞凋亡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IκBα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显著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的体外生长(P<0.05),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姜黄素将PC3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不同浓度姜黄素诱导PC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33±0.88)%、(7.53±2.32)%、(12.74±3.02)%、(18.09±2.51)%与(27.54±2.63)%(P<0.05);细胞内IκBα的表达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加而逐步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显著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热作用体外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胆囊癌GBC-SD细胞,给予40℃和43℃热作用1h,分别收集热疗后6、12、20h的细胞。应用光镜,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BC-SD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学特征及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胆囊癌GBC-SD细胞经43℃1h热作用后,于12、20h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光镜下可见凋亡的细胞出现瞑小泡、凋亡小体等改变;DNA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测到典型的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论:43℃温热作用1h是诱导入胆囊癌GBC-SD细胞发生凋亡的有效热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生长曲线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并用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DHA和EPA分别在15~75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DHA和EPA(45μg/mL)作用48 h后,荧光染色与透射电镜可见部分HepG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对照组比较,DHA和EPA分别在浓度45 μg/mL和60μg/mL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对人类胰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0、10、20、40和60μmol/L)的大黄素均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而且抑制率呈浓度依赖关系;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大量早期凋亡细胞(FITC+/PI-),流式细胞仪观察显示明显的凋亡峰出现,并使细胞周期主要被阻滞在G1期(55.19~85.80%);电镜观察显示了大黄素作用后的PC-3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膜完整、胞浆浓缩、染色质固缩、核碎裂等;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大黄素对PC-3细胞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即可上调Fas(+~+++)、Fas-L(-~+++)的表达。结论大黄素既能有效地抑制人类胰腺癌PC-3细胞株的生长,又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能够调节PC-3细胞的Fas和Fas-L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GBC-SD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司匹林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GBC-SD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MCL...  相似文献   

10.
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野生型p53(wtp53)基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含有wtp53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p53导入GBC—SD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证实外源p53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用细胞计数和克隆形成实验反映细胞增殖状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转化细胞系中存在外源p53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稳定转染wtp53基因的GBC-SD-wtp53细胞,体外生长速率明显减慢;克隆形成率仅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GBC-SD-mutp53(28%)和亲本GBC-SD细胞 (29%,P<0.01);G0/G1期、S期、G2/M期比例(%)分别为(66.12±4.2、32.87±2.15、1.01± 0.37),与对照组(46.20±5.1、30.78±2.92、23.02±1.87)及亲本细胞(41.25±3.2、40.03±2.09、 18.72±1.05)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结论外源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胆囊癌皮下种植瘤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只,分别自腹腔注射奥曲肽100 μg/(kg·d)和生理盐水,用药共6周。观察两组种植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Ki-67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组肿瘤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99±0.54)g vs. (1.58±0.51)g,t=2.38,P<0.05],抑瘤率达37.3%,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6±2.62)% vs. (4.27±1.50)%,P<0.01];实验组的p53,bcl-2,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79.48±5.22)%vs. (87.13±8.26)%,(46.72±6.40)%vs.(53.85±7.72)%,(37.56±6.67)%vs(45.45±8.73)%,P均<0.05]。结论:奥曲肽能抑制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生长,可能系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机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顺铂(DDP)处理胆囊癌细胞后survivin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耐药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胆囊癌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RT-PCR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GBC-SD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DDP>ADM>5-FU>MMC。化学药物处理后的第1天,3组胆囊癌细胞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其中0.5μg/mL DDP+GBC-SD组下降了10%,3μg /mL DDP+GBC-SD组下降36%,6μg /mL DDP+GBC-SD组下降了28%。第3天,0.5μg/mL DDP组和3μg/mL DDP组GBC-SD细胞的survivin mRNA表达与第1天比较,分别上升22%和64%,但6μg/mL DDP组仍持续降低,仅为第1天的66%。0.5μg/mL DDP组和3μg/mL DDP组作用3d后的GBC-SD细胞中survivin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15%和12%,而6μg/mL DDP组则下降了80%。 