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流程中不同环境的空气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细菌污染引起输血反应,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对近年来本站内不同环境空气消毒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清洗是灭菌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灭菌过程管理重要环节。高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配置超声清洗机,是保证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的有利措施,也是促进消毒灭菌效果达到标准的重要条件。为顺应未来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作好战争条件下所需灭菌物品的清洗工作,提高部队基层卫生机构野战条件下清洗医疗器械质量,2006年我院利用现有超声清洗设备,和国外引进的清洗监测用品“器械表面血迹残留试剂盒”,再次对超声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进行血迹残留实验监测,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控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消毒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及感染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情况,更好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Ⅱ类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一次性医疗用品、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45例颞部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入院后早期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治疗方案,以48例病情相似而未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作为对照。两组病人预后有明显差异,监测组预后优于对照组( P<0.05)。对颞部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早期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尽早发现颅内损伤变化,指导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Ⅰ、Ⅱ、Ⅲ类环境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判定标准,但对空气采样平皿培养时间未做明确规定,各医院对空气采样标本培养时间存在差异,分别为24和48 h不等.为了解不同培养时间对空气采样卫生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密闭环境3—甲基吲哚最高容许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密闭环境空气3-甲基吲哚的最高容许浓度,进行了人体气味试验,并采用肺组织过氧化物丙二醛、脾细胞数和脾重量等指标,对雄性大鼠进行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肠瘘是临床上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诊疗经验,基层医疗单位常因治疗、护理措施不当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具较高的病死率。2001-2007年间,我们对17例肠瘘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监测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功能、综合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CT监测,认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在CT的监测下,能够及时发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手术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败血症,又不能停止血液透析,极易造成血液净化中心的污染及其他血透患者的医院感染,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制定并采取了:(1)血液净化中心环境消毒监测;(2)床边隔离;(3)透析机固定;(4)严格无菌操作,最后一个上机;(5)所用物品单独消毒,一次性使用,特殊标记;(6)监测透析用水,观察全体病人情况;(7)临床症状消失,血培养3次结果阴性,方可解除上述第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既不中断感染患者血透治疗,保证临床用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防止发生医院感染,确保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医院感染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如何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已存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从中早期发现患者医院感染的苗头,以便指导临床医务人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及时干预各类感染疾病,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危险因素监测受时效性限制,传统的监测控制手段很难做到及时监控口。因此,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对住院患者易感因素进行实时监控,成为医院感染监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常造成神经功能的重大损伤,导致患者昏迷或死亡,住院治疗及神经功能修复耗时长、费用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临床中,早期的床旁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主要的监测方法有常规监测、颅内压监测、脑代谢监测、脑血流监测。本文就不同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实施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肾综合症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HD)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分析22例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酌情应用肝素,以防加重出血:严密监测血压,以防低血压等一系列措施。结果:22例患者均HD安全顺利。结论:肾综合症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止出血、稳定的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安全顺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人民军医》2009,(12):781-781
北京93513部队卫生所武朝凤来稿:基层部队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文章说,自今年春季发生甲型HIN1流感以来,他们部队采取了以下措施:(1)严格进行观察。一是部队营门设立体温监测仪,进入营区人员必须经过体温监测,发现体温可疑的人员,进行进一步观察;二是避免召集大型集会,控制人员外出,教育官兵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和到人员密集场所;三是对探亲、休假、外出参加会议等人员,严密监测体温,  相似文献   

14.
层流手术室环境及设备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流手术室净化气流是目前最先进有效的方式,净化气流的方向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使手术区处于洁净气流形成的主流区内,确保空气洁净度达标.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流向洁净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通过对层流净化手术室工作流程的设计管理以及对入室人员、物流、环境行为规规范的严格管理,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保证并维持了净化手术室手术环境的有效和恒定.层流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管理是保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1-3].  相似文献   

15.
2002-2004年我院对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F-ERG,OPS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麻醉恢复期是指终止麻醉药物给予到麻醉作用完全消失这段时间。由于在麻醉恢复期患者易出现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性命,故需要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度过。在 PACU期间,麻醉护士担负着和麻醉医生一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护患者安全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重任。故了解麻醉恢复期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对一名麻醉护士十分重要。作为临床麻醉护士,应对患者在这段时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有足够了解,本文总结了全麻后在麻醉恢复期内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希望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院精神病科系成都军区精神疾病专科治疗中心,担负军区绝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测、预防和收治任务。在军队精神病患者治疗管理实践中,本科坚持以人为本,为其提供人性化服务。实践证明,此项措施显著提高军队精神病患者临床治愈率,在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回归部队、减少精神残疾上起到明显成效,深受体系部队好评:笔者结合本科多年来在军队精神病患者治疗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探讨新时期军队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中的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8.
庄增妮  陈萍 《西南军医》2010,12(2):354-354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且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隐患,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率平均为4%-8%,死亡率达60%,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尽管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基础环节,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执行起来却非常不易。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固体径迹图像分析法测量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建立了测量环境空气中氧浓度测定的固体径迹图像分析方法,并在营房、坑道的氡水平调查中得到了应用.该方法与国家二级计量站标准氡室的比对结果为106.8±3.4Bq·m ̄(-3),和后期告知的标准氧暴露量115.6±4.3Bq·m ̄(-3),相对误差约为7.6%。测量速度较显微镜目测法有很大的提高,适合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的测定和大规模氡水平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前系统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对合并肺功能障碍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术后进行有效的镇痛,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以及合并症的监测和处理。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合并症控制稳定。结论术前合理的评估,术后充分的镇痛,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严密的监测和处理合并症,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