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眶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眶内占位性病变的CT特点与临床特点。结果眶内肿瘤5例,眶内炎症9例,血管性疾病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5例,眼眶外伤与异物6例,均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结论CT对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2.
胡秦海 《中外医疗》2010,29(4):178-178
目的如何在急诊头颅CT检查时发现眼眶内侧壁的骨折。方法对38例急诊头颅CT可疑眼眶内侧壁骨折者行眼眶CT薄层扫描。结果38例急诊头颅CT检查后行眼眶CT薄层扫描,36例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急诊头颅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征象包括:(1)眼眶内侧壁内陷、成角(;2)内直肌增粗(;3)筛窦密度增高(;4)眶内积气。结论急诊头颅CT可作为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或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暴裂骨折(OBF)CT表现及诊断。方法:60例眼眶暴裂骨折病例均行常规眼眶横断面薄层扫描。结果:能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5例,内直肌增粗41例,眼肌疝入副鼻窦者37例,眶内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34例,眶内积气31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42例。60例患者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暴裂骨折,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眼眶炎性假瘤50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为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资料完整的眼眶假瘤50例,结果:根据假瘤在眶内的侵及的主要部 为4型:肌炎型20例、肿块型13例,泪腺7我,弥漫型10例。CT特征表现为:病变眼肌全程肥大(涉及肌腱);眶内不规则高密度块影;泪腺弥漫性增大,球后充满高密度影,正常结构消失。结论:CT能明确眼眶假瘤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分型,对诊断和治疗很有价值,疑难病例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必要时经活检手术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超声在眼眶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在眼眶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对84例眼眶疾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84例眼眶疾病中,眶内占位检出率为97.7%(44/45),病理诊断符合率71.1%(32/45)。炎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及Graves眼病等诊断符合率为100%(39/39)。结论:B超加CFI诊断眶内疾病有很大价值,少数不典型肿瘤和侵犯颅内或颅内侵犯眼眶的病变则须结合电子计算机层扫描(C),必要时作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6.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附2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复习眼眶爆裂骨折的CT资料,探讨CT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骨折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患者行CT冠状位扫描和/或横断扫描,分析其CT表现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本组226例病例,其中单纯内壁骨折105例(占46.46%),单纯下壁骨折13例(占5.75%),双壁(内、下壁)骨折23例(占10.18%),眼眶复合型骨折85例(占37.61%)。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断裂移位、粉碎和曲度异常。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间接征象中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冠状CT扫描是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眼眶爆裂骨折的间接征象尤其是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CT、MRI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RI检查和MSCT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和眼眶神经鞘瘤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患者MSCT、MRI检查对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眶炎症3例呈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泪腺型5例呈椭圆形,4例呈扁平状。眼眶神经鞘瘤21例位于肌椎内,26例位于肌椎外。3例视神经受压移位,19例肿瘤内可见囊变和出血,未见包绕视神经生长。MRI可见4例出现肿瘤颅内蔓延。结论 MS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显示特发性眶炎症与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点,但MRI检查鉴别诊断的能力要优于MS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窦源性眼眶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0例侵犯眶内的鼻窦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手术入路。结果:50例均有不同程度突眼,复视20例,视力下降10例,上睑下垂3例。球结膜水肿10例,鼻部症状12例。CT检查表现骨质缺损,软组织块影;MR I检查:鼻窦、眼眶肿块信号连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口腔进路35例,内眦开眶5例,眉弓开眶5例,经口腔加内侧联合开眶5例,49例眼球复位,1例眶内容物剜出。结论:CT、MR I检查,局部穿刺对定位定性诊断均有助,良性肿瘤首选经口腔,内眦眉弓进路。恶性肿瘤联合进路。可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眼眶爆裂骨折的664例CT资料及部分临床资料。