结论:低浓度的DDP即能诱导胆囊癌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增加,这可能是胆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romyelocyticleukemia ,PML)生长抑制因子抑制胆囊癌细胞系(GBC- SD)的生长作用。方法 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 GFP)感染胆囊癌细胞系,检测其对胆囊癌细胞株的感染力及Ad- PML对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用DNAladdering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腺病毒滴度为10 0MOI时被感染的胆囊癌细胞可达10 0 % ;PML能明显抑制GBC SD细胞体外生长(P <0 .0 5 ) ;Ad PML感染后GBC SD细胞出现DNA降解带,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 <0 .0 1) ;但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PML能显著抑制GBC- SD细胞的体外生长,PML通过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发挥其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及相关基因的干预效应。方法 实验分NCTD组 (7个浓度梯度组 ,每组 6孔 )和对照组 (n =6) ,分别应用四唑盐比色法和链霉素亲合生物素复合物法测定NCTD对体外培养GBC SD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Ki 67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分别在浓度 10mg/L、时间 6h时 ,即对GBC SD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随浓度升高、时间延长作用增强 ,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组PCNA和Ki 67表达的棕褐染色细胞数和阳性指数 (PCNA :0 .93 2± 0 .0 3 1vs 0 .3 18± 0 .0 2 3 ;Ki 67:0 .964± 0 .0 92vs 0 .2 97± 0 .0 18;n =10 )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 (P <0 .0 5 )。结论 NCTD能抑制人原发性胆囊癌GBC SD细胞的生长和PCNA、Ki 67增殖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生物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人体胆囊癌细胞系,研究胆囊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建立细胞系,通过细胞形态学、增殖动力学、染色体分析、细胞上清液CEA、CA19-9检测及异种种植等对其生物行为进行研究。结果:GBC-SD细胞以方形、多角形和梭形为主,倍增时间约21.4h,染色体37~145条,众数81条,具维持分泌CEA、CA19-9的功能,裸鼠种植肿瘤与来源肿瘤组织类型相似。结论:GBC-SD是一新的人体胆囊癌细胞系,可作为研究胆囊癌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探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PC12细胞的生长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Wrights-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在各时间点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塞来昔布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0μmol/L;各点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塞来昔布能抑制PC12细胞的VEGF-165蛋白表达,且跟时间正相关。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组,TNF-α抑制剂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建模48 h后处死动物并收集标本,测血清淀粉酶,TNF-α,尿素氮和肌酐;应用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ET-1 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SAP组和治疗组(P<0.05)。SAP组TNF-α,血清淀粉酶,尿素氮,肌酐和NF-κB IOD水平分别为(185.36±10.95)ng/L,(7 257.30±361.20)U/L,(17.28±0.87)mmol/L,(78.83±3.02)μmol/L和316.25±20.90,治疗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24.32±15.11)ng/L,(6182.60±291.63)U/L,(13.66±0.88)mmol/L,(68.68±3.38)μmol/L和241.90±19.0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AI为3.33±0.4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7.04±0.41(P<0.05)。SAP组中ET-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TNF-α抑制剂可促进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对肾的损伤,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side populationcells)以及SP细胞、非SP细胞、GBC-SD细胞系之间在耐药基因ABCG2和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Cot-4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FACS(流式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人胆囊癌SP细胞和非SP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以及流式技术来检测SP细胞、非SP细胞以及GBC-SD细胞系在ABCG2和Oct-4表达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 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潜能的SP细胞.其所占的比例为(0.64±0.08)%,并且ABCG2在胆囊癌SP细胞中呈现出高表达的状态[(89.56±3.86)%],在非SP细胞中几乎不表达[(1.32±0.49)%],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BC-SD细胞系中呈弱表达[(12.37±1.61)%].Oer-4在三种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4.87±1.40)%、(88.16±2.34)%、(90.17±1.61)%,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囊癌的起源与肿瘤干细胞密切相关并且在胆囊癌细胞系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并且高表达耐药基因ABOG2的人胆囊癌SP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已建立的稳定表达候选抑癌基因DMBT1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探讨转染前后细胞糖链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针对已成功建立的稳定表达DMBT1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细胞分组:GBC-SD/DMBT1,转染DMBT1组;GBC-SD/Vector,转染空载体组;GBC -SD,未处理组;标记2种凝集素探针,即蔓陀萝凝集素(DSA)、刀豆素A(ConA),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表达糖链类型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物素标记的两种凝集素DSA与ConA在细胞表面的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进一步检测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表达.结果 凝集素探针实验及生物素标记表明实验组多表达ConA结合型糖链,对照组多表达DSA结合型糖链;RT-PCR及免疫印迹进一步发现实验组表达GnT-V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2,0.47,显著低于对照组(0.62,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BT1在体外过表达促进胆囊癌细胞由表达3、4天线、偏2天线转而向2天线型转变,至少部分依赖于GnT-V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