结果:CT定位准确率100%。354例眶内壁骨折,伴相邻筛窦腔内密度增高234例,伴内直肌增粗、内移184例,伴眶内积气38例。140例眶下壁骨折,伴上颌窦内积液104例,伴"垂泪征"14例,伴眶内积气42例,伴眼球内陷14例,伴眶内碎骨片4例。18例隅角型骨折,相邻筛窦腔密度增高12例,并发现神经管骨折8例。结论:CT是目前诊断眼眶爆裂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临床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协助诊断,切除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淋巴管瘤39例中,主要以眼球突出和眶部肿物就诊,眼部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管瘤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CT检查对眶内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对23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摄眼眶X线片和眼眶CT横断扫描,其中9例加扫眼眶冠状位。23例中,眶内壁骨折12例,底壁骨折9例,顶壁骨折2例。8例无直接骨折征象(约占34.8%)。由于CT检查对眶内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放对有外伤史,临床怀疑有骨折,应常规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许彪 《医学文选》2000,19(4):485-486
对于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查 ,过去 X线平片往往只能显示眶周骨结构或异物影 ,当眶内肿瘤发展至出现眶周骨质改变时通常已是晚期改变 ,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 [1 ,3]。CT检查普及后 ,由于 CT扫描可清楚显示软组织、血管、神经及骨结构 ,因此成为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并可为治疗提供指导依据。笔者通过 CT检查在 30例经手术证实或临床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患者的应用中 ,总结其表现 ,并进一步讨论 CT在其中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病变性质中的鉴别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 73岁 ,平均年龄 42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3例Graves眼眶病,CT扫描曾误诊为眶内肿物,经临床检查和TSH试验得出了正确诊断,并对该病的临床诊断,CT扫描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眼眶骨折的CT表现。结果 82例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均明确显示,明确其骨折的部位、程度;受伤超过3个月复查的16例CT表现为眶壁骨质凹陷、眶腔扩大伴眼球内陷。结论 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壁骨折的征象,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法医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眼眶炎性假瘤的CT资料.结果:肿块型,占15.6%(5/32),CT表现为眶内软组织肿块:弥漫型,占34.4%(11/32),CT表现为充满眶内球后区软组织影,眶内结构分界不清;肌炎型,占37.5%(12/32),CT表现为眼外肌受累增粗,肌腱肥大;泪腺型,占12.5%(4/32),CT表现为泪腺肿大.结论:CT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眶内侧壁骨折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眼眶内侧壁骨折确诊病例98例,分析总结其CT表现。结果:98例骨折中,筛骨纸板骨质中断76例,凹陷58例,内直肌肿胀内移40例,眶内积气51例,球后血肿7例,筛窦积血80例,泪滴征17例。结论:CT能明确诊断眼眶内侧壁骨折,常规颅脑CT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36例眼眶肿瘤的CT表现,其中原发性肿瘤31例,继发性眶肿瘤5例,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笔者认为CT检查对发现眶肿瘤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高(100%),鉴别良恶性病变较准确(91%),但对组织学诊断有一定限度。作者还对眼眶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眼眶炎性假瘤为原发于眼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率居眶内病变的第3位,仅次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和淋巴增生性疾病[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3例炎性假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02年5月至2009年4月诊治的23例资料完整的眼眶炎性假瘤病例,大部分经CT、MRI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33例患者眼眶肿块进行检查.结果 33例眼眶肿块患者中,良性22例,恶性11例.其中泪腺混合瘤6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眶内血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神经鞘瘤3例;炎性假瘤4例,皮样囊肿2例;淋巴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转移癌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眼眶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许彪 《微创医学》2000,19(4):485-486
对于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查,过去X线平片往往只能显示眶周骨结构或异物影,当眶内肿瘤发展至出现眶周骨质改变时通常已是晚期改变,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1,3].CT检查普及后,由于CT扫描可清楚显示软组织、血管、神经及骨结构,因此成为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为治疗提供指导依据.笔者通过CT检查在30例经手术证实或临床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患者的应用中,总结其表现,并进一步讨论CT在其中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病变性